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先圣王之治民也。无太过无不及以为政。适合乎中道而已矣。夫太过则操切。不及则因循。操切则民劳怨而心离。因循则民偷惰而气靡。心离者兆乱。气靡者致衰。此皆治道失乎其中。太过不及之为病也。故礼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道也。帅中道也。张而不弛。操切太过者也。弛而不张。因循不及者也。均非中道也。故文武弗能为也。以言张而不弛也。秦始皇役戍卒以筑长城。隋炀帝竭脂膏而通淮连。商君刻薄。废封建井田。荆公固执。兴青苗新法。一时民心离叛。亡不旋踵。其去文武之道远矣。非失之太过欤。以言弛而不张也。汉尚黄老。杂而不纯。至桓灵政柄下移。受制于宦官外戚。遂移汉祚。篡夺相乘。晋侈倩(?)。士大夫放达自(?)。召(?)王五胡之(?)。卒(?)不(?)  相似文献   

2.
治民之道。其犹操弓乎。以严治民。而使之终岁勤动。靡寒靡暑。民不堪命矣。恶乎治。正犹弓之久张而不弛。则力必绝也。以宽治民。而使之习于媮惰。溺于晏安。民皆玩愒矣。又恶乎治。正犹弓之久弛而不张。则体必变也。盖一于严。则火烈民畏。其失之也多苛残。苛残固足以病民。一于宽。则水懦民玩。其失之也多姑息。姑息又适以养奸。宽严相济者。其惟文武之道乎。文(?)  相似文献   

3.
孝经之义。广矣大矣。识其微者。其惟张子西铭乎。夫孝始于不忘所生。推不忘所生之心。故敬宗。敬宗故可以收族。广收族之义。则四海皆兄弟。天下为一家。而与万物同归于天。故张子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圣人之教人。莫大于孝。其示民莫严于祭。易曰。观(?)而不荐。有孚颙若。传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祭者。所以充民爱  相似文献   

4.
原治     
有王者之治有霸者之治有疆国之治王者之治礼义是也霸者之治富强是也疆国之治诈力而已矣昔者上古之初民之异於禽兽者几希矣有圣人遗作为之宫室衣服之制为之耕稼烹饪之事为之商贾农工之业以生以养以长以遂其人之悍然戾者刑之其水之汤然割者平之其物之棱然(虎武)者焚之呜呼圣人之於民也  相似文献   

5.
己则善矣。而不与人同未善也。人则同矣。而弗及于物。亦未善也。天下有至善者。无或私之物。公而已矣。无不爱之物。暨而已矣。夫善而蕲于暨。善其可量也哉。湘潭周芾棠先生。罄产兴学。至八九次。人无贤否。莫不以为难。诚哉其难矣。然未足以尽周君也。周君之志。方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以至诚恻怛。化除天下残忍相杀害之习。虚空有尽。愿望无穷而其端则于放生池见之。放生池者。振武第二校园内之池  相似文献   

6.
原群下     
牛能触。虎能攫且噬。虫蛇毒物。能螫蠚以饱人之肤血。人不能也。然卒受制于人者人群而物不群也。夫牛知触。虎知攫且噬。虫蛇毒物。知螫蠚饱人之肤血。而独不知群者。则以触者。攫噬者。螫蠚者。利己而损物也。夫人则不触。不攫噬。不螫蠚。不利己损物矣。而亦有不能群者。则以利已损物之私。有甚于触者。攫噬者螫蠚者也。夫汉之党锢。唐之清流。宋之洛蜀朔三党。明之东林复社。可谓固有不私者矣。而卒不能以群群不群者。则又以君子恃其公。以决小人之私。而以公轧私也。盖小人之群。群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论百世可知也即三代所因所损益者而知之也马融谓因者三纲五常损益者文质三统斯说也本于礼记之大传大传之言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儿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盖立国之道惟三纲五常为维系人心使不沦于禽兽不溺于祸乱之巨防历万古横四海而不可以废且不可移者也若夫法度礼乐弄刑政之属固因势利导因时制宜非一成而不可变者也吾华为数千年之古国而北间以秦为一大  相似文献   

8.
思问录内篇     
衡阳王夫之譔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奚以思之哉。俨若思之谓也。旁行而不流。安止而几。其功密矣夫。按人能于内里时刻用功。则视自明。听自聪。色自温。貌自恭。然舍思亦无工夫。所谓旁行不流。圆神不倚也。其思之中正。而不倚于一偏早定于神化之域矣。恃一端之意知。以天下尝试之。强通其所不通则私。故圣人毋意。即天下而尽其意知。以确然于一则公。故君子诚意。诚意者、实其意也。实体之之谓也。  相似文献   

9.
春秋义序     
传称孔子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自有春秋逾二千年。其义或用或否。讫未大行。乌覩所谓后圣者耶虽然。信经义必行于天下。抑有以信斯言之不诬也。夫天生兆民。林林总总。不有以牧之。孰得而定之。不有以教之。孰得而齐之。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圣。皆彼苍笃生。作之君师以惠黎庶者也。圣人不常有。所恃以存圣人之道者书。编诗书。订礼乐。作春秋。孔子以继前世之圣统。贻万世之谋。而春秋名为空书。实见行事。  相似文献   

10.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问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不善也、圣人不绝欲、人以术为伤德也、圣人不弃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宏也、圣人不释怨、然则何必别于众人乎、答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问人心中大段恶念、卻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虚、相续不断、难  相似文献   

12.
昔孔子称殷有三仁。一去一奴一死。异哉仁之无定也。圣人之称仁。无端倪无方物也。子曰智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信斯言也。比干之谏而死也。是杀身以成仁也。比干仁而奴者非仁矣。去者更非仁矣。何也箕子之徉狂畏其死也。微子之去之避其死也。夫畏其死避其死岂非求生以害仁乎而圣人如此。皆谓之仁者。论其心事之仁与不仁。而不于去与奴与死言仁也。何也当日鼎革之交其亿万人蹈死者。无一人可称其仁也。如费仲蜚廉恶来之辈。且谓之不仁也。是知不仁之人不择地而蹈死不死非仁。死亦非仁也。比干之以谏而死也。非欲以死殉也。其谏也冀其君之一悟也。君一悟而社稷可以存矣。如之何不谏也君不悟而致之于死。  相似文献   

13.
今日各种学说。不外含有国家性及人生观之关系。而孔子之道。根本即从个人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赅。无所不贯。国家之安危。均由个人之安危而出个人之安危。又咸与国家之安危相关联。舍个人则无国家。舍国家则无个人。不可须臾离者也。若舍个人以言国家。则国家为空房矣。舍国家以言个人。则个人为露宿矣。本此二义。而国家组织之法以起。个人之中有男女焉。男女相偶。始为夫妇。于是夫妇之义起矣。夫妇既立。遂有滋  相似文献   

14.
古圣人之制作大抵皆起教於(?)眇深衣之应规矩绳权衡也斧依之为斧文以著其能断也黄目之尊之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而非僻之心无自入也既莫不皆然矣况乎书契之兴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岂偶然效孔子系易偁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  相似文献   

15.
古者幼而学之。壮而行之。行之者行其所学也。总其前后本末。学之即为其所以行之用。行之即达其所以学之实。故其学不能为他日所行之用。非学也。其行不能尽其前日所学之实。非行也。昔者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此义可深长思矣。仕何以能优。以其有学也。学何以能优。以其可仕也。然则非由学而仕。其仕必不能优也。非以仕为学。其学亦无以见其优也。而说者谓以其仕之余为学。以其学之余为仕。噫。至于仕之余而后言学。则其学亦巳晚矣。至于学之余而始论仕。则其仕将  相似文献   

16.
三代以上。治与学本诸已。而天下有治功。三代以下。治与学不本乎身。而天下无治术。岂今人果不及古人耶。由其所以为治与学者。未得其本故也。中庸曰。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论语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孟子曰。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又曰。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夫以天下之大。而化为寘诸掌中之小。岂故为是大言耶。盖固有运于掌中之道在也。孔子之语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其语子贡亦然。曾子释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曰忠曰恕。其为词也二。而以此释一贯。何耶。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以忠恕待人。其视人  相似文献   

17.
补苴于近利者其计小。握持于盈虚者其计大。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捐金于山。沉珠于渊。非不知金珠之为宝也。谓我之所宝。有超出于金珠万万者。此圣人之所知。而贤者之所忽也。不然。何以樊迟请学稼圃。而夫子叹其为小人哉。夫樊迟之学稼圃。迟岂欲弃学而耕哉。又岂厌于观世。而如沮溺丈人辈。欲借农圃以逃世乎哉。如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设立轮船通商局也,亦既有端倪而可望成事矣.今备论其利害以著于篇,使世之揣测此事者有可考焉.按和约,西商轮船只准其来往各通商口岸之间,此外未尝广其踪迹也.则华人自造船只,驶行内地,固华人自有之利云尔,固华人当为之事云尔,岂有疑议于其间而虑其窒碍也哉?今之火船则华人既自行制造,自行购办矣,想官宪于日后必许驶行内地,或江或河,或湖或溪之间,皆有轮船往来.如此则华商火船之生业可以无所限止矣.且独不闻东洋之事乎?西船之得以任意经由者,仅在各通商口岸而已,其余各处则皆东洋人自行购办,自行制造,以收夫驾驶之便、装载之利者也.  相似文献   

19.
问今日拨乱之法有何说可采答湘绮师有云。治乱之原。各有所由。历代相禅。各防其敞。拨乱之说。始于春秋公羊家。谓不立章程。就而正之耳。蓋周公六典。思已密矣。仰坐待旦。无慮不周。不及百年。良法盡敞。至于今日。扫地无余。孔子盖以伤焉。故曰。文武方策。人亡政息。于是始作春秋。就事论事拨正而已。至于今日。四维不张。利中人心。无复可拨。圣人当  相似文献   

20.
罗纲异翳之械多。则鸟乱于上矣。鉤组(?)笱之变出。则鱼淰于下矣。法令之滋彰。文告之烦苛。刑之颇类狱之放纷。则民扰于国矣。读诗至大风有隧。未当不叹民之罔极民之回遹。民之未戾。莫非由贪人败类在位者之所致盖贪则政烦赋重。所以硕鼠而民号乐郊。鸿雁而民无安宅。败则荡检踰闲。所以板板而民卒瘅仳仳而民天(?)礼烦则乱。法重则駴。政散民流。所由来矣。夫尧曰钦明。舜曰温恭。禹曰祗承。其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