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传统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臧梅 《中州学刊》2002,(5):102-104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 ,贯穿中华文化几千年 ,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 ,强化和弘扬传统荣辱观的积极作用 ,对于促进全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对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精神荣誉与物质利益、奉献与索取等关系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平  张红珍 《理论界》2007,3(1):132-133
以爱国主义、义利观、自强不息精神为例,分析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龚志宏 《学术论坛》2006,2(6):74-77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伦理范畴之一,荣辱观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只有既汲取传统精华、又反映时代精神的荣辱观,才会拥有牢固的根基,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共识和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爱平 《理论界》2005,(3):10-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的党建理论,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同时注重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增强"软实力",积极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落脚点是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其基本内容与价值取向而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传统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文化根源,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传统荣辱观的概括、继承、超越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与升华。分析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莉 《社会科学家》2006,(Z1):74-75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精辟概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是"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实施,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精髓,对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乾举 《理论界》2006,1(12):4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童庆平 《学术论坛》2006,3(12):46-49
"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村道德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相去颇远,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必须全面梳理古今中外道德思想、积极发挥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振兴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括,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学习和树立、践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方面,要身体力行,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三个重要思想来源:中国传统荣辱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中国共产党德治思想为社会主义荣辱现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贯穿中华文化几千年,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强化和弘扬传统荣辱观的积极作用,目的就是要促进全民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朱建婷 《兰州学刊》2008,(11):223-225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源泉。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文化的优良传统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荣辱观的道德指向,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荣与辱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在传统道德体系和道德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关道德资源和道德元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强调培养良好动机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荣辱思想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总结都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篇章。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梳理和解读。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在西藏工作的重要内容“;玉麦精神”凝结家国情怀,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西藏例证“;建设美丽西藏”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西藏华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荣辱观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忠君爱国、崇尚礼仪、孝敬谦让、仁义忠信、勤慎廉直等构成其主要内容,其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知耻,取义,求誉。在凯歌前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继承并弘扬传统荣辱观的精髓,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宏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儒家荣辱观的心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儒家荣辱观对现代道德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传统道德修养的心理基础——羞耻心,以及作为传统道德追求的自我激励心理机制——荣誉感和荣辱观的终极心理动力精神不朽的培养,应该成为今天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即使在今天,道德主体对社会的普遍赞誉以及精神生命的“不朽”的追求仍然是萌发羞耻心和产生荣誉感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耻感文化是人们因自觉地求荣避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而形成的一种道德理念和文化形态,中国儒家传统荣辱观就是以耻感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正确认识耻感文化的内涵功能,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耻感文化倡导以耻感意识和荣辱观念来对人们进行道德约束、规范行为方式和促进和谐的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明乎荣辱是涵发美德的思想前提."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当代表达,体现了现实针对性和未来指向性的有机统一.它以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并为"四有"人格建设提供价值灵魂和指针、道德评价标准、基本行为规范,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基本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源头活水.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