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近代文学翻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贤凤 《学术论坛》2006,(10):166-169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近代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翻译主体、翻译目的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事业濒危:流水线的大生产、泛滥的重译和累累的硬伤.鉴于此,本文呼吁建立文学翻译批评学科,以净化、拨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本文从翻译美学、翻译文化学以及翻译心理学的角度试探构建该学科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汉籍西夏译本中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可以揭示西夏翻译文化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和主导意识;对照分析汉原本和西夏译本,可揭示译者对汉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而揭示汉文化对西夏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并挖掘其中根源。对西夏翻译的个案研究之外,更应展开对西夏翻译和汉夏文化间关系的翻译文化的系统研究,这是夏译汉籍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闻翻译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商业机构都需要通过新闻了解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动态,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翻译教学实践中法汉新闻翻译的具体案例出发,通过与文学翻译的对比,简析新闻翻译在翻译方法和语言形式上的不同特色,以期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为新闻翻译质量的提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何雪莲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36-140,159,160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每个学习者最为关注和孜孜以求的。本文分析了翻译能力及其构成维度,认为翻译能力是译者需要具备的一种由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从哲学评价角度对翻译评价概念作了界定,探讨了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翻译能力提高途径和翻译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标志着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类,其中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当视译文目的而定,即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该理论对广告的翻译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此对目的论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深入地阐述了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更加突出了译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用广告翻译的方法和法则。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翻译教学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为中心,实施网络化互动翻译教学,有助于翻译方向的学生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熟悉翻译项目流程,形成项目管理的思想,推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和翻译人才面向市场化的发展,顺利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8.
严复翻译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所创“信、达、雅”翻译之标准,历来争议颇多。其实,我们不必执着于此。因为,严复实有系统之翻译思想。这就是:突破语言文字之隔膜,奠定翻译的前提;洞悉“信、达、雅”之内涵,恪守翻译的标准;了解国民之素质,明了翻译的宗旨;重视核心概念之沟通,把握翻译的关键;贯通中西之思想,提高翻译的素养;建立专门之译书局,完善翻译的组织;体察救亡图存之实情,彰显翻译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翻译的多样性,只有"家族相似"才能最好地描述翻译原型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下定义的翻译存在着本质缺陷,翻译定义应该是开放的、非限定性的。翻译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翻译定义,能避免传统定义给学生带来的单维、僵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标准的灵活性,从而自觉根据翻译目的、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规范、文学艺术规范和社会文化语境等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0.
葛竹青 《理论界》2008,(6):212-213
本文分析了当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指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即:在教学过程申教师不应局限于僵化的翻译技巧的介绍和针对特定技巧的学生翻译练习,而应更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在翻译时注意原文意图与读者期待的最佳关联性的吻合,加深时原文的理解,并通过适当的翻译练习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和词汇化模式的观点,对比分析英汉"笑"类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异同,并结合汉英翻译实例探讨这种异同对"笑"类动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在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的困难给文学翻译所带来的挑战时,创造性叛逆往往成为译者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选择。创造性叛逆既可能造成译本在新的接受环境中增值,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原作文化信息的失落。得失之间,恰好凸显了翻译研究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即翻译能力。如何培养涉及翻译教学的方法、外语教育理念以及翻译教学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翻译教学应当始终遵循交际原则、文化原则、系统原则、认知原则、情感原则,其中交际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功能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它们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 ,许多学者都提出并且构建了翻译模式 ,目的是试图描述翻译过程 ,弄清楚翻译的实质。本文主要介绍分析几种主要翻译理论中提出的翻译模式 ,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翻译过程的深入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翻译追求的是一种信、达、雅的意境,“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诗歌的翻译反映的是异域的风土人情,诗歌翻译对加强地区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诗歌翻译过程中在诗词风格、文化意境、形体比喻及表现的手法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别,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和翻译上存在不少的难点,将外国诗歌的意境在翻译的文体中体现出来是艺术性较高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程平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84-86,72
本文针对我国近现代以来译学界在译论上的不同思潮进行了梳理,指出现已演进成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四大译论流派。  相似文献   

18.
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论语》的“乐学论”,首先需要弄清楚孔子所言“学”何谓、如何“学”、为何“学”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这三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学”是“成己”,是乐在心,故谓之“独乐”;“时习之”是“成己”并“成物”,是乐主发散在外,故谓之“众乐”;为己学而“乐”,是“成己”而后“成物”之乐,故谓之“至乐”。  相似文献   

19.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