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西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特征 ,但纵观江西发展 2 0年 ,已不难看出江西城市发展尚存在主观战略与客观实际的矛盾 ,按照人口经济地域分异规律 ,江西省新世纪初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应立足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对人口迁移的要求 ,逐步形成以城市密集区 ,大中城市吸收人口为主 ,小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吸收人口为辅的人口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市化驱动消费需求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马克思再生产和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抽取和借鉴的一点是,在认定资本需求取决于人口、生活水平、资本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同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揭示50年中国人口城市化一波三折产生的积累效应,阐发适当加快人口城市化步伐对扩大消费总需求的决定性意义,立足于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附属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东部发达地区应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上海市郊区农村加速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新形势下 ,东部发达地区应高度重视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论文以农村生产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上海市郊区为例 ,对与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村社会经济包括城市化虽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城市化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 ,城镇的人口规模偏小、“分散式集聚”等矛盾也比较突出。论文提出了加速上海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目标 ,并对其可行性作了论证。在此基础上 ,还对近期迅速推进农村城市化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人口城市化与扩大内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城市化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张的重要源泉 ,而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太低则构成了市场需求扩张的巨大障碍。调整人口城市化思路 ,加快城市化进程 ,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6.
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和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化作为人口和地域的乡 -城转化过程 ,必然会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产生各种差别效应。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效应 ,对统筹城乡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省内迁移有关数据 ,分析乡 -城迁移体现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人口分布等特征的城乡差别效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差别效应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 ,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 ,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变动频繁,根据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计算得到的吉林省统计数据已经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真实水平。我们根据1949-2002年的吉林省人口统计资料合理调整吉林省人口城市化的有关数据,使其具有可比性,同时以调整后的数据为基础对吉林省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在顺应人口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这一城市化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意于解决人口城市化中跨省市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问题;它造成空间意义上低效率的假性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具有宏观影响的土地金融风险。本文基此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策动的空间城市化机制,规避其产生的问题,通过激励设计促进城市化在机制与目标方面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动态关系计量与贡献度测算——基于甘肃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来看,甘肃省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稳定同步上升的关系;而且这种长期同步上升关系在短期能够得到显著的修正;同时甘肃省城市化能Granger引起能源消费。虽然甘肃省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贡献作用比较小,但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调整城市化结构,提高城市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程度是促进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重要战略机遇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日本快速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人口红利"逐渐式微并向少子老龄化社会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居民储蓄、老年人再就业、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或将推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出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经济增长模式和人口转变模式与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都呈现出相似的情形,对日本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中国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人口红利"并促使"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延长人口红利作用期以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develop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f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 First, w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model of household metabolism. Using this model, we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Chinese household metabolism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Rather than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aspects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we just focused on water and energy metabolisms. After exploring the clearly increasing trends of urban household metabolism in China, we identified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as biological/physical factors, economic/marketing factors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In conclusion, we suggest that additional work must be carried out in a wider range of household activities and at more advanced research level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北京投资结构调整与劳动产业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产业投资结构 ,转变城市功能 ,发展适合北京特点的第三产业 ,促进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本文就这一流动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定量测度中国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模拟分析未来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量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模式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年龄特征,且各年龄段不同消费类别的城乡差异明显.假设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结构保持不变,2010 ~2050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居民消费在总量层面上影响不大;在消费结构层面对不同消费类别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对医疗保健类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的扩张.在人口变动、经济增长的不同模拟情景下,人口规模对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变动的影响均远小于人口结构的影响,且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诸方面全面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全面转变的过程。本文拟从城市化的涵义出发,简要分析过去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演进机制,同时认为,在现阶段西部城市化应以创新为起点,其动力有主动力(产业的空间聚集及其现代化)和从动力(如外资的带动、政府行为、人的主体因素影响)之分,从而提出城市化的动力系统框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县域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采用ESDA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县域城镇化率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变动情况,提出城镇化率变动分城乡贡献度指标并就京津冀地区进行研究,采取空间误差模型与GWR的方法分别考察该地区城镇化全局和局部的驱动力状况.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县域城镇化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并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2)城镇化率提高过程呈现收敛模式,高城镇化率地区对于周边城镇化率过低的地区具有带动作用;(3)对于城镇化率提高的地区,其增量中乡村贡献度的高值分布与城镇化程度低的一些地区重合;(4)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医教水平和地形因素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受到各种限制,以至于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本文对宁夏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测度,针对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提出对策以促进农民工群体向市民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城镇化与投融资的影响机制,采取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以2001~2015年甘肃省城镇化率、城镇公用设施投融资与政府财政支出数据为分析样本,实证检验甘肃省城镇化与投融资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与投融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投融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甘肃省城镇化水平,而甘肃省城镇化水平提升也有助于促进投融资发展.最后,提出提高甘肃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成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加快发展小城镇的基础上,能否促进其再就业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甘肃小城镇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镇化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居民电力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以往的研究仅考虑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忽略了人口城镇化的异质性模式的影响,且对低层次空间单元的关注不够.文章集成浙江省2000年和2010年分县数据,将区域人口城镇化特征分解为水平、形态、结构和阶段,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结果发现: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形态紧凑化、结构本地化、发展阶段高端化、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小、劳动参与率降低对居民电力消费有着显著的驱动影响,而户均房间数减少则有抑制作用.未来新型城镇化应规范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统计标准,提倡紧凑型人口城镇化形态,协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加强电力配套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化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1997~2002年,吉林省在特殊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减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错位,为不协调时期;2003年以后,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加强,使得协调度从2002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