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毒服刑人员人格特征、冲动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量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对220名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吸毒服刑人员施测。结果:人口变量学统计结果显示84.7%的被试者表示第一次吸食毒品的来源为朋友处,76.1%的被试者表示第一次吸食毒品种类为冰毒,68.9%的被试者表示吸毒的主要原因来自交际圈;攻击行为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认知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两个维度均与外向性、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冲动性人格与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运动冲动性、神经质和认知冲动性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宜人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5年河南叶县初中生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特征和关系。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力强于支持力,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关爱关怀多于冷漠拒绝,鼓励自主多于过度保护,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高弹性留守儿童父母给予子女更多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低弹性留守儿童父母更常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子女;父母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与之显著负相关;父母关爱关怀显著正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是保护因素,而父亲冷漠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显著负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是危险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倾向预测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小学生早恋倾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测评方式。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多维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因素可以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倾向预测的回归方程,预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耐挫力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20名即将离校的大学毕业生进行测查,旨在探讨大学毕业生心理耐挫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毕业生心理耐挫力水平不容乐观,且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耐挫力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这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耐挫力,并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反之,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会降低其心理耐挫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八名初二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及学生期末外语、数学、语文三科的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显著,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外语成绩、数学成绩、语文成绩显著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与学生外语成绩是极显著相关、数学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是极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是极显著负相关、与语文成绩是极显著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外语成绩是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外语成绩是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五年制公费幼儿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以227名五年制公费幼儿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级上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状况,女生职业效能显著高于男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总分及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负相关;宜人性、外向性和尽责性在母亲情感温暖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长教养方式、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参与在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 题解决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以“幼儿科学问题解决测验”为研究工具对福建省五所幼儿园226 名幼儿(M=62.1,SD=7.14)进 行测评;以“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父母参与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参与测评的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权威 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负相 关关系;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父母参与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 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1.87%。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和农村选取的1699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1)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惩罚严厉。(2)城市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和过度干涉保护。农村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惩罚严厉,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拒绝否认。(3)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母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城市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积极发展问卷,对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依赖组与正常组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教养因素、母亲教养因素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探索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在网络依赖行为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高年级小学生父母专制教养、同胞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专制教养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对967名拥有同胞的3-6年级小学生进行施测,运用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Mplus8.3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父母专制教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5,P <0.001);同胞亲密和同胞权利对比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43,r=0.15,P <0.001),同胞竞争和同胞冲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11,P <0.01,r=-0.33,P <0.001)。结论:父母专制教养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同胞关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EMBU)量表对来自羌族聚居区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羌汉两族男性青少年之间EMBU测验存在显著差异;2.两族女性青少年除在父亲Ⅱ(惩罚、严厉)、V(拒绝、否认)、Ⅵ(过度保护)三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无显著差异;3.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在母亲Ⅲ(拒绝、否认)、Ⅳ(惩罚、严厉)、V(偏爱被试),父亲V(拒绝、否认)、Ⅱ(惩罚、严厉)5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造成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民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牡丹江地区两所高校的267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的影响。得出结论:(1)目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处于一般水平,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2)除父亲过分干涉以及父母亲偏爱被试两个维度外,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各维度显著相关;(3)父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或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预测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或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刻板性。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是青少年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对青少年的行为、社会适应和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父母权威认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640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青少年对父母的权威较为认同,认为父母“可以”或“基本可以”对其行为作出规定,但不同年级与性别的青少年又表现出相对不同的特点。(2)与父亲权威相比,母亲权威更为青少年所认同,而且这种特点不随青少年年龄与性别的变化而变化。(3)不同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分别对初一、初二、初三194名初中生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团体测验,将测验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2)不同性别学生的自尊没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自尊有差异。(3)中学生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联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安徽省6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有性别差异,无年龄、城乡差异;2.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有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有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无明显相关;3.同一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城镇和农村大学生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防御方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196名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防御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的成熟型防御方式正相关显著,而父母的偏爱、拒绝否认、认度干涉与保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度正相关显著。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预测大学生的成熟防御方式作用显著;母亲的过度干涉与保护、偏爱、拒绝否认对预测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作用显著。健康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成熟型防御方式的形成;父母在子女形成不同类型的防御方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母亲守门行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和父亲参与教养之间的关系,采用母亲守门行为量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对四川省三所幼儿园内241名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父亲参与教养;2)母亲守门行为可直接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可通过父亲参与教养间接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开门行为与父亲有效参与幼儿教养能够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35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控制与男女生抑郁均显著正相关;2)在低父子/女关系的青少年中,心理控制与抑郁显著负相关,而在高父子/女关系的青少年中,心理控制与抑郁显著正相关;3)在低母女关系女生中,心理控制与抑郁显著正相关,而在高母女关系女生中,心理控制与抑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