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者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具体历史原因,阐述了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共性,提出了我国经济转轨应以培植独立决策的多元化的法人实体为突破口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中得到的启示李莹,贺军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不同于美国、日本的市场经济,就是德国有着更多的国家干预。当然,在德国也存在着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的争论。但在国家的政治体制应与经济结构相分离这一点上,已被政府和公众所认同。他们认为,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由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基金会赞助,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慕尼黑德国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于1997年10月9日至1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者除德方代表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厦门、青岛、乌鲁木齐、香港等地的中方代表,共52人,提交论文38篇,研讨会就以下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这是与会者注意力最集中、争论也最激烈的领域。关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武汉大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丁安新教授探讨了艾哈德与社会  相似文献   

4.
德国统一以来东部经济转轨与现行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统一后 ,在东部实现了由国家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轨。东部的经济转轨面临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实行了独特的转轨方式 ,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东部经济依然存在着与西部经济差距明显 ,失业严重 ,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德国新一届政府正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完善东部的社会经济体制。这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要破解这一课题,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模式经验的借鉴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美国模式、北欧模式和委内瑞拉模式,指出其经验在于较为发达的社会民主、一定的经济文化条件和独立的公民社会组织,并总结了其对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述要马颖杨培雷由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基金会赞助,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慕尼黑德国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于1997年10月9日至1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者除德...  相似文献   

7.
自由竞争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繁荣的基本手段。文章就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显著特征展开论述,探讨了这种竞争理念对建立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秩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独具特色的。这一体制几十年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对于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维持社会安定和实现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研究和借鉴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长处,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对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进行研究和评介,这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减少改革实践中的失误,缩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意义无疑不小。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评介不同模式的西方市场经济时,更应力求客观、全面,可以有重点但不宜偏颇。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以作为刘国光先生《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见《光明日报》1992.7.15)一文的拾遗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通过分析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条件、内容以及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向人们展示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况,了解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德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引起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和积累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所在,而投资与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代西方经济学从其萌芽和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财富的增加(那经济增长)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李斯特从德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出发,探求如何投资才能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竞争实力的方法,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12.
韩震 《人力资源管理》2011,(12):216-217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旧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具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控制的一切基本特征。实践中,它远远超过了治安管理和人口统计的职能范围,与粮油供应、劳动就业、福利保障、义务教育等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二元户籍制度模式,这对维护当时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本稳定具有必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型的户籍制度暴露出更多的弊端。为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时代环境下如何发挥户籍制度的应有功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世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探索所形成的文明成果。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重要著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市场经济”~词,也没有提出“资源配置方式”的字样,但其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却是极其丰富的,尤其是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性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进行的论述,对我们当前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性社会化的生产要求在社会规模上分配社会总劳动。社会总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从事生产…  相似文献   

14.
树典型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进行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普遍化、持续化,从社会条件来说,和民族心理中的群体主义取向有关,和计划体制下的政治本位、领导本位的价值取向等因索有关;从利益机制来看,在树典型的活动中,典型本身、树立典型的领导者和学典型的普通行动者都存在着获得利益的正向驱动和避免惩罚的反向驱动。这一行为模式导致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低效率。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励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构建邹薇,庄子银本文指出,东欧市场化实践简单地限于推行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而忽视营建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等制度结构,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据此,作者提出政府主导型充分竞争市场经济模式构想.认为,在构建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绿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必然涉及社会上各种传统经济意识的更新和转变的和问题。所谓经济意识是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并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是指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对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一、经济意识的含义及其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哲…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探析邓和平完善的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适度原则。经济繁荣,福利增加;经济危困,福利压缩。(二)共同分担的原则。(三)公平合理的原则。(四)政策倾斜原则。(五)保证公民有正当收入的...  相似文献   

18.
障碍之一:市场经济意识模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非此即彼”的逻辑,时时处处从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上去设计社会主义的经济生活。视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的特征而加以排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由于长期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形成的厚重积淀,人们往往用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意识和观点来理解、对待市场经济。即使在目标模式上已确立了市场经济,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难免不带有这一痕迹。这突出地表现在政府同市场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9.
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所经历的是一条不同于英、法、美为首的西方模式的独特的历史道路。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确立是通过"普鲁士道路"实现的。农业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为德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工业革命与英、法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工业生产很快超过了英、法,在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然而,德国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推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相反,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使德国社会形成了一个以容克封建势力为主导地位的容克资产阶级,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呈现不同步平衡协调发展状态,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1945年之前,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十分缓慢,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绝对的统治地位,相反导致封建势力的复活和法西斯的兴起;德国在本世纪还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最后葬送了德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村税务所税收征管模式新探成开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在产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山区农村税收征管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山区税征办法,建立一个适应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税收征管模式,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一个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