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白先勇与田纳西·威廉斯在身世和情感经历及由两者所熔铸的创作情怀等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其中,各自对姐姐珍视的宝贵情感使两者不约而同地倾心于对伤残寂寞人物的关注,同性恋的性态倾向使两者在创作中浮现着一种同性恋情结,出身贵族世家则使他们的作品都隐含着一份对逝去美的哀悼.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他们各自的艺术世界也呈现出一些相异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作品用了上古神话,使之具有神话色彩,借助神仙下凡故事,使之具有神仙色彩,加之贾府继承人的叛逆色彩,因此带来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多重性.作品凭借天才之笔,将贾宝玉的丰富、复杂圆融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部试验创新的英文小说,明显带有印象派风格。王尔德效仿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及其作品,尝试印象派画家的技法。在场景的描绘中,他仔细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使之形成对比,比如夏日明亮的画室和撒满阳光的花园与冬夜阴雨中昏暗的吸毒所和充斥罪恶的贫民窟,以此赋予景物描写多层次寓意。在人物塑造上,王尔德在人物肖像、人物语言诸方面,通过色彩的对比使读者形成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印象。甚至在小说的叙事节奏方面,王尔德都以景物和人物思绪的明亮舒缓与阴暗匆促形成对照,对叙事节奏加以调控,赋予情节发展以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名字,本是在社会交际中使一个人跟其他人区别开来的代号.由于这种代号需要诉诸语言,形诸文字,所以,中国人在给子弟正式命名或者自己给自己取名时,都爱选用褒美之词以寄托祈愿和向往,即使用了贬义词,也要另用一个字来扳正它的语义指向,融入哲理和抱负.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特权,当时流行的观念,都力图在人的命名问题上表现出来.这就在给名字规定了阶级色彩和时代色彩的同时,也限制了某些词语的选取和使  相似文献   

5.
霍小玉是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中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个女性形象.这一人物形象不仅使作者蒋防仅因一篇<霍小玉传>而名垂后世,而且集中体现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开端--唐人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杰出成就.按照生活的逻辑刻划人物性格,是霍小玉成为文学典型的首要一步;运用精湛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是使霍小玉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生气贯注的主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中的色彩具有多重寓意:关涉人物的性格和色彩之间的联系,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有象征作用;色彩潜在的音乐性,色彩和节奏强化小说悲剧氛围;从色彩对立,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怀旧情怀。  相似文献   

7.
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创了"生活戏剧".他充分调用民间语言反映生活本身,注重语言的个性特征,以此表现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理冲突和人物自身心理变化.他将周围环境的外在效果与人物内心活动相糅合,展现隐秘的女性心理.使观众产生身体的、情感的、理智的反响所完成的递进,并从这些递进中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8.
霍小玉是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中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个女性形象,她不仅使其作者蒋防仅因一篇<霍小玉传>而名垂后世,而且她还集中体现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开端--唐人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杰出成就.笔者认为:按照生活的逻辑刻画人物性格,是霍小玉成为文学典型的首要一步;运用精湛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是使霍小玉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生气贯注的主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始于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文学的本土色彩,使美国文学摆脱了欧洲文学传统,向独立的美国文学迈进,对真正的美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以美国本土色彩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克·吐温和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本土色彩及其对美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都成功地描绘了某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所,并通过这些具体环境的描写,展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地方色彩、时代色彩、个性色彩.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阿Q正传》中的未庄,《祝福》中的鲁镇,孙犁作品中的白洋淀.《暴风骤雨》中的东北农村元茂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华北农村暧水屯,这些富有特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同人物活动相互映衬,使读者对人物活动有更具体、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张爱玲是一个色彩大师,她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唯妙唯肖,妙笔生花的程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性格,还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与处境,并且推动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在她的笔下色彩浓淡相宜,皆成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塑造人物时匠心独运,以虚实相生的意象化手法抓取人物的精髓和独特气质,以类型化手法表现人物所属群体的典型特征,以场景烘托、意象隐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以角色分身术体现人物主体的矛盾和复杂之处,塑造了一系列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能体现某一群体的类型化特质,还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人物形象,使他的小说呈现了浓厚的诗化风格、风俗画色彩以及对话性和复调性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细节,在文学作品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文学作品典型的重要因素.一部文学作品能否产生永久性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真实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细节. 从创作过程来看,选定了人物、题材,构思了故事情节,仅仅是寻到了“个别”,要这些“个别”变成活生生地体现了“一般”的个别的可能,则必须努力捕捉一些最为生动和真实的生活细节,将其加工、提炼,充实到作品中去,将生活具体化,使生活本身具有的色彩、光泽和情调显现出来;将人物个性化,“使个别人物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物,现为有定性的形象.”(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中载录的人物数量很多,且类型各异.但编者对这些人物并非一视同仁,而是呈现出多元的形态.其中有几处做法值得特别关注,即显性人物的隐性处理和隐性人物的显性呈现.显性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且地位显赫者,隐性人物是指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或者名位不显者.显性呈现,是指人物的事迹得到了详尽的记录;隐性处理,是指人物的事迹被有意地删减或者隐瞒.《左传》人物或"显"或"隐"的呈现,虽然没有虚构事实,但却改变了事件的形态,因而体现出鲜明的主观色彩,这是编者刻意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使人物个性突出,事件倾向性明显,这正是《左传》是解经之传而非史书的明证.  相似文献   

15.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和表情达意的符号,形成自身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方式.首先,在色彩和概念之间已存在某种普遍认同的契约关系;其次,色彩语言与普通语言一样,遵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其与普通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模拟代码和表现代码的双重特征.色彩语言与影像语言实属两个代码系统.影像语言无法完全涵盖色彩语言的关键问题是,在能指(影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往往会因色彩及亮度的不同,在所指层面上形成巨大反差甚至传递出完全相反的意义.色彩语言用色素创造出某种能够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句.这种色素构成的表达一般受文化习俗和色彩暗示两种规约性的限制.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色彩语言带有某种民族特点;而由色彩暗示产生的心理联想意义则是普世共识的.色彩语言能塑造形象推进剧情的发展.无论是单格图画内的色彩组合抑或画面镜头之间的色彩组合,色彩要素的不同搭配均可以构成特定内涵的"句子",组成对人物善恶美丑等性格特征的陈述性表达.镜头与镜头的转换衔接又使色彩具备了"线性"组合的特征,更倾向完成对一段复杂事件的意义传递.色彩之所以成为一种语言,不仅由于色彩具有表意特点、具有语言的聚合及组合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模拟、表意、聚合、组合等内涵都是现实生活赋予的.某些色彩形式早已对人们的意识构成过影响.那些成为某种表达模式或公式化标记的色彩语言,往往是启动了观众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因此,能够在色彩与概念之间形成默认的契约关系;人们很容易接受其中所蕴涵的表达意图,从而使色彩语言具有了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世界的事物常常以它的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高明的作家往往在自己的作品里精心点染描绘色彩,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就常常运用色彩词勾勒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独创性的各种色彩画面,其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物、描绘景物、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方面,其深沉冷峻的色调是特定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聚斯金德的代表作<香水>中叙述结构和人物塑造,探讨小说中的童话色彩及德国浪漫主义童话因素在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不同凡响《麦克白》熠熠生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克白》众多的意象中,“外套”和“孩子”这两个意象的使用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悲剧的震撼力和人物的悲剧色彩,使《麦克白》这部伟大的悲剧熠熠生辉,永世流传。  相似文献   

19.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具宿命论色彩的作品.作者借荒原这一自然意象诠释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荒原神秘莫测,充满了魔幻色彩,并与人物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作品中人与荒原主题的生态解读,哈代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带有浓郁的伦理色彩.通过作品,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的伦理关怀以及重建社会伦理秩序的强烈诉求.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是一项悠久的历史传统,但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对文学理解的差异,因此他的作品在东西方文化中呈现出多重的伦理意识和声音.由于作者与书中人物所处的伦理环境特殊,使小说中的伦理关系、小说人物所作的伦理选择,以及为读者提供的道德警示和教诲均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其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还能使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为我们的时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