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大学生沉迷上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对大学生上网的影响,以及其巨大的信息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互联网的对策,即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心灵防火墙;加大投入,建立优质健康网站;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健康;加强网络立法.旨在让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科学知识,并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让大学生成长、成才,与网络同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明大学生上网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因为上网引致心理及学习问题则是个别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对网络及其作用持积极态度 ;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工具或渠道的作用不明显 ,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有必要加强网络教育建设 ,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开拓了大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科学知识,但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空间、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尽快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监控机制,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把关意识,建立使用计算机网络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开展上网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切实减少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建议:一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网络变为学习工具;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长和上网场所;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浅探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心理健康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KS·Ya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江苏工业学院12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和网络成瘾程度,进而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维护途径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8%。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如孤独、自尊等与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校园网的教育网络环境下,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名校的公开课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分析大学生使用网络公开课的而基本现状,根据网络公开课的特点及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探索网络公开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水文 《老友》2009,(2):48-48
银发上网族,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许多生活琐事。例如谢老花了不少时间学习上网,而今他常通过互联网与远在澳洲的女儿聊天。其实学会使用互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已延伸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猛增,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子冲击,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我们要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努力把互联网这一新事物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播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已延伸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猛增,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我们要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努力把互联网这一新事物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播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情况。结果发现,平均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17.1%,使用网络内容排行最高的是上网聊天;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现象的比例为4.07%,网络成瘾倾向比例占8.65%,而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通过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建议大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防治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越来越多地侵占大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调适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分析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及...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的出现,揭开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它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确切地了解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创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3所高校的4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并与体育专业本科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生的网络成瘾现象均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而文科生又高于理科生;理科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体育生和文科生,体育生则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正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重要研究加以评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15.
网络资源对文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及其教改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中大量存在的与文学课程教学有关的主客观材料对教师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层次、增强竞争力也有重要作用。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把握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律,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具有推动教改深入进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是由网络环境下群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沉默的螺旋及网络中无处不在的信息过滤与茧房共同造成的。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在信息的选择和接收上也更容易走向极端。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表现为网络环境下的从众心理、简单化思维、长时间沉湎于劣质信息的茧房。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防治要靠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政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及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入手,以经济学的视角,透视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指出了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风险所在,阐明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引导及其风险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手段在教学中的普及,促生了网上交谈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数据对网络交谈和小组面谈的激励作用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前者的激励作用较强,明显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在网上交谈的分配和目标语的产出更为合理。因此,网上交谈可以作为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一项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因特网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显。调查显示,网络对女子院校大学生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并未得到证实,网络游戏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她们的是非观念和诚信观念。对于大多数具有分析判断能力的女校大学生,合理的网络使用并不会给她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能够促进她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