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进步中人的需求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需求实现机制中群众的实践活动、科技进步、教育引导等本质性动力因素的阐释,可以说明在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的文化进步中,由人的需求到文化的进步是一个系统的链接过程,缺失其中的任一个环节都无法使需求发挥其动力功能。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有许多说法,如"自然动力论"、"神学动力论"、"人性动力论"、"合力论"等等,但往往轻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事实上,文化一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认为,文化不是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属而存在,其实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从全面的角度看.文化同时具有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力一面,因而文化具有二相性.  相似文献   

3.
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从宏观上简单概括为物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系统,体制动力系统等.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同样离不开牢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把改革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动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精神动力"范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精神动力的内涵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精神动力本质上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精神动力具有诸多不同于物质动力的特点。分析精神动力范畴,探讨和把握精神动力的内涵、本质与特点,是深化精神动力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精神动力实际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主要有: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矛盾动力,人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主体动力,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动力,人的智慧和需要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四种动力不是各自独立存在、分别起作用的,而是在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或者渗透中共同起作用的。社会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作用是通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其能动作用来实现的,而人的能动作用则是依靠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智慧、需要相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精神动力的内涵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精神动力本质上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精神动力具有诸多不同于物质动力的特点。分析精神动力范畴,探讨和把握精神动力的内涵、本质与特点,是深化精神动力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精神动力实际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化即人化。就是说人在文化定义中的本质因素,人性在文化场域的种种遭遇反过来就规制了文化的发展路向,这样,人性就成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之一维。以"人性"为基点,考察人性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这三个层面上的进退逡巡:有待与无待、监禁与自由、理智与情感,有助于我们寻求并破解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以文化动力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当代,文化因素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凸显。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对文化动力作用的认识不足有关。提高文化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创新力,是发挥文化动力作用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创新动力论:历史动力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创新已经成为历史进步的直接动力。确立“创新是历史进步直接动力”的思想,以之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对于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是各种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动力,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动力,文化整合与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动力,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空洞的政治宣传对实践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至少存在 4种类型、3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有 5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它们是 :乡 (镇 )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 ;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 ;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 ;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 ;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的繁衍,在东西方各有其伦理动因,分属不同的文化。其伦理动因在家族企业的存在、发展之中,无论是作用的范围还是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在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现代价值的探讨中,涉及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之比较就在所难免。不能以"叛离家庭"(或"以家为本")与否,作为衡量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的唯一标准和作为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的判别标准。以"家为本位"特征的作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繁衍主要伦理动因的儒家家族主义,并不一定就不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而只具有否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趋势之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社会形态的演进之所以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哪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在关于文化作用的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在理念的选择上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龙山县叶家寨的调查,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土家织锦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变迁的表现,阐释了土族织锦文化变迁的动因。引发织锦文化变迁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成年礼的淡化、文化场的位移、传承载体的丧失、闲暇生活方式的转换、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在经历渐变的过程中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城市化的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的进程取决于城市化动力,城市化动力的形成既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又要受制度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严格的户籍管理和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城市化动力形成的制度障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功能残缺、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是我国城市化动力形成的经济约束;政府不合理的行为、人的观念和素质是影响城市化动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文明各要素的辩证运动构成政治文明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他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文化动因是商品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条件与文化动力作用的发挥。经济的腾飞又引起文化震荡,结出一系列文化新果。在产生文化新变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癌程度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测验,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1)性别对网络成瘾程度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网络成瘾程度高于女性:性别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性;2)是否独生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独生被试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非独生被试.3)网络成瘟程度和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成就动机的学习、控制2个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认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成就动机水平预测其网络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化产业是当前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人们对于这一产业的表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剖析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到商品的内在逻辑过程,指出文化产业除按经济规律生产和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属性和功能,既要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又要服务于意识形态.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分微观和宏观两种,加强对这两种发展动力的研究,对于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系统论的观点看 ,城市化不仅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或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 ,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 ,由于人们对综合效益的追求 ,使生产要素向一定区域流动集中而产生的人们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转化升级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 ,是人类社会由低度文明向高度文明的系统进化。这一系统进化包括人的进化、产业的进化、交易方式的进化和生活方式的进化 ,其主要对象是农民 ,其动力是包括农民、城市居民在内的所有居民和社会组织追求的物质和精神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