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数据研究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制度水平与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紧密相关,并发现制度因素能够解释经济产出绝对水平的差异,但不能解释经济产出的增长率的差异。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两个假说,一是制度改良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二是一次性提高制度水平具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1982-2006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1982-2006年的统计数据,从农村教育经费、农村卫生医疗费用、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科技费用、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加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经济增长方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山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山东经济增长方式高资本投入、高经济增长、低增长质量的特征非常明显,经济增长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技术进步和稳定的制度因素支撑。加速转变山东经济增长方式,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明确界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的需要,提出了描述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深入剖析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从而提出了相关假设,借助实证计量工具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由此发现了欠发达地区在合理引导人力资源流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安徽省1990-2005年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作用力度较强.在此基础上,为安徽省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福利的重大政策实践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对上述实证研究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各种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和市场化对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的储蓄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西方储蓄思想及理论的传入则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要形成了节俭的储蓄行为及习惯。随着振兴实业及早期工业化思潮的深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的节俭逐步被储蓄概念代替,企业储蓄的论述在近代储蓄思想中占相当大部分。而到20世纪20-40年代中,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储蓄理论,进一步将储蓄纳入宏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外部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政策举措。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比较了居民消费、投资、进出口三者之间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使用1953-2008年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平衡收入差距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20世纪80-90年代海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海南经济非均衡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林春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战略定位、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构建VAR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等,并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福建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与乘数效应,探索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刚平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78-81
文章对1999~2006年间重庆市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促使GDP增长0.512%。在此对重庆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多年来,我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表现在研究内容方面是形成了两个特色,之一是个案研究,之二是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探究单个人物的经济思想,其中有一个热点,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人物研究。群体研究(宏观研究)就著作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型宏观研究,另一类是通史型宏观研究。论文方面,大致包括派别、通史式、思潮等群体研究。体现在视角方面是形成了四个较为值得关注的视角:外部视角、历史视角、现代视角、比较视角。视角不同,导致我国史学趋于多元、多样化。至于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理论、方法、内容、资料建设及研究者素质等五个方面。总体看来,有关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准推进,不仅研究的理论需要加强,研究的方法需要多元,研究的内容需要拓展,研究的角度需要继续多样,而且资料的征引范围需要扩大,认知和思维模式需要革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有待深入,研究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研究的结构有待继续完善与提高。只有在这几方面都有相当改观的前提下,该领域的研究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经济持续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并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引发了人们对于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兴趣。本文在评述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于检验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并利用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总体经济增长趋向于正向影响,但其显著性并不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的讨论和现实出发,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运用中国30个省区1978-2001期间的年度数据,采用对面板数据进行随机系数模型分析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规模报酬变化的时间变动特征和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已经转向由规模报酬驱动的内生增长过程,呈现出不断自我加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84~2005年胶东半岛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GDP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对胶东半岛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FDI产生的供给效应对胶东半岛的GDP的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胶东半岛的GDP增长也对FDI的流入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形成基础法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6年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并将其引入C-D生产函数,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贡献率低于劳动力数量及物质资本投入,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本文还通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速与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增速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少,增速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实证考察了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政策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债券筹资额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而股票市场和中长期贷款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所以推进制度变迁和加快资本市场深化将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夏苏荣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23-26
我国学者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已经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成果,本文在总结这些优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协整分析和英格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另一个新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汤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75-77
基于1985-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GDP的相关数据,利用协整原理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贸易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且这种拉动作用带来的正效应抵消了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在短期内,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反向修正机制,说明只有在均衡机制中服务贸易才能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持续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