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与戎狄杂居的周民族建立西周王朝的时候 ,我国古代各民族仍然处于杂居状态 ,真正的汉民族尚未形成。立国后的周政权除继续打击周边民族、通过封建诸侯国以巩固和扩大统治区外 ,还依据自己的经验 ,以分封少数民族首领、制定朝觐、会盟制度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周王室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是与四裔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 ,其成功与否事关周王朝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西周政治地理结构包括二层含义 :一是西周的政治统治格局 ;二是地理结构 ,即政治统治格局在地缘政治上的表现形式。目前有关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的成说都有一定的缺陷。王畿是不存在的 ,“中国”(成周 )也不是天下唯一的政治中心 ,“周邦”不是天下之一邦 ,西周不是“周邦”与“万邦”并存的天下格局。西周的政治地理结构从政治统治上说是 :以周王为中央权力核心的周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周王朝分封建立诸侯国 ,对诸侯实行统治 ,四方诸侯国国君直接统治诸侯国。从政治地理上看 ,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是周王及中央机构所在的三个都城 ,从这里统治天下 (四方 )。  相似文献   

3.
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实际上是它的国家政体。这一政体的实行,建立并加强了地方政权同周王室的隶属关系,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因此,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所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一、概论在西周一代,楚国历史发展的诸方面,无不同它与西周王室的关系密切相关。周、楚关系的基本方面,是周对楚的统治,和楚对周的从属。但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两国关系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既有和平的交往,又有战争的对抗;和平与战争的交替,构成周、楚关系的重要内容。西周时代的周楚关系,根据其发展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西周王朝建立到成、康二王之际,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周王通过“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形式,确立了周对楚的统治地位,楚国成为周室的诸侯国。但是,楚在周王朝的  相似文献   

5.
以甲乙等日干作为庙号的习俗始于夏代,盛行于商代,至西周而逐渐为文武成康之类的谥法所取代。高青陈庄器铭"文祖甲齐公"则证明,西周初期,吴、齐、燕等封国与周王室一样保留了日名,直到西周早期后段才逐渐完成了由日名过渡到谥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支持商代晚期出现分封制度的观点。本文所考的 36个国家分别被封为侯、伯、亚、子等爵称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与商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或进贡或来朝 ,有的还与商族保持着婚姻关系 ,成为商王十分倚重的力量 ;这些封国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中南部和商王畿的东南部 ;封国外侧多方国分布 ,其藩屏王室的目的显而易见 ;全文充分依据卜辞中丰富的历史地理材料 ,对 36个封国的地望及其分布逐一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区发展问题胡安全一、封建“特区”体制是东周地区发展的根源西周初期实行大分封,那些封国无疑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一是可以自由制定治国的基本原则,如伯禽至鲁,“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太公至齐,“简其君臣礼,以其俗为也。”①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8.
马卫东 《文史哲》2013,(4):118-129,167
《公羊传》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其基本内涵是"重一统",具体内容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周代的大一统思想,是西周封建和分封制度的产物,它源于西周分封诸侯的历史实际及西周封建所造成的三大认同观念: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思想观念由西周封建所开创,是西周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9.
是武丁时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大将 ,他曾是商王朝的一位异姓诸侯 ,被武丁用武力征服后 ,臣服于商王朝。他活动在商王室事务中。武丁对他恩威并重 ,这主要是武丁为了加强商王朝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10.
《春秋》经记载燕国三传相同的有六次,前两次为南燕,后四次为北燕,《左传》多一次记载北燕;传文记载的燕国,《左传》有三种情况,《榖梁》全为北燕。考察与北燕相关的在周王室世代为王卿士的召氏家族,可知其子孙代代承袭职位不绝,是周王室有重要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其存在默认了北燕和周王室的关系。南燕可反衬出,北燕是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为周宗室国家,始封君召公功勋卓著,虽地处偏远为山戎所隔,仍为诸夏世界所认可。  相似文献   

11.
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这一思想,在春秋时期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大家知道,西周实行的是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把与自己有同姓血缘关系或异姓亲戚关系的下级贵族分封出去成为诸侯,周天子成为“天下之大宗”;诸侯在封国也实行宗法分封,形成卿或大夫,诸侯成为封国内的大宗;卿或大夫在自己的封地——领邑内也把较小的土地封给士,自己成为领邑内的大宗。从周天子的王朝直到卿大夫的领地,贵旌们依靠尊祖敬宗  相似文献   

12.
战国封建论者以西周金文(释文)和商代甲骨文(释文)等古籍为据,说明商周的“臣”、“众”、 “驭”、“鬲”、“人鬲”、“五夫效父”是奴隶,论证西周春秋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然而,经过认真的译注,切实的辨析,我觉得他们引用的西周金文(释文)和商代甲骨文(释文)等古籍被他们曲解了,而西周金文(释文)和商代甲骨文(释文)等古籍恰恰说明商周的“臣”、“众”、“驭”、 “鬲”、“人鬲”、“五夫效父”不是奴隶,反而证实西周春秋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 郭沫若的《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把《令鼎》定为成王时器。他在《释臣宰》和《驳〈实奄字说〉》中摘录了《令鼎》金文(释文)的一句话,证明“臣”是奴隶,现抄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南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对西周政权具有着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为经略"南国",西周早期王室即在汉淮平原交叉设置同姓异姓诸侯国,建立严密的军事屏障。以曾、噩为代表的各诸侯国则在防范淮夷、拱卫周疆,维护南方铜锡之道通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远离王室的南疆侯国,西周天子则通过严控军权、设置监官等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周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这种严格按照宗法制的等级和亲疏关系封邦建国、分级授土的分封制,是西周奴隶社会一项根本性的政治制度,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和特点。楚国的情况与周王朝分封的姬姓诸国不尽然相同,但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却有着许多的类似之处,或者说是楚袭周制,基本相近。据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   

15.
说南     
(一)问题提出 诗经的十五国中,有周南、召南,与国风殊不相类。怎样不相类呢? 先说国。诗集传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城。”又说:“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采邑为卿大夫食禄之地,并非诸侯国。周公封国于鲁,召公封国于燕,而岐周之  相似文献   

16.
王畿就是都城周围由王室直接统辖的行政区域。 周代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全部疆域由许多诸侯国组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是出于对周王的恭维。这首诗只表明周王是诸侯同尊的“天下共主”,他名义上对“普天之下”的全部疆域享  相似文献   

17.
“鬻熊始受周封”刍议——与孙重恩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中,关于楚国的第一个受封者,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是这样记述的:“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近来,孙重恩同志以《楚始受封者——鬻熊》为题,标章明义:“楚国的始受封者是鬻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是秦统一中国以后的事情,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史记·商君列传》)政策的继续。但县制的产生还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对此,前人已有研究,作了论断。本文试图对旧说中一些观点略作辨正,以就教于史学界。一、春秋史料中“县”之涵义。在有关春秋史料中,“县”以名词出现时,多与典制有关。稍予辨析,可知“县”一词具有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涵义: 第一种涵义指县鄙。周初封建(本文“封建”一词均指裂土分封的意义),就每一封国而言,“国,郊以内也;鄙,郊以外也”(《国语·齐语》韦昭注),“国有都鄙,古之制也”(《国语·楚语》)。从《国语·齐语》所载管仲“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的说法及其为齐国规划国鄙制度的史实,可以推断,凡国以外地区都是鄙,国指封国的国都,而鄙就是相对国都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周人靠征服代替商王朝而成为天下之主,又靠分封诸侯“封建亲戚”而使夏商以来的国家政体发生了转变。 殷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诸侯之长”(1),诸侯方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关系;而周代靠封建诸侯而形成了统一性的中央王朝,形成了初步的有向心力的中央集权化政权。这时天下的土地、人民均属周王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周王已具有控制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这种政治体制新格局是商代方国联盟制时期所不曾有的,而这又恰恰是成康时代的分封制所带来的新变化。周代时期初步建立的中央集权化的政治形式,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制有很大区别,但又与殷商时代方国联盟的政治形式显然不同。周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王权,形成了中央集权化的政治形式,为秦汉以来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周代王权的加强与中央集权化现象至今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因而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秦国,在春秋时期,穆公是五霸之一;进入战国,一跃而为七雄之首。它结束长达四百多年大国争霸和诸侯称雄的分裂局面,完成全中国的统一大业,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写下了至为重要的篇章。 然而,秦国发展的历史过程,较之西周初年受封的晋、齐等国,整整短了西周一代。它在平王东迁之际,由于襄公以武装护送王室有功,才开始受封,列为诸侯,平王赐它以岐西之地“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