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宿命论者》是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五部系列中篇的最后一部。 《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不朽名著,是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篇幅小,非常精悍,堪称袖珍长篇小说,但它的内容却非常深邃,富于哲理,深刻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这部长篇小说复杂的思想内容在不大的篇幅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得力于它那独特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离骚》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长诗始写于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问世在楚怀王三十年(前299)这一论点,并根据屈原当时的年龄和他在楚国的处境,对照《离骚》,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个作家;《离骚》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熟。《离骚》写主人公及其“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它从精神和方法两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对传统观念的蔑视;对充满神话色彩的想象和夸张的运用,对比兴手法的创造性的发展等。《离骚》又体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上,诗人保持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人性和审美三个层面,审视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中的两个主人公:毕巧林和"地下人",可以看出二者的反叛皆因对自身恶的纵容而步入歧途。他们身上那种十分相似的恶魔气质,既体现了两位俄罗斯作家审美旨趣的内在联系,也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现代性审美历程中的矛盾和曲折。从毕巧林到"地下人",俄罗斯民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法国当代黑色幽默小说《人间恶魔》的研读,揭示了其所体现的暴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的严肃思想,剖析了其在艺术上所作的新的开拓和探讨。《人间恶魔》用它那种深沉的令人心酸的幽默,对西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剖视和揭露。新奇而不无稽,怪诞而使人可信,这些手法,都值得我们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5.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运用象征的手法,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雪莱讴歌西风的主旨,从寓意中我们深刻地理解到西风的象征意义:雪莱歌颂西风的实质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颂革命。浪漫主义力求以象征传达诗人的感知。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思想通过暗示和象征的帮助激发了读者的直观感知力。浪漫主义强调形象思维和幻想与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因此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可以见到大量由形象思维与想象创造出的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6.
舒曼作为一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富于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体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古舟子咏》是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从表现手法看,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思想;从思想寓意看,诗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内涵.文章试从基督教思想、人物形象和象征隐喻三方面解读《古舟子咏》一诗中的宗教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文学史都讲《离骚》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就是说《离骚》是诗人屈原最早自觉地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所创造的文学作品。这个观点在楚辞学界众口一词,早已定巘。但是,人们忽视了《离骚》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来源于诗人对“梦”的描述。最早提出《离骚》写梦的是清代学者吴世尚,他说:“‘耿吾既得此中正’,乃入梦之始,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与《上林赋》都依照作者的主观意识的流淌进行创作,表现出超凡的想象力,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热烈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但是,由于二者创作时代的不同以及文学的发展变化,《离骚》与《上林赋》的浪漫主义手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郭老的历史剧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屈原》、《蔡文姬》和《武则天》都有代表性。《屈原》以浪漫主义见长,《蔡文姬》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武则天》又以现实主义别开生面。这种表现方法的差异,就使它们各自的人物语言(台词)显示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屈原》和《蔡文姬》侧重于主观抒情,《武则天》侧重于精细刻划。《屈原》、《蔡文姬》侧重于以抒情表现思想,《武则天》侧重于以议论表现思想。因此,探讨《武则天》的语言艺术,会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郭老历史剧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话剧剧本是说话的艺术,或者说是人物对话的艺术,或者说是通过对话写人的艺术。所以,高尔基就指出“用来写剧本的口语对于剧本具有多么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剧作家创作剧本,总是服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认真开掘题材和编织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必然要十分注重人物语言的锤炼。郭老谈他写《武则天》的体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大约写了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其中当以第二次漫游(744—755)为最多。因为这时,无论李白的生活阅历、世界观、艺术修养都日趋广泛、成熟、提高,所以才出现了许多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如《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但由于李白所交往的多是道士、诗人,尤其是封建官僚,因此劳动人民的生活很少得到象杜甫诗歌那样的反映,使诗歌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大多与“山”有直接关系,如《蜀道难》写蜀道之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写华山,在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里,写归山、登山、游山的作品竟达近三十首,约占送别诗的五分之一,其数量之多,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以追求自由,反抗暴政而著称的诗人,古今中外不缺其人。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可算是这一类诗人中的佼佼者。但是,莱蒙托夫追求自由,反抗强暴的诗作中,尤其是抒情诗中,浸透着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调——孤独和忧伤,却是值得玩味和探讨的一大特色。赫尔岑说:“莱蒙托夫……不能象普希金一样在抒情诗的情调中求得超脱,沉重的怀疑主义陪伴着他的一切思虑和享乐,勇敢而阴郁的思想始终在他脑际萦绕,渗透了他所有的诗篇。”(俄文版《赫尔岑选集》卷Ⅲ,第472页)这一评述说明了莱蒙托夫  相似文献   

13.
《红杏出墙》被视为左拉从浪漫主义创作走向自然主义创作的代表作。该小说除了对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做了大量的尝试外,还在对恶魔式人物的塑造、荒诞情节的设计及恐怖氛围的营造以及罪犯心理的刻画上体现了"哥特式"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之歌——浅析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是英国18世纪后半期著名感伤主义诗人。他一生只写过十几首诗,其中最受后世欣赏的是《墓畔哀歌》。《墓畔哀歌》不仅是格雷所处古典主义时期的杰作,也是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声。全诗结构匀称,形式整齐,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人吟诵着忧伤典雅的曲调,在表达其对平静和谐的大自然向往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平民的赞美和同情以及人文关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童话与浪漫主义一同成熟韦苇关于童话的成熟和浪漫主义的成熟,我们分别有过一些研究,但还不曾将两者联系起来,提出一个新的文学史命题;童话与浪漫主义一同成熟。把这个命题换一种说法,无妨是:在欧洲浪漫主义成熟的盛潮期里,童话的发展趋乎成熟;或是:欧洲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6.
尼采在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悲剧的本质解释为以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由此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哲学。这种悲剧哲学一方面深刻地洞察了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却无限地肯定和热爱有限的生命,而不是厌恶和否定生命。尽管尼采后来抛弃了《悲剧的诞生》中的很多思想前提,尤其是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和瓦格纳的浪漫主义艺术哲学,但他的悲剧哲学却贯穿其哲学思考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A、O、拉夫乔伊在其著名论文《浪漫主义的区分》 (1924)中曾指出“浪漫的”这个词所表示的含义太多,以致于它什么也没有表示,因为一个国家的浪漫主义和另一个国家的浪漫主义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浪漫主义本身是多元的,也许对于浪漫主义来说有一些公分母,然而它们没有被明确地建立起来。在另一篇论文《对历史学思想来说的浪漫主义》(1941)中,他更激进地认为浪漫主义本身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相异的、逻辑上是独立的,有时在本质的意义上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是鲁迅的第二篇小说。作者仅用两千余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它不仅思想深邃,而且艺术精湛,堪称短篇小说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名播中外的浪漫主义杰作之一。前人认为,《牡丹亭》可与《西厢记》媲美。的确,它们是我国戏曲史上不同阶段的两朵瑰丽的花朵。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这是时代精神和作者的进步思想所赋予的。, 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任何一部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果仅仅以表现男女性爱为限,而不能揭示出丰富的社会内容,不能反映时代的脉膊,那它将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文艺思潮,产生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作为文学现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因素,却是在世界各国文学中普遍存在,古已有之的。例如我国原始民歌中,《弹歌》表现了现实主义倾向,《伊耆氏蜡辞》则表现了浪漫主义风韵;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较多地倾向现实主义,《奥德赛》则较多地倾向于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