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实践、微观技巧和翻译理论的关系是互动的。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和归宿,微观技巧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纽带,翻译理论决定翻译策略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类,其中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当视译文目的而定,即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该理论对广告的翻译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此对目的论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深入地阐述了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更加突出了译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用广告翻译的方法和法则。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致力于翻译,出于实现"醒世、觉世"的政治抱负.他针对不同的作品,运用多维度、独异性的翻译策略,不仅达到了其政治目的,还开拓了中国翻译文学的新路,创一代翻译之新风.鲁迅的翻译策略不仅体现了其政治取向,还体现了翻译与政治、翻译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即翻译不是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的行为,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联系密切,译者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翻译是当今翻译研究的新模式。在此依据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剖析了理工科学生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思维缺失,从而提出翻译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试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码转换,也是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意识形态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译者从选材到翻译策略的运用无时不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这种操控有时是无形的、隐蔽的;有时却是显山露水,通篇译作流露出意识形态的痕迹。本文从选材和翻译策略方面就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的多样性,只有"家族相似"才能最好地描述翻译原型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下定义的翻译存在着本质缺陷,翻译定义应该是开放的、非限定性的。翻译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翻译定义,能避免传统定义给学生带来的单维、僵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标准的灵活性,从而自觉根据翻译目的、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规范、文学艺术规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7.
鲁迅翻译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梅 《学术探索》2012,(8):125-129
业内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他的"硬译"风格和异化理论。然而纵观鲁迅的翻译生涯,可知鲁迅的翻译观经历了曲折的流变过程,从编译、意译,到直译乃至"硬译",最终他强调应视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每次流变都揭示了鲁迅在思想上的转变和对中西文化与文学的重新思考。本文缕析鲁迅翻译观的发展脉络,梳理他翻译策略的变迁,描画了鲁迅作为一个建构新文化的现代主义者和备受争议的翻译家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红楼梦>两译者在翻译策略取向是归化还是异化上存在着争议.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杨译多采用异化:而霍译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研究杨氏和Hawkes<红楼梦>译本翻译的研究目前很少.本文将针对形象习语的翻译策略在结合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两版本在习语翻译策略上并无显著差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两译者在49.1%的习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上都一致;而且异化在两版本的习语翻译中都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译文读者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关联理论的读者观照对于当前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向有着充分的解释力,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汇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浓缩,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文化翻译的策略有两种:归化和异化。文章对归化、异化策略指导下的不同译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归化、异化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各有其长处;翻译的目的影响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译者应灵活运用各种译法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语言的转换手段,不仅要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源语内容,而且还要实现源语与译语文化的互译。不同民族因其各异的发展,促使其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障碍和难题。本文在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归纳了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结合实际文本类型探讨了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因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汉语成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汉语成语的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的交际活动,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翻译范畴内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受译者审美意识制约的必然性,并从理性的高度研究翻译策略的选择原则,认为翻译是一有机统一的整体,译者对待文化意象的传递应给予积极地辩证地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术语翻译对等策略的运用原则有:金融术语翻译中的词位对等;金融术语翻译中的语义对等;金融术语翻译中的对义词对等;金融术语翻译中的风格对等;金融术语翻译中的读者接受度对等;日常用语在金融语境下的变义及对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翻译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很少触及翻译活动所能产生的庞大文化力量,以及翻译活动与译者主体的互动作用。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家应起到积极、创造性的能动作用,认为译者与原作者处于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relation of symbiosis)之中;译者并不透明的翻译不仅使原作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后续的生命(continued life)和来世(afterlife),而且译者具有在改变原文本的同时进而改变世界的力量。①本文旨在从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语境的角度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意图、理解策略和翻译策略,揭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运用翻译策略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汉籍西夏译本中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可以揭示西夏翻译文化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和主导意识;对照分析汉原本和西夏译本,可揭示译者对汉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而揭示汉文化对西夏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并挖掘其中根源。对西夏翻译的个案研究之外,更应展开对西夏翻译和汉夏文化间关系的翻译文化的系统研究,这是夏译汉籍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葬花吟》时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从典故和文化负载词的传译上分析杨译异化策略的表现,并通过运用“三美”论评析译作肯定异化策略的合理性,最后分析译者的目的性以及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从而说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活动受到源文、译者个人语言能力、素质修养等内部因素以及译文读者、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探讨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翻译补偿领域的研究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将文本类型与翻译补偿相结合的研究则是最近几年的事,学界至今很少见到呼唤性文本翻译补偿策略的专题研究.基于呼唤型文本以读者为中心、以引导和感染受众最终促其行动为目的等特点,本文系统梳理了前人的翻译补偿研究,着重探讨了呼唤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提出其主要的翻译补偿策略,包括转换法、强化法、归化法和替代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汉英翻译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当前的大部分公示语译文却存在语言失误、内容失真、文化不容和美感失真的问题。在此拟从语义翻译策略、语用翻译策略和美学翻译策略视角来探讨公示语翻译,以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及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