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孔子学院作为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平台的一个重要使命。这种传播不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的渗透,而是文化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因素的自觉交流及合理输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在于其不断促使人类追求善的力量和不同理想、观念、价值、传统等所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及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靠的正是文化的传播与流布。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呕心沥血创作的《史记》,就是中华文明传播与流布的杰出典范。正是《史记》中记述的徐福东渡这一重大事件,2200多年来不断在东亚沿海地区传播。文化的传播是与各个时代的需要分不开的。20世纪后半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随着徐福故里及徐福遗迹的不断发现,东亚各地的徐福  相似文献   

3.
徐福东渡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先河,而且也为日本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中国秦朝时期的民风民俗在日本列岛广泛传播、历代绵延,使得秦俗文化成为日本原生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朝鲜半岛高丽以及朝鲜王朝时期出使日本的朝鲜使臣关于徐福东渡对日本影响的文献记载,印证了在中国明...  相似文献   

4.
徐福东渡事件在东亚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但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对外交流的先声,而且也为东亚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有关徐福问题的研究中,除了必须重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外,还必须重视至今依然以活生态存在的民间文化遗存现象.当前,这种以活生态形式呈现的民间徐福文化现象,在东亚地区各国中大量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东亚民间徐福文化圈,显示了徐福文化在民间生活中的丰富内涵与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约两百年间,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传教活动。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开始将西方文化传进中国。从当代传播学理论出发来审察这一时期的宗教和文化传播,可以看出,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实际上是互为编码者和互为解码者。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互动的,是基本上符合异质文化交流规律的,并对当今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启迪意义,且不失为异质文化传播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接受”、“影响”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离不开相互吸收与借鉴.甲文化吸纳乙文化后,免不了深受其影响,使自身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语言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我们要抵制"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部落主义"的行为.翻译在文化传递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要明确翻译不但是语言转换,更是思想和文化交流的人类活动.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要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印精神文化交流存在明显的传播逆差,这种现象是由古代中印双方各自的文化特点、软实力状况以及佛教传播的特殊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古代中印精神文化交流虽然比例失衡,但文化传播使中印双方都在多个层面受益,并非只有利于传播方,而不利于接受方,或者相反。这种传播没有产生"操控"意义上的"益处",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学说值得反思和检讨。中印双方应该在将来的文化交流实践中自觉地克服各种思维定式,更好地运用跨文化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8.
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妈祖文化融合儒释道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精华,具有世界文化共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东方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去年10月30日~11月初,第二届妈祖文化高峰论坛——2016年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妈祖故乡莆田湄洲岛举行,论坛旨在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文化交流进入了新阶段,重心由"引进来"转移到了"走出去"。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活动,从生态学角度考察,文化的外译处于多重生态系统中,对其生态位的认识是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哪些方面考察其生态位?如何利用生态位原理促进对外翻译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围绕文化交流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文化交流要遵循平等包容、美人之美、文化开放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实现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阐述了涵养文化根基、赓续红色血脉、扎根时代生活的基本任务,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利用好媒体传播平台的具体举措,形成了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做好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为不同文化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共生共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共筑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大家庭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前半生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度过的.朱安既给他带来了难以叙说的痛苦,也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他自己的蜕变.之前,有已成为往事追忆的琴姑的痴恋;之中,有超乎于男女情爱之上的许羡苏的关怀.而真正使他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的,则是与许广平的惊世之恋.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徐志摩接近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博爱思想对徐氏产生巨大的精神启迪.徐志摩一生热切地追求人道之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爱的理想难以实现,对爱的追求也给他带来无尽苦恼,这使他常常求助于上帝,以上帝之言来附会自己的人生体验.其诗文呈现出明显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徐志摩用基督教文化价值观来建构其社会理想,显示了一个现代文人在生命追问历程中的重新认识与思索.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在创作初期就受到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诗化生活的艺术观,它包含日常生活、自由、爱、美等因素。这种艺术观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的诗意美,是徐志摩对于新诗抒情美学领域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徐霞客之游历探奇,毫无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满足知识学之求知兴趣,为中国实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游为性灵之游,性情之游,出尘之游,求真之游,生命之游。《徐霞客游记》字里行间,皆有天然之真性真情凝敛其中。而霞客一生精力均在用世,本质上仍为一儒生,对明末清初学风之影响,亦可说有导夫先路之作用。他的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之行,中州士人向来均认为是从未有过的创辟之举。《游记》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填补了时人对西南史地认知的空缺。  相似文献   

15.
徐訏详尽解读了林语堂的矛盾个性,剖析林矛盾的文化内涵,并以个性上的矛盾为视角看林语堂的为人处世。徐訏认为林语堂是一个主观的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林的文学创作偏重于表现主观;他看好林的散文不欣赏林的小说,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徐訏对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有着独到认识与极高评价。徐评在林语堂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融地理学与文学于一书的《徐霞客游记》,向来被看作是一部奇人写的奇书.徐氏七次游浙,浙江是他涉足次数最多的省份.明崇祯九年(1636)他第七次游浙,写下了著名的《浙游日记》,这篇游记成为他整个游记中的重要篇章.《浙游日记》中对地方性的民情风俗多有所涉,在行文的三言两语中,涵义深刻,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我们对它作注、作释、作解,有助于对其整个游记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今天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7.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确立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黑塞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智者。这是由黑塞独特的作品和独特的文化性格决定的。黑塞具有超越民族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眼光,他的作品充满智慧,他的生活态度超凡脱俗。他的作品和为人,对当代中国的文艺、文化工作者很有启迪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訏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訏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20.
徐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