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 主观能动性和意志自由问题这里所谓主观能动性问题,就是指人作为认识主体,在从事认识活动时,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或者说,在何种意义下或范围内是主动的,在何种意义下或范围内是被动的?与有无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的问题是:人有无意志自由?这些也都是当时两派哲学家进行了探讨并存在着分歧的问题。一般说来,由于当时是那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占统治地位,都把物质当成是死的、被动的,而认为精神或心灵才是能动的,因此当时的唯物主义者一般都忽视主观能动性,而唯心主义者才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与此相联系,唯物主义者往往强调决定论而否定  相似文献   

2.
心身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是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一方面,西方近现代科学强调的机械决定论要求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从而使自由意志无法作为一个真实的因素插入神经、肌肉等物理世界因果作用的链条之中,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之可能又要求我们保留一种真实、而不仅是随附性的自由意志,这就构成了心身问题的两难处境。非决定论是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但量子论等思想只是强调了主观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预测性,未能提供客观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上的非决定性。突现论中的下向因果则提供了一个突破决定论的可能,而自由意志也只能限定于认识及利用规律或必然。  相似文献   

3.
心身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是机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难以两全.一方面,西方近现代科学强调的机械决定论要求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从而使自由意志无法作为一个真实的因素插入神经、肌肉等物理世界因果作用的链条之中,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之可能又要求我们保留一种真实、而不仅是随附性的自由意志,这就构成了心身问题的两难处境.非决定论是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但量子论等思想只是强调了主观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预测性,未能提供客观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上的非决定性.突现论中的下向因果则提供了一个突破决定论的可能,而自由意志也只能限定于认识及利用规律或必然.  相似文献   

4.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难题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科学史、宗教史、伦理史等领域.在对这个难题的探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决定论,即从因果性、必然性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二是非决定论或自由意志论,即从偶然性或自由意志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三是相容论,即肯定自由不是别的,恰恰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提出的第四种观点是:这个难题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自由意志的部分内容超出了与决定论相关的问题域.而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超出部分的内容,即自由意志与共同体内的道德、法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的难题已被自由意志的限度问题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意志是人的实践本质的内在要素 ,它作为人的生命活动自主性的体现 ,就是能动地不受阻碍地认识和利用事物规律 ,促进于人有益的目的实现。因而意志是自由的 ,这种自由是绝对的。意志自由相对性的观点源自对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的区分 ,将自由看作是完全非理性的 ,将意志自由与外部条件混为一体 ,将意志的行动和结果混为一体 ,以及将人的实践本质的意志自由和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意志自由混为一体的不妥作法。  相似文献   

6.
诉诸先进神经科学的道德增强技术可以直接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但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自由意志、自主性、同一性等伦理问题的思考。面对道德增强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由意志这一问题,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展开了争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人是否在道德增强前后保持了身份与自我的连续性,即论证道德增强会不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通过对叙事认同理论的解释与分析表明,适当的知情同意程序可以使道德主体积极地融入叙事身份的被动变化中,从而维护人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7.
最近,政治哲学家们对社会自由、政治自由,尤其是无干涉自由和无支配自由概念给予了较多关注。概括而言,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自由理念,它们分别是心理自由或精神自由、伦理自由或道德自由、政治自由或社会自由。这些自由在人的自由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价值,依次呈现为意志自生自由、意志自主自由和意志自为自由。意志自生自由是指人们拥有对呈现在任何一次选择中的诸多选项进行慎思的心理能力。意志自主自由是指人们具有与可靠地实践那种能力相匹配的道德品质或技能,展示人们对将引导其开展慎思的诸多考虑的真实感悟。意志自为自由则是指人们在做出自由选择时得到政治保护,以至于他们能被视为自由人。无干涉自由和无支配自由具有本质差别,后者更接近人的本质。当我们讨论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时,最终必定会触及无支配自由。  相似文献   

8.
神经科学的实验为我们展示了作为虚幻的自由意志的一个方面,该实验认为在脑中非意识的机械过程条件下,精神功能完全能得到解释,这说明我们的行为不是在我们的自由意志控制之中,并且我们的精神状态对行为的产生没有任何因果作用,不是自由意志形成了人的意图与外在的行为。但同时,反驳自由意志虚幻论的观点仍然存在。神经科学实验条件下的赞成与反对自由意志虚幻论的不同观点显示了自由意志是否虚幻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观点,虽然,实证的神经科学为人类展现了科技的各种可能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但科学实验提供的事实并不能解决任何专属于哲学领域的概念和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尼古拉·哈特曼认为,在自由问题上康德是开拓新道路的第一人。他在“第三个二律背反”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自由概念,即作为理性自我规定的积极自由。跟因果决定相比它是另一种更高的决定类型,即意志自律(原则自主性)。由于拘泥于先验观念论模式,康德没看到更高一层的自由含义,它涉及的是另一种新的自由二律背反,即应当二律背反。真正的意志自由是面对着原则能够作出服从或违背的决断自由,跟康德意义上的意志自律相比,哈特曼在他的本体论价值哲学视域下提出人格自律或人格自主性,给出了清晰的论证和回答。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需要与学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谈话,根据谈话的主动程度我们可以把与学生的交谈分为主动交谈与被动交谈,主动交谈是指教师有目的地主动找学生谈话,被动交谈是指学生有目的地主动找教师交谈而教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主动找学生谈话,常常是为了要了解学生的认识、思想、看法、问题的矛盾所在或是为了搜集某种素材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法哲学要义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创立了法哲学学科体系.“理念”是通过人的思维对客观规律长期认识而积累起来的“精神实休”.现实的人对“理念”的认识决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围绕“自由意志”这个中心,探讨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理念”的关系,认定法律就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律就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理念法是客观存在的法则.按逻辑顺序,理念法首先外化为“抽象”的形式的法律,当主观的特殊意志与客观的普遍意志实现统一时,法律就达到了伦理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基因技术增加了人类治愈由于身体和生物学原因所致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并无助于社会心理问题或文化问题的解决,例如人类的道德教化问题.人类的道德行为与创造性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人就不能进行创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朝向生物机器人的人的技术化是基因技术的幻象,这种生物机器人将人所处的环境和同伴相分离,因为除非将人杀死,否则人的意志不能被取消.人类求生之意志(生物系统之保存)是人类一切愿望的来源.倘若基因技术不能规定这一意志和人类独立的精神能力,那么通过基因技术实现人类的道德教化也无从设想."新人"在此只能表明生物学意义上的新特质,而不是道德或精神上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弥尔顿从人出发认识人与神、灵魂与肉体、男女性别的关系.是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独有的理性与信仰能力.肯定了人自身固有的主动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他的诗作深刻揭示了人在精神层面的本质,而成为人之灵魂的伟大史诗.  相似文献   

14.
当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是不定式动作的承受者时,不定式一般要用被动形式。但用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情况也常见。这不仅因为主动形式较被动形式简短有力,而且有些场合或是因为语义要求,或是出于英语习惯表达法,都需要用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意义。而这一问题又恰恰在许多语法书中或未涉及,或语焉不详。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往往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英语句子,比如“我有一封信要写”  相似文献   

15.
"自由"的问题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谈论存在主义时,往往把"自由"的概念当作它的重要课题来加以评述,有的干脆把存在主义叫做"自由哲学".存在主义者确实津津乐道"自由",在自由、选择、责任感等概念上大做文章,而将马克思主义诬之为"把人还原为'东西'的理论"."自由"的实质是什么?世界上有没有意志的绝对自由?人在进行所谓"自由选择"时是否要遵循历史决定论的原则?所有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同存在主义都有着原则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原理启示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有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基本规律: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由”创造性则在于依据规律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度的发掘、开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规律中进行,在创造中发展出新。  相似文献   

17.
学校办公室是为学校领导服务、为学校师生员工服务的一个办事机构;其工作的范围很宽,既参与政务又管理事务。因此学校办公室的工作就容易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改革开放、提高效率的氛围中,学校办公室怎样加强管理,从被动中争取主动,这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结合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学校办公室的工作要想在被动中争得主动,应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 主动做好办公室工作,首先要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常说:办公室工作,既无权,又无利,一天到晚事务  相似文献   

18.
能否既彼此平等地享有自由、又互有差异地和谐共处?这是21世纪日益突显的问题。何种意义上的自由?在此意义上的自由何以可能?如何可能?围绕这三个问题,着重从方法论上来分析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比较而言,两种自由概念与其说是本体论层面上的种类之分,毋宁说是实现自由的途径之别,即理性主义进路和非理性主义进路。伯林在历史主义人性多元论的基础上将非理性从实然状态的肯定上升到应然层面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道德之知在一个层面上指个体对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道德知行分裂呈现为个体有意违背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其中彰显出个体作为存在所特有的自由意志。对既定原则规范的反叛所呈现出的自由意志是人的高贵与尊严的表现,在这个层面上的道德知行分裂现象也应被给予辩护;但在现实道德生活中,要准确区分出自由意志与任性的差别,对任性意义上的道德知行分裂应当努力克服。自由意志作为本体论意义上存在,当它脱离伴随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必将陷入虚无,因而必须依托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指引而回到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自由     
人是自由的,还是生活在枷锁中?自由是人的天赋本性,还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自由是绝对的,还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简直成了斯芬克斯之谜。而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对这个“谜”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执其一端者,不是走向宿命论,就是走向意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