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藏区政治研究是中国藏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也是边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 9世纪和 2 0世纪交替之际 ,就有人致力于研究西藏政治军事体制、政教关系、土司制度等 ,①对当时西藏政治之弊端进行了批驳 ,同时出现了译介外国人描述旧西藏酷刑的作品 ,让世人了解和认识旧西藏的真实面目。②进入 2 0世纪以后 ,藏区政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据统计 ,单就 1 949年以前即 2 0世纪上半叶关于藏区政治方面的文章就有近 2 0 0篇。③ 而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范围而言 ,这一时期与藏区政治、军事等有关的书籍就有二三十种。只可惜迄今没…  相似文献   

2.
自 198 5年奥地利“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及有关影响”的国际论证会议上提出全球变暖问题以来〔1〕,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科学家、政府及公众的高度关注。 19世纪 80年代到 2 0世纪 80年代的 10 0年中 ,全球年平均近地气温上升 0 5℃ ,北半球大陆上升 1℃以上〔2〕。进入 90年代后的 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8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3〕。最近的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和 2 0世纪分别是近千年来最暖的 10年和世纪〔4〕。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已是一个不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 ,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侵略的需要 ,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 2 0世纪 2 0年代以后 ,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进入 80年代以后 ,壮族研究深入开展 ;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 ,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 2 0世纪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壮学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世纪末 ,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 ,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 ;2 0世纪 2 0年代以后 ,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进行 80年代以后 ,壮族研究深入开展 ;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 ,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 2 0世纪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政治、法律第三只眼看藏族文化 :灭绝或认同艾玛《中国西藏》2 0 0 2 :1复评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的谈判问题华子 《中国西藏》2 0 0 2 :12 0世纪上半叶藏区政治研究评述王启龙 邓小咏 《西藏研究》2 0 0 2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西藏妇女的解放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2 :2甘孜地区叛乱对周边地区尤其西藏的影响文艳林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2 :1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胡岩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 0 0 2 :1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金春子 《中国民族》2 0 0 2 :3中国共…  相似文献   

6.
11世纪70年代编定的《突厥语辞典》中文化语言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变革有较大影响、分化人文地理对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诗歌谚语的哲学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探求木刻插图本《般若八千颂》的相关出版信息入手,确定了定日瓦·确吉坚赞是其出版人。在对定日瓦·确吉坚赞的生平特别是其在雕版印书方面的成就考证叙述中,部分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我国藏区私家雕版业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8.
论藏区宗教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 2 0 0 0年 4月和 8月两赴藏区 ,率队调查了黑水县城、金川县的两个乡 (一农一牧 )和十个村 ;并在拉萨与 2 0位藏族同胞分别进行了深度交流。其目的是了解藏区社会发展现状 ,建立 15 0户样本的 5 0年追踪调查定点。在执行这个项目的初始阶段 ,通过自然观察和调查结果 (另文报告 )获得的综合结论是 :1、藏区社会的发展状况低于内地 ,更低于沿海。2、藏区的综合发展水平从城市、县镇、乡村逐级递减 ,局部区域甚至停滞或倒退。3、除自然和历史条件之外 ,传统和现代这两种价值体系包含的各种指标差异显著、对比鲜明。尤其是藏传佛教和苯教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真正意义的瑶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主要是国内的学者进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别是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瑶学研究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瑶族族源、历史、社会形态、民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体质形态、医药等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金竹壮族消费结构经历了两次转型性的变迁 :2 0世纪 5 0年代土地改革后 ,消费结构由生存危机型向生存保障型转化 ;2 0世纪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后 ,又由生存保障型向温饱型转化 ,并逐渐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 ,金竹壮族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在未来 5— 8年内完成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型。目前阻碍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主要因素是传统消费习惯中的不合理消费行为 ,需要加以引导和调节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