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人才困境的成因,提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解决该困境的主要力量之一,进而给出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对于支撑我国外向型经济长达三十余年快速发展功不可没。然而,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景气下行和"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我国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由此迫使大量传统产业外迁乃至淘汰,现代产业资本有机构成又普遍较高,双重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恶化了农民工城镇就业环境,原本就十分逼仄的就业空间一再被挤压。许多农民工综合权衡留城与离城的利弊后,更倾向于返乡创业。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践意义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口迁移出现了新态势,以农民工回流创业为表征的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乡村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补位,是长期"民工潮"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乡村实践自我变革的一种现实需求,乡村发展的主体缺位也呼唤着农民工返乡创业,而既定制度与政策体系基础上的乡村振兴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一种内在需求。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诸内涵——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可成为未来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依赖主体。因此,应当在增强农业基础发展动能、巩固保护型乡村基本制度体系、提升人力资本、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等多个层面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回流是中国当前人口流动的一种独特现象,回流农民工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概念界定与群体特征、现象发生与演进趋势、回流动因及影响因素、回流效应与多重影响、身份认同与再社会化、职业选择与未来发展,是理解农民工回流现象和回流农民工群体的六个基本维度。迄今,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既有普遍共识,亦有多元争鸣。随着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诸多关系到回流农民工生活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开始出现,亟待学术界的探索和回应。未来,相关研究应当实现三大拓展,即从现状描述到发展展望的拓展、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剖析的拓展、从理论观照到人文关怀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王泽莉  薛珂凝 《理论界》2020,(5):63-67,75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农民工的流动呈现出新的特征,返乡回流趋势日益明显。行为理论认为,农民工返乡回流是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是在追求一种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工的返乡回流实质是一种上向流动。而这种流动背后,也进一步反映了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能,因而本文认为农民工的返乡回流与乡村振兴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如候鸟般的迁徙形成了持续的移民潮。他们在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忍受着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现实苦痛,重复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悲剧宿命。而农民工题材小说,正是在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中,通过书写农民的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展示中国农民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多个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创业模式、创业资源获得、创业绩效、创业环境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描述,并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认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对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扶持是目前政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数字乡村建设一方面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拓宽信息渠道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增强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而可以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将2018年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匹配,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综合评价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信息改善效应,可以通过拓宽信息渠道、促进人岗匹配、增强社会信任等路径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数字乡村建设对女性农民工、在婚农民工、中青年农民工、学历较高的农民工和已接入互联网的农民工具有更显著的就业质量提升作用。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并有效缩小城乡间和农村地区内部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乡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所显示的主要特征开始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整体上的重要特征。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第二,消费观念更加开放;第三,生活目标明显转移;第四,生活方式差别显著;第五,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特点,对于理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发展变化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力量,其发展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现实发生条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农村产业基础的日益夯实,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部分地区逐渐完成从“退回来”(被迫式返乡创业)到“跑回来”(主动式返乡创业)的转换。近年来,处于珠三角经济辐射带的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通过减少和消除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息、成本和能力障碍,激发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积极性,为提炼政府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逻辑提供了重要的案例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组织是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衍生产物。农民工组织的组织力,是通过自身结构发展以及资源整合,来实现群体效益的能力。农民工组织行动的个体自利局限,农民工组织成员流动性大,农民工组织的非官方性地位,农民工组织力缺乏社会认同是制约我国农民工组织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民工用工企业应做好物质保障和人文关怀,城市工会应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应提升执政信心和气质,农民工组织也应充分挖掘自身内部的组织力。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转型时期执法不严,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转型时期执法不严,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应从农民工的现实状况出发 ,建立宏观上归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管理 ,微观上又有针对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从解决农民工迫切需要的医疗、工伤、养老等基本保险项目出发 ,以建立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为突破口 ,为农民工提供多层次分类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刃锋 《兰州学刊》2005,(1):189-190
法律保护是一种普适性的制度保护,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转型时期执法不严,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他们的权益.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发展边界扩张、发展模式僵化的困境。限制数字乡村无序蔓延,提升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成为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引入精明增长理论,建立空间紧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活和谐的数字乡村精明增长模式,试图构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数字乡村精明增长的实践逻辑体现为将乡村视为系统的生产单元是逻辑起点,乡村处于持续健康增长状态是客观前提,乡村的聚集效应与聚集经济是内生机制,乡村的合理规划与政策扶持是外力助推。然而,由于理念的转变与治理技术的升级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数字乡村精明增长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挑战与困境,即宣称精明增长,却在造就新一轮的粗放扩张;宣扬社会公正,却在形成更严重的阶级分化;倡导生态保护,却在引发更深层的环境危机;承认发展多样,却在构建统一性的普适原则。基于此,未来需要从价值体系引导、政策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拓展、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设计等方面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优化,最终达成数字乡村精明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精英在中国乡村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精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循环与再生,从而实现乡村精英转换。乡村精英转换是乡村社会变迁的反应,乡村精英转换反作用于乡村社会变迁。乡村精英转换会带来乡村社会各方面利益格局的改变,产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同时,新乡村精英群体的出现能够实现乡村社会更高层次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精英经历了由传统乡村精英到乡村政治精英再到多元乡村精英的转换,这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的影响可以从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的生活秩序、乡村社会的精神秩序和乡村社会的自发秩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