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监督机制失衡症" 和独立董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普遍存在监督机制失衡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的运作程序和监事会的监督权限及督促监事会履行职责的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在现行<公司法>框架下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消除<公司法>的上述缺陷.而在实践中独立董事实际上又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尤其难以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会,同时,独立董事既缺乏勤勉履行其职责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因此,独立董事难以承担起监督制约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任务,独立董事制度并非医治"公司监督机制失衡症"的良方.要根治这一顽症,必须从消除、弥补我国<公司法>的缺陷入手,修改、完善<公司法>有关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规定,强化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32-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公司的治理结构模式是采用三架马车制,即“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其中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主要检查公司财务、监督有关人员(包括董事与经理)的行为:因此,公司经理职权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董事会职能分化产生了强化公司内部监管的客观要求,在很难改变董事会和监事会平行关系的情况下,我国通过引入独立董事来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独立董事、监事会兼容互补的关系,分别从制度上和功能上保证了两者可以共存于一个公司治理结构.针对两种制度在实践中发生的冲突,建议从统一价值取向、区分职能范围和合理定位职能三方面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4.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多元利益主体,即股东、债权人、董事和经理、监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方面有待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43,自引:0,他引:143  
董事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工具 ,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表明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 ,对两职是否分离的选择应该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独立董事的力量单薄且与监事会存在功能冲突 ,应严格界定二者的权力界限并实施相关配套措施 ;市场化选择的董事会规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董事会行为缺乏应有的效率 ,应改变非市场化的董事任免制度并完善董事议事规则 ;董事持股制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强制持股并在任期内锁定的制度有助于董事关注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韶华 《南方论刊》2006,7(11):28-29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与监事会制度在职能上存在交叉、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的硬性规定与独立董事人力资源相对稀缺之间存在矛盾、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理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之间的关系、设立次级委员会并规定独立董事在其中的控制地位、以延期支付计划或增加股票期权的方式建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减持国有股、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构成比例进行调整、合理划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权力界限、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建立独立董事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途径来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则是建立规范、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建构中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障碍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董事制度发端于英美不设监事会的国家 ,其主要职责是对董事会的决策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该制度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我国引入这一制度 ,既要为该制度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也要从制度上协调好独立董事与相关公司机构———特别是监事会———的关系 ,籍以充分发挥各种制度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之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以品 《学术论坛》2002,(1):132-135
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两种主要模式。在改革监事会的同时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有利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已进入实施阶段,不少公司都已聘请独立董事。但肇始于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固有的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又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独立董事制度评介及我国的选择 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Outside Director)、独立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指具有董事身份,不在公司内担任其他职务,不在公司领取薪酬,同公司没有其它实质性利益关系,能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客观判断的部分董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目前实施的独立董事制度面临诸多问题。从制度改进的角度看 ,应当结合独立董事制度设置的初衷和我国的未来发展 ,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协会 ,引入衍生诉讼 ,加强独立董事的责任 ;取消监事会并设立董事会下的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等途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内容捉要 从中国公司治理的现状来看,我国独立董事的引进有其必要性。这表现在促进董事会内部制衡、填补监事会监督的盲区两个方面。在肯定独立董事必要性的同时,我们应正视独立董事作用存在有限性。这包括独立董事权力滥用的可能、精力和能力有限以及其保持独立性的两难困境。因此,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抑独立董事先天缺陷、促进其作用发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独立性是董事会监督效率的关键。董事会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董事个人的独立性以及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性。从董事提名、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设置及两职状态等四个方面构建董事会独立性指数,可从总体上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状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董事的提名主要由控股股东决定,独立董事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次级委员的设置、独立董事比例以及两职状态的选择主要是制度约束的结果,并且处于初建阶段。董事会的独立性应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制度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两种主要模式。笔者认为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出现的“监事会虚置”现象 ,我国应在改革监事会的同时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国有公司制企业中,已经设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企业大致只有50%多一点,并且有相当部分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处于"董事不懂事、监事不管事、平时不参政、参政难议事"的状态.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其利益主体既是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国有企业经营者与国有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别除了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劳动分工差别外,还有人力资本权利的差别.因此企业经营者主体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职工主体的利益.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要解决的不仅是公司治理问题,还要解决公司的管理问题.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应当发挥"平衡器"、"减压阀"和"信息源"的作用.作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必要条件,不是其所在的工作岗位,而是其实际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为了更好地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有必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并切实纠正实际工作中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事实上存在的"身份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双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中由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而实践中在上市公司中已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其职能也是监督,这就存在着两个机构的职能冲突。通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应在上市公司中废除监事会,强制性采取独立董事制度。在非上市公司中,可由公司自主选择采用独立董事制度或仍采用原公司治理结构。但采用原公司治理结构时,应引进独立监事,并强化独立监事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根友 《兰州学刊》2003,(4):122-123
独立董事作为一项具有独立品格的外部董事被引入董事会 ,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实践还处于摸索之中。笔者认为 ,引进该项制度 ,必须注意其严格的选任规制、划定其与监事会的职权、健全其激励机制以及明确责任和风险等方面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黎明  宋蕊 《河北学刊》2008,28(1):147-149
作为董事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董事制度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基于独立董事比例比较了其他国家的几种董事会结构类型,然后对独立董事比例影响公司绩效和公司战略的已有研究作了简要梳理,进而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探究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玉 《江海学刊》2007,(2):227-231
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既对股东会负责,又受监察人质询、审查。董事会在公司上层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决定于公司中枢权力的运作模式,主要有董事会主导型、董事与经理联合主导型,也有董事会从属于经理型。北洋时期的股份公司普遍对董事当选的股份资格进行限定,体现了“大股东当政”的原则,即谋求股权与“治权”的相对平衡。不过,随着个人投资领域的扩大,形成了庞大的大股东阶层,也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董事交叉网络,一人身兼多家公司董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事实上难以充分或直接履行董事之“治权”。也就是说,不少公司的董事只是大股东在公司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