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新专业,编写特色教材,开展免费远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体系,可促使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培养一支从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丰富多彩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频临消失和灭绝。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和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条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各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等基本价值。探析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对于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推动内蒙古科学研究、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对于增强公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视角,论述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一是博物馆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与保护,二是博物馆自身形式的创新与多元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博物馆加强了与文化遗产原居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应对中国文明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流变消失的现实,必须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当务之急是引入学校教育,并构建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物质遗存收藏之地的博物馆与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原本存在着一条鸿沟。20世纪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概念被提出,强调对活态的技艺、流程等因素的关注与研究,保护与传承特定人群的文化记忆与历史认同成为博物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随着西方语言学中的"叙事理论"介入博物馆领域,也引发了博物馆叙事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更新的博物馆叙事方式不仅灵活地实践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与方法,也积极拓宽了博物馆的应用领域,使其变成一个更具包容性和贴近大众的社会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对齐齐哈尔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很多优势。可以从博物馆功能和优势的发挥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精神调剂、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生态维护、规范社会伦理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保护与传承意识淡化,政府引导力度不够,传承保护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内涵连动措施缺失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活态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其保护与传承的内生动力,构建侗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效机制,建构立体的法律保护屏障,建设侗族"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其中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调动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承人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从义务的角度规定了传承人的传承义务,导致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应当加强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权利性认识,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传承人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通过程序性规定和法律救济措施的制定进一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权利主体对传承活动所享有的传承权。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直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政策有效性偏低、评价政策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其教育传承现状堪忧。通过梳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传承体系有所裨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