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年,晚至唐朝传到日本等近邻,新航路开辟后始传向欧、美等远邦;西方《淮南子》全译本的出现更是迟至21世纪。2003年由加拿大学者查尔斯·白光华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法语全译本、2010年由美国学者约翰·梅杰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英语全译本及其2012年的精华版,在《淮南子》远播欧、美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白光华为研究《淮南子》及中国传统思想还一度游学台湾,受到台湾《淮南子》研究大家于大成教授的点拨。香港语言学家及翻译权威刘殿爵教授也为《淮南子》的对外译介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淮南子》成语典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当前《淮南子》成语典故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淮南子》成语典故有效传承的具体路径——创造性转化,认为要依据传播学原理,在《淮南子》成语典故研究和传承现状基础上,树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机制,用城市景观和文创产品等"讯息"表达《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内涵,最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有效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庄子》是产生了800余条成语的重要文化典籍,《淮南子》产生了700余条成语,也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源头之一.《淮南子》对源自《庄子》的成语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两书共同推动了中华成语文化的形成和运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生活.对《淮南子》运用《庄子》成语和原文推动成语形成和定型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作为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为成语的起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成为我国成语典故出处的重要源泉.开展《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研究和基地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良好的文化氛围基础和雄厚的文化研究团队.科学制定《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传承与推广基地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当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相统一、思想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概念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课程互动教学、搭建传播平台、研发创意产品、推动科学研究、扩大展示交流、强化辐射带动等方面要进行具体的建设构思和组织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基地打造提升为学校文化育人品牌、成语典故文化传承与推广特色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7.
"游"是《淮南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虽承袭于《庄子》,但其思想旨趣已有所变化,凸显出贵族化的政治追求与生命理想。"真人"等是《淮南子》之"游"的理想的生命主体,表现出将生命与政治一体化的思想倾向,这是《淮南子》生命哲学对《庄子》思想的扬弃。《淮南子》之"游"具有浓厚的神仙化意味,比《庄子》更能彰显出道家的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是汉代黄老道家著作,它对《史记》的影响主 要在思想方面。《淮南子》在构建天人古今知识体系、对待先秦诸子的思想方法、倡导法与 时变、礼与俗化、主张审微、重时等一系列问题上,给《史记》以深刻启示。《淮南子·天 文训》与《史记·天官书》之间也存在着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的“无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以道无为于自然、任顺万物之自然作为哲学基础,提出了其“无为”理论。通观《淮南子》全书,其无为理论主要是从两个层面上来展开论述的:第一个层面是自然,主要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政治,主要论述君主与政治的关系。最后,实现了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这是该书的一大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一书的名称历经千年演变,共出现了十多个不同的称呼。在成书之初,淮南王刘安将其定名为《鸿烈》,意欲向世人昭示他的成就。不久,刘向就代表官方将谋逆的淮南王书改称为《淮南》,并分内、中、外篇。内篇即是指代《鸿烈》,故《汉书》又称其为《内书》、《淮南内》。东汉中后期起,该书被尊称为《淮南子》,列入子书。当时的文人著述有时也以《淮南书》、《淮南记》、《刘安子》来指称。魏晋以来,《鸿烈》、《淮南》二名合成《淮南鸿烈》一名,有人又误把高诱的《鸿烈解》归之刘安名下。宋明学者亦不辨原文和注文,又以《淮南鸿烈解》之名代称《淮南子》。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人性观包括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民性。民性善使哲学层面的人性理论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理论向政策实践的转化作了铺垫。《淮南子》又提出"节欲"反性"说,完善其关于人性的理论,为其治国理论服务。《淮南子》人性观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是《淮南子》一书的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来源于《老子》,通过对道的论述,《淮南子》详尽地发挥了《老子》关于天道自然无为和道化生万物的思想,由此形成了系统的自然宇宙观。《淮南子》的道论主要论述了道的整体性、无限性及其演化阶段和理论。通过这些论述,使老子以来的道家理论得以深化,显示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淮南子〉思想内容述评》(见《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4.4)的续篇,对《淮南子》的军事理论作了全面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与国家的治乱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淮南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建立起自己的君主观体系。它的君主观体系强调“道”之于“治”的功用。围绕着“道”,以“治”为重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治在道”,即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素质、君主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与国家的治乱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淮南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建立起自己的君主观体系。它的君主观体系强调“道”之于“治”的功用。围绕着“道”,以“治”为重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治在道”,即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素质、君主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作为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育在《淮南子》中也被予以极大重视。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散见于各篇,在教育的作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所阐述。因《淮南子》是综合各家学派的思想集体创作而成,所以在教育思想上亦存在着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尤其是道儒互绌的色彩相当鲜明,但两派也有其互通互补之处,从而使其教育思想较之以前更加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淮南子》校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涉及清人庄逵吉、王念孙、王引之、俞樾和今人刘文典、杨树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刘安之《淮南子》的核心思想是以神仙出世为主旨,虽然,它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至德世”的重建,但其目的只是利于人们修真成仙,其终极目标是出世成真人(即神仙);同时,也基于历史上正史记载刘安的叛臣角色与传说的神仙角色的冲突,从宗教学的视域诠释《淮南子》是可能的。此外,至目前为止,国内也未有学者从宗教学的进路系统地研究过《淮南子》。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论著,对先秦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因字里行间并不直接论及"农道",所以至今仍无人解读过其中的农学思想。透过其文字的表面,对其内涵稍加哲理性思辨,就不难发现其中颇为浓厚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浓厚的重农意识;"时宜、地宜、物宜"的三宜思想;农业灾害观与荒政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观;农产品的加工和消费思想。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的一部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绝代奇书。其编撰宗旨是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在这一思想的导引下,《淮南子》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道为逻辑起点,以明道为基本线索,并贯穿自然、社会和人类之中,构建出庞大的思想体系。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思想和气魄催生出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的编撰选材观,赋予《淮南子》汇聚诸子、熔铸百家的卓越品格。而多为之辞,博为之说的编撰风格论,既是出于阐述至深之道和至众之物的需要,也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淮南子》颇具铺张扬厉的汉赋之风。《淮南子》以其博大精深的编撰思想,奠定了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编撰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