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朱伟一 《领导文萃》2007,(4):175-178
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政府官员发家致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几进几出。在政府内他们是积累经验,建立关系,然后就下海去赚钱,几年后再上岸,过几年再下海,如此下海、上岸,再下海,直至灭亡。反托拉斯诉讼中打败微软的英雄很快就要离开政府另有高就了。现在他的去向尚不明确,但是有一点业内人都相信,就是此兄赚钱不成问题,而且此兄也并非是始作俑者。罗斯福总统手下的反托拉斯法干将也没在政府干一辈子,辞职后在华盛顿办了家很红火的律师事务所,日讲斗余,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官员将该省普遍出现的“官员下海”概括为一种“进步现象”,认为勃兴的民营经济疏通了此前为“官本位”观念所淤塞的退出通道。 一种观点认为,在机构精简的大趋势下,官员出于危机感而开始寻求个人出路,同时,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换,权力的变化令政府职位的吸引力减弱。 但对于官员下海后的剩余资源转换的问题,一些专家进而认为,下海的官员绝大多数并非机构精简的对象,有能力下海者本身正是政府目前需要的骨干。另一种逻辑是,只有那些掌握足够资源的官员,才有可能从企业那里获得预期的经济回报。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行的和制定中的规范政策面临两难境地:宽则难抑腐败,苛则 不利疏通。同时,政策的操作性问题也面临困局——官场的人脉关系显然不受一时一地的约束。 在对江浙地区“官员下海”现象进行观察的同时,我们反复斟酌着这样一句话:成本最小的改革就是最好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四年夏,俄罗斯一批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座谈俄国现行政治体制时,前政府总理盖达尔讲了一个关于官员们“下海”与“上岸”的故事。他说,一九九一年夏俄罗斯独立以后,出现了一股国家机关人员纷纷流向商业机构的潮流。当  相似文献   

4.
官员腐败是世界各国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我国官员腐败问题上也正日益凸显,政府的形象受到了官员腐败的影响,不仅在党群中关系更加恶化更是危害到我国合法性政府形象,国家就目前政府官员状况推出了公积金制度对政府官员严格的进行监督,文章将对廉政公积金制度实施、问题、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如何,这场反腐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系统性最强的活动,它已经改变了政府官员做事的方式,官员的腐败将大为减少。现在人人都知道,腐败——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在中国是个严重的问题。习主席就任后认识到,腐败威胁到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定,因而将反腐当作政府的首要任务。这种担心过去的政治领导人也表露过。值得问一下的是中  相似文献   

6.
李克诚 《领导文萃》2014,(16):31-33
<正>我国此前已有过两波官员下海的热潮:第一波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第二波则出现在党的十六大前后,从时间段上看,集中在2002~2003年。也正是从本世纪初,公众对"官员下海"现象的讨论日渐升温。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社会舆论争议,主要聚焦于一个核心议题:是否以及如何对"下海官员"或者"官员下海"予以约束。因为,在人们看来,含混暧昧的政商关系使得下海后的官员仍握有不可小觑的"剩余权力",他们依靠此前在官场中积累下的关系网和人脉资源等,一旦驰骋于商界后,仍可借助其剩余影响力在  相似文献   

7.
外刊外报     
正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官员下海潮?BWCHINESE中文网2013年12月18日"官而优则仕"是今天中国对"学而优则仕"的创新,它限制了老百姓下海就能发财的途径,在这一"官本位"没有本质变化的现实情况下,干部能上能下与能进能去完全是空话——这是新时代的精简机构而不是官员下海!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腐败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痼疾,腐败分子犯罪后携款潜逃出境或者将赃款转至境外的案件日益增多。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订前的一段时间,腐败官员及其资产跨境转移情况尤为猖狂。腐败官员外逃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实施腐败犯罪后选择向境外潜逃。一般而言,身份级别相对较低、涉案金额相对  相似文献   

9.
芦壵  杨明 《领导文萃》2010,(21):74-77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风松动了私营经济的土壤,由此催生了第一代辞官下海的弄潮儿。这一风潮持续十数年,在90年代初和2000年前后又形成两次爆发,形成中国官员的三次下海潮。  相似文献   

10.
腐败与公共权力伴生,难以根治;腐败与自然界腐烂机理相似,但导致腐败的原因比腐烂复杂得多。腐败是政府官员及其代理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必然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公共权力、与群众关系、执政宗旨、权力寻租和执政规范五个方面能够判断政府官员及其代理人是否腐败。调查数据表明,公众不太相信通过执政者的执政素质提高能够减少腐败,认为应该通过外在力量减少腐败。虽然腐败难以根治,但仍要不懈努力地治理腐败,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治理腐败的措施:对公共权力使用的奖惩、直接对公共权力约束、防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公共权力在官员或者国家和民众之间进行委托代理一定会出现腐败行为。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着从纳税人到政府再到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较长较复杂的委托代理链,所以,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常常会有腐败现象的出现。致使腐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所以,本文将对如何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家族式腐败"的案例不胜枚举。从苏荣的"男女老少都参与腐败"到刘铁男的"贪腐父子兵",从刘志军的"寻租亲兄弟",再到艾宝俊、吕锡文,一家几口涉案……综览"落马"官员的受贿历程,妻子、儿子、兄弟姐妹等家人的身影时常闪现其中。可见,一些落马的官员不仅没能"正身律己",没有守住公权的边界,反而溺爱子女、纵容家人,任其将职权当特权,拿公权换私利。最终,正是万般溺爱的儿子将自己送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薪一族求财心切的“下海”热潮虽不失幼稚,但单纯,目标明确,意义明晰。引发于2000年先后的新一波官员“下海”潮,却因“官员”这一特殊群体而显得模糊、暧昧,歧义丛生。由于这一“下海”群体的不断扩大,也由于模糊、暧昧、歧义没有得到及时的廓清,“官员下海”现象终于引起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 90年代以来究竟有多少官员下海,至今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根据浙江广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仅在“广厦”的管理团队中,曾任处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46人,可见官员下海之盛。 对于官员下海,学界、领导、民间持有不同的意见。学者杨凤春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的精英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党政部门,他们有着十分良好的能力与背景。因此,如果“干部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或是新的商业形式、或是新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拥有者,这样的经商是一种增量式的经商,是对社会的贡献。”领导的评价大多是:国家为培养一个干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翅膀硬了,就要飞,是忘本。民间的说法,据《南风窗》记者的调查,不外乎四种:贪财、洗钱、权力兑付、犯了错误。 领导这样说,从爱惜人才的角度看情有可原,但什么是“本”?民为邦本,莫非只有当官才能为人民服务?民间的说法则更多基于一种对官员的情绪化理解,后三种情形自有党纪国法管制,追求财富难道无益于民生? 看来,我们仍然需要更新人才观和财富观。孙中山有言,年轻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当然可以做大事,但做大官绝不等于做大事 毫无疑问,官员下海是一种需要规范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需要杜绝的是官员凭借公权力的不平等竞争,而不是剥夺他们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4.
以2012年11月—2015年12月全国(港、澳、台除外)查处的科级及以上官员为样本,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官员腐败类型、腐败层级和反腐败省际分布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归纳出被查处官员的腐败特征。研究发现:除贿赂犯罪的共性外,不同级别官员的腐败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省份查处的腐败数量、腐败类型也有明显差异。与过去的反腐数据相比,党的十八大后明显加大了对违规违纪的处理力度,体现了纪委在回归纪律监督职能的转变和维护党纪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9,(4):7-8
腐败是无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它不仅污染着学校,也污染着企业、农村和工厂,甚至污染着公民与官员之间的所有接触。专家说,腐败威胁着中国的稳定与政治制度。共产党高级官员深知,如果贪污受贿现象继续存在,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那么几十年来引入注目的经济发展将毁于一旦。但是,他们能够采取的措施有限。  相似文献   

16.
主.阅谈政治文明与中国发展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更快、更广、更深宪政改革:通往现代国家之路官员下海是与非“孟要战略机遇期.求解孙志刚之死追问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循序渐进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国际正义与重振联合国政治文明与新闻改革 今日政经·中.走向·未来二十年中国政治改革之路政府瘦身:效果如何?岌犯3:中国的几个关键问颐张五常催促中国开放,再开放点击中国国情前沿问四中共高层聚焦新闻改革中国如何成长为世界大国中国速度能否再持续30年?中国应转变对发展中国家的战略中纪委“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瑞典的政府机构相对比较廉洁,特别是在高级官员中,较少发生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那么,瑞典是怎样使官员清廉的呢? 一、严格立法,严格执法 为保证官员廉洁,瑞典早在1919年就制定了反对在商业活动中行贿的法律,1962年又制定了防止公职人员受贿和腐败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张会心 《领导文萃》2013,(11):72-76
腐败泛滥历代封建政府都竭尽全力向腐败行为作了坚决的斗争。贪污受贿的确成了封建社会不可治愈的顽症。那么,为什么腐败势力会如此猖獗,在政府的一再严厉打击下却屡禁不止呢?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客观上讲,任何人,包括任何官员,都有过好日子、改善生活质量、高人一等的心理欲望。日本学者衣川强曾经对中  相似文献   

19.
梁胜  傅翔 《决策探索》2003,(10):31-32
提起腐败,社会各界人士都切齿痛恨,即使一些腐败官员自己,在谈到腐败时也会拍案而起,慷慨陈辞,把腐败骂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近几年来的全国性的反腐败大行动,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官场腐败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遏制并非根绝,仍有少数官员在顶风作案,不过他们变换了手法,使腐败变得更为狡猾和贪婪,让人不易觉察,甚至从"幕后走向了台前",由掩掩藏藏、偷偷摸摸到合法化、公开化、大众化,由个人行为、小团体行为到政府行为、组织行为、集体行为,应该说,这是在反腐败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腐败形式.  相似文献   

20.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