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对培养优秀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习得输入输出理论指出,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有助于学生无意识学习英语,培养交际能力。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措施,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输出机会,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性别差异是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男女生理差异、语言特色、课堂表现、性格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分析了男女学生,教师各自的优劣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其性别优势,激发兴趣,克服性别偏见,加强性别差异研究,促进男女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背诵能提供学生英语学习所需的语言输入,对学生英语写作大有裨益,它符合二语学习的一些相关理论。教师在组织学生背诵时得遵守五个原则,这样才能让背诵发挥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和问卷调查,提出创造课内外英语语言环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变革教学方法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语言输入、吸收和输出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使语言知识能够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了高职专科学生和大学本科生对英语学习形成的自我后设认知的区别。调查采用抽样的方式,受试为8所普通高校的763名本科生和10所高职院校的934名专科学生。问卷的题项分为六类:外语言学习难度、外语言学习能力、外语言学习本质特性、外语言学习的交际策略、外语言学习的动机和期望以及外语言学习课堂教学。结果显示,大学本科生和高职生在英语学习观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英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从某一课型的教学角度来关注学生语言意识培养的研究却甚少。在此从实际教学出发,根据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达到大学英语写作学习目标、提高写作教学效能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 ,文化能力直接影响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运用。本文通过讨论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反映在语言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学习。英语课堂具有诸多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潜在功能。教师对这些功能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其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因此,基于充分认识语言课堂功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根据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理论 ,研究如何对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测试和语言评估体系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略等 )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充分运用和调动教与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利因素 ,致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利用英语为其专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丽 《理论界》2003,(3):30-30
近年来,随着对英语学习的深入,人们深刻体会到,离开了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要想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是很难的。文化和语言是纵横交错,彼此渗透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仅仅学会语音、语法、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学习英语同该语言的文化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揭示语言的本质,掌握其规律。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历史背景、事物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语言方面的差异,因此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时常常有“咫尺天涯”之感。我们学习英语,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来自我国西藏地区的大学生学习汉语和英语的过程对比来例证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不同。因为语言环境因素,外语教学效率低于二语教学效率。即使正式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目的语水平也导致外语课堂与二语课堂目的语的输入与输出有区别。因此,缩小外语教师目的语水平与他们的思维、学识和教学理论的差距和重视课堂语言基础知识的习得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梦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4):118-119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一方面,语言学习不能自动转化成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这种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另一方面,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语言习得不能成功。有输出也意味着学习者内化了部分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语言输入,使得语言输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依据JeremyVHamer关于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理论,提出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构建平衡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体系,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符担性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担性理论最初由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它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后来,生态语言学家里尔把这个概念用于二语习得研究。从生态学来看,语言学习不是依据输入信息,在大脑中展现语言目标的过程。相反,语言是人类有所需要从而学会和使用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符担性一般与诸如教学、研究、学习和沟通环境等局部可感知的活动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感知符担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变体和语用失误之间的互相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连续体。语言变体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连续体的节.属于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语言变体由系统变体和非系统变体构成,其中又含有个体变体和语境变体。语用失误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语用上,注重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属于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输出。语用失误由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构成。两种不同的理论研究共同的对象——语言习得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内涵,对语言的学和教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传授知识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7.
每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 ,又有自己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朗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朗读涉及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对语音的编码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用具体的报告说明朗读与语言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 ,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各种神经机制的协调配合 ,对语言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情感障碍”在成人外语教学与习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在教学中 ,成人外语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成人情感特点 ,重视情感教育 ,尽量将对外语学习起抑制作用的情感障碍降到最低程度 ,以提高成人外语学习的效率。本文叙述了成人外语学习者的一些情感障碍 ,同时对这些情感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根据心理学和语言学有关理论 ,提出了几点消除情感障碍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近几年的语义学论文所反映出来的语义研究方法,语义例证选取等方面,语义研究无法完全排斥语感的影响。语义研究和语感是处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语感在语义研究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它既是语料发现和选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又是语义理论的最终检测者。所以语义研究,应该是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善用语感,而不是完全摈弃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