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劲 《社区》2014,(20):18-18
周作人一生中有多次游历的经验,每到一处,他总是会对当地的饮食和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看一地方的生活特色,食品很重要,不但是日常饭粥,即点心,以至闲食,亦均有意义,只可惜少人注意。”《知堂谈吃》一书选录了一百篇周作人谈论饮食的散文和诗,如同周作人一贯的风格,他“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公关》2010,(2):60-61
“石郭伴饭”在趋势中国内部开吃一年多以来,员工踊跃参与,大量合理化建立如同井喷,两位总裁不仅心甘情愿频频买单,还感慨只恨少长了几张嘴  相似文献   

3.
吃一顿饭花多少钱都够不上腐败,不算奢侈,不违反社会公德,可以不受处分,可以被纳税人接受,——对不起,暂时没有规定。江苏丹阳的一家企业宴客,因为吃到一只苍蝇而向店家索赔,牵出了餐费一万多元的事实,继而又牵出了参加吃喝的有执法干部,各地报纸“即刻拍案惊奇”,纷纷转载,真有点大惊小怪。“一万元吃了什么呀?”北方人不懂行,不敢想象。殊不知那菜单上列出了河豚鱼,仅此一项,已需7千元,所以一桌菜万元真不算贵。不信的话,请从镇江到江阴一段查访,只要供应河豚的饭店,哪一家开不出万元席来?据说吃河豚,要想品出点味道来,几个人就得吃上一盆,就得花一万元,要想尽兴,那就没底了。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从维吾尔族学生的谈话和作业上,常常可以遇到一些维语式的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律的汉语句子,如“我饭吃了”、“我们跟前钱给”、“今天我学校去”等;还可以听到一些不明其意的词语,如“旁子”(房子)、“旁心”(放心)、“东旁红”(东方红)、“几西盆子”(知识分子)等。研究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对维吾尔族学生突破学习汉语的难点是大有帮助的。下面谈一谈我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吃福     
俗话讲,“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不怎么说“民以食为天”呢。 中国改革开放,不少人“信手拈来”,赚了不少钱,这“吃”风想煞也煞不住了。留美人员回国,个个是穿得土气,花钱小气,充其量也就是说话有点洋气(大概是学了英语忘了汉语,找不着合适的词儿),俗称“土老美”。有那“归国观光”新华侨,人家请他吃饭,一  相似文献   

6.
经常读颂赞语言的书多,读批评作品非常少。读钱荣贵的《“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除获得一种深厚的学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强劲的批评精神的攫取。全书可分为深奥悠长的“解读编”、直言不讳的“批评编”和殷殷切切的“重构编”,震撼读者的是作者毫不留情“批评编”。令人感动的是作者的为人为文。  相似文献   

7.
减肥     
“再过几天就要放月假了,可千万别感冒了,饭也得多吃一点。”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吃饭,以大姐身份自居的高小红对大家说,“免得家人担心。”“对,一定要胖胖地回家。否则,老妈又要逼着吃那没完没了的补品了。”肖青装着呕吐的样子,惹得大伙儿一阵笑。“你老妈还不是为你好呀!”“我当然知道,可我不想她对我太好,那会增加我的压力。”肖青撇着嘴说,“她越是对我好,我就越觉得对不住她。”“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了。”林蓝抹抹嘴,起身要走。“哎,林蓝。你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吗?怎么只吃这点饭?”高小红关切地问。林蓝转过身,笑笑说:“没有。我在减肥…  相似文献   

8.
试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让你在两桌看起来同样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面前选择吃哪一桌.你也许会选半天.但是如果告诉你其中有一桌是你妈妈做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桌呢?没有特殊理由的话.我们当然会选择自己妈妈做的那一桌,因为这一桌的饭菜加入了另外一桌菜永远无法调入的味道.那就是情感,这桌菜无意中也充当了“妈妈”的角色.让它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9.
拜读袁良骏先生杂感《热风冷眼学术随笔的“三忌”》(载《北京日报》2001年12月2日文艺周刊),不能不令人击节叫好。袁先生这篇短文,切中了当前学术随笔繁荣景象中存在着的某些时弊,提出了自己对学术随笔写作的一些真知灼见。他在文章中提出:“为保征学术随笔的健康繁荣”,“必须克服以下‘三忌’”:“一、忌信口开河。某些作者认为学术随笔就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渐进式改革的延伸,中国自然步入了双轨制的过渡时期。这期间利益结构的重新构置,形成了“吃双轨制饭”的特殊“利益群体”,即传统体制下的“大锅饭”变成了向市场机制过渡中的“两锅饭”。 一、在价格双轨制中,吃了“两锅饭”的是“官倒”、“官商”。 80年代中后期,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商品的市场价、物资的计划价并存的二元机制。两种机制下的不同价格标准,导致了价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一生,从不借贷的人还很少。对借贷问题,各国民间态度不同。我看过一位日本小姐写的一本小册子《给你一把致富的金钥匙》,书中写道:“决不要把钱借给亲友,即使他们苦苦相求,也要断然拒绝!”据该作者说,这是她祖先的“遗训”。这说明,她的祖先在借贷问题上吃过大亏,才有了这个不近人情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的议论日渐增多,近来又读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的一组笔谈和张曙光先生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文章,感触良多。在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更多的用意是借专家之口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引起更多学界同仁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注意。一、学术规范的核心是学术创新。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承认,没有统一的一成不变的学术规范,但也的确存在一些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学术规范,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套制度规则和传统习惯,包括学术纪律、学术传承、学术道德、学…  相似文献   

13.
兔子耍猴     
小猴和小兔比起来,谁更聪明呢?小朋友一定会说小猴聪明。这可不一定,有时聪明的小猴也会上小兔的当。这天小猴被主人拴在大树上,绳子足有一米长。就在离树一米的地方有一只大萝卜。这只萝卜是主人给小猴吃的点心,可是小猴在够萝卜的时候,一不留神反把萝卜碰远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学术窗口的《北京大学学报》,迎来了她50岁的生日,我首先向她致以衷心的祝贺。从《学报》诞生的第一期起,我就是她的忠实读者与作者,最近20年来,我在《学报》发表文章约十四、五篇,还五次获《学报》优秀论文奖,我对《北大学报》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些亲切的感情。《北大学报》1955年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批判胡适的文章,作者的署名是“金岳霖、汪子嵩、张世英、黄森”。回忆起那篇文章的内容和起草文章的具体过程,不禁联想到了当时以政治代替学术的一些情景,今天看来,不知情的年轻人对这种情景会觉得不能想像,就连我这个作者…  相似文献   

15.
花花“生蛋"     
妈妈从乡下带来一只母鸡,说是给我女儿菲菲补补身体。女儿很喜欢这只母鸡,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花花”。女儿从米缸里拿出米来喂鸡,还开了瓶汽水倒进碗里给鸡喝。妻子对女儿说:“别浪费东西了,等一会儿就要把鸡杀了做给你吃。”女儿说:“这么可爱的鸡,怎么能吃呢?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在对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意见并且是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总的评价上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是农民革命英雄,但也有认为他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地主分子”①,是“剥削阶级方面的代表”,“实质上是叛变了革命”,“本质上和郜永宽等相同”②。对于石达开的一些具体行动,如皖省安民、参加内讧、带兵出走、以至最后在大渡河复败等方面,也有若干不同的说法。如何在历史上对石达开这一重要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看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现在只就我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来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罗本的秘密     
商店橱窗里的那样东西让12岁的罗本怦然心跳。只是这样东西要200卢比。200卢比差不多是他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呢。罗本知道他不能向爸爸要这笔钱。爸爸靠捕鱼养活全家,挣钱非常不易。妈妈为了让五个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恨不得把爸爸挣的每一个卢比都当成两个卢比用。他走进商店,对店主说“:我的钱暂时不够,你能不能将这个东西为我留一段时间呢?”“行。”店主笑了“,这一带的人一般不会花这么多钱买这样的东西。我想我可以为你留一段时间。”罗本礼貌地道声谢,走出了商店。和煦的风轻抚他的脸,让罗本感到神清气爽。他决定积攒200卢比。不过,这…  相似文献   

18.
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驿大车站附近,有一座很别致的建筑物,楼不高,只有七层,但卸有一座圆柱式的旋转透明 电梯,转过街角,远远就可看见很引人注目。这是一家中国 菜馆,店名叫“中央亭”,名称也和建筑物一份别致。远近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家菜馆,倒不是因为店名奇特,主要是由於这家菜馆的某饭别具风味,而且价钱公道,有的人甚 至特地从东京乘火车来此尝一尝新。 中央亭菜馆以出售中国饭菜为主,味美实惠,富家庭 风味。点心是中国北方人爱吃的饺子、锅贴和烧麦,日本人也很爱吃。不少人为了吃这几式中国点心,不惜专程光临。假日约…  相似文献   

19.
是旅游职校给了我优越的学习条件,我的成功背后,倾注着老师的心血……”这是一位自1994以来,年年在国内、国际大赛上夺得“中点”、“点心”制作金奖的人对母校——上海市旅游服务职业技术学校心怀感激的一番话。她叫王时佳,是“旅职校”1994年点心专业的毕业生,现为上海豫园商城绿波廊酒楼的高级点心师。  相似文献   

20.
你们好!我是位将毕业的学生,有幸结识《专业户》,非常高兴。贵刊通俗易懂,条理分明,引人入胜。每期《专业户》一到,我连饭都顾不上吃,页页不漏,总想在上面找一条致富路。由于没有经验,总在“免费赠送”上打主意,附上邮资,奇来的只是废纸几张。一次次失败,使我浪费不少钱,同时我明白了不能轻信他人。偶然一次发现,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