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间文学是同作家文学或文人文学相对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由广大民众集体口头创作,能表达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并在广大民众中世代流传。因此,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已知的民族都有民间文学;而且在每一个文明、发达民族的文学宝库中,民间文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就是如此,其民间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美国人民卓越的革命传统、广阔的生活场景、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豪爽幽默的情趣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展问题。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 ,选取胡适、鲁迅、周作人、茅盾、老舍、闻一多、朱自清、郑振铎等重要作家关于民间文学理论的论述 ,深入研究这些作家民间文学理论观的具体形成、发展及其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在我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中 ,作家群体是一支异常重要的学术力量 ,尤其是胡适、鲁迅等兼为学者、作家的文化巨匠 ,他们既有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 ,又有自己切实的创作实践 ,在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有着更为独特的价值。系统地总结这些内容 ,对于文学的繁荣发展 ,特别是对于文学理论的多元建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实例,论述了民间文学这一文学形态在作家文学中所处的地位及表现形式;认为创作正统文学的作家主动吸收或改造民间文学的成分,并在其作品中按作者的意愿发挥作用;经典作家作品中民间文学的出现大致有整理、引用、转述、融汇、重构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撒拉族的文学大致可分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等,它们以其独有的魅力,口耳相传于撒拉族群众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他(她)们主要的也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撒拉族才出现了自己的第一代诗人,韩秋夫首先敲开了诗歌殿堂的大门。他的第一首诗《二月的庄子羞了》在《延河》文学杂志的发表,标志着撒拉族作家文学的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凡属真正伟大的或优秀的作家,差不多都同本民族的民间文学结成或多或少的姻缘关系,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溶入自己的血肉,诞育了出饱含生活气息的作品,呈献给千秋万世的人民大众。屈原的《离骚》与《九歌》,采取绚丽多采的楚国古代神活,仿效沅湘之间的民歌体裁进行创造。司马迁游历各地,亲自采访许多秦汉之间历史人物的民间传说,仪《史记》中许多人物传记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唐代的刘禹锡留心巴渝的民歌《竹枝》,进行民间文学提炼,成为诗集中的一串明珠,现代中国文学的巨匠、革命掹士鲁迅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主要是以作家创作实际为其对象,对作家创作经验加以认真研究和总结,并给以理论概括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但其中也涉及许多民间文学作品。刘勰在对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的论述中,表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似乎尚未引起《文心雕龙》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我们认为,刘勰的民间文学理论是他的整个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理解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家文学引领了文学主潮流。蕴含着民间文化深厚底蕴的民间文学被作家文学吸收利用,彰显了民间文学的现代性。从叙事立场、叙事动机、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及叙事想象五个方面,深度挖掘民间文学及其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当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文学运动和思潮中 ,2 0世纪中国文学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民间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积极倡导和重视民间语言在作家文学中的运用。在民间语言的文学价值被发现和重视的历史过程中 ,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权力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等呈现出新的特征。民间语言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广泛运用 ,对促进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如何认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和意义,是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中,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般的文艺学或文学理论,应兼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着。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民间小戏、谚语、迷语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为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0.
对民间文学现代性元素的发掘和利用是实现民间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华丽转身、开创民间文学研究新局面的有益尝试。作家晓苏近期出版的《花被窝》短篇小说集利用民间现代性观念挑战了传统伦理道德,从民间现代性的视角来深化底层叙事和认知文本内涵。这种对民间文学现代性元素的吸收与转化技巧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凸显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一条可以尝试的写作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研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兼容并包”,发表《校长启事》,支持进行近世歌谣的征集;1920年还成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由沈兼士、周作人等负责其事.周作人于1913年至1915年间写有《童话研究》《儿歌的研究》、《童话略论》和《古童话释义》等,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先驱.鲁迅在故乡从小接受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历来重视无名氏的创作和生产者的艺术,他在《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和《科学史教篇》等文中,论及外国和中国的神话、传说,其所编著的大学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大量论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正确地指出它们的性质、起源、演变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鲁迅还于1912年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倡议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便搜集整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鲁迅后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民间文学,奠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家文学对于民间文学来说,很象一条分流以后的河水,处在河水下游的人们往往因共特有的名字,而习惯性地把它视为一条独立的河,却忘掉了它的来源。而初期的作家们可以说正处在河水的分流处,在他们那里,与民间文学的联系并无任何中介,一切都是明朗、直接的。因此,研究初期作家文学的创作特点,搞清民间文学对它的影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是有益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初期作家文学时,我们应对模仿现象给以充分肯定的评价。模仿在此时不仅不可鄙,相反却具有向劳动人民的创作学习、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建构,既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学发展逻辑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特殊性的体现,但其体制化资源却主要来自前苏联。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并于1934年8月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奠定了前苏联国家文学的基础,展现出现代民族国家语境下新的国别文学发展愿景及其发展路径,对我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的创作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国家文学构建的一个代表和缩影,并为新中国国家文学提供了创作范式,创造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聊斋俚曲     
素以《聊斋志异》称著于世、蜚声中外的清初伟大作家蒲松龄,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小说家,而且在诗、词赋、俚曲创作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蒲松龄晚年看到自己据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聊斋志异》,由于文字的障碍,难为一般劳动者所接受,于是,采用白话写了大量的俚曲.这对于三百年前封建社会里的一般作家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当时象蒲松龄那样的知名人物,用民间俚语创作,不仅有损于自己的身分,甚至会影响因《聊斋志异》所获得的声誉.然而,科场失意,一生过着贫困的塾师生活的蒲松龄,因长期接触下层劳动人民,深切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终于决心排除世俗偏见,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俚曲十四种,以醒"村庸"、"市媪"之迷.蒲松龄虚心学习民间文学,躬身倡导通俗化的工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云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从古到今,回族在不断的发展中,创造了自己丰厚的民族文学,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也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在这里,就回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概貌,简叙如下。  相似文献   

16.
满族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有清一代,满族的作家文学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大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同时,在几千年的民族发展过程中,满族民间也孕育和产生了丰富的民间文学。这些民间口头创作,再现了民族的历史生活,贯穿着满民族对生活的认识和评判,渗透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世世代代在满族群众中传唱不息。但是,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满族民间文学曾长期被忽视,以至受到重大损失。十年浩劫之后,伴随着祖国文艺百花园的复苏,满族民间文学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也迅速展开,在诸多同志的努  相似文献   

17.
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真正的流浪汉形象。同时,这些作品及人物形象,也构成了艾芜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之一。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描写流浪者的文学,是许多作家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创作题材之一,从十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到20世纪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今谈文学作品如何修辞的理论文章不少,但大多偏于作家文学一方。其实民间口承文学也是多姿多采,不减于作家文学;而且追溯起来,作家文学的修辞手法,基本上源于民间文学。就连最强调作家一己之文艺匠心的陆机在《文赋》里也说过“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最讲究声律之学大谈诗歌形式美的沈约也肯定汉魏以来司马相如、曹植、王粲诸名家的作品“标新擅美,独映当时”,而“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宋书谢灵运传》) “风”就是《诗经》的“十五国风”,是周代的民间文学,“骚”就是屈原《离骚》,之作所取法的楚国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中,贾平凹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作家中,他是对底层文学感兴趣的极少作家之一,同时在"底层文学"中他也具有特殊性,与"底层文学"中大多的中短篇小说不同,他的《秦腔》、《高兴》都是长篇小说。在关注底层的同时,他也在"民族形式"上进行探索。这使他的创作呈现出了不同于别人、也不同于自己以前创作的面貌,贾平凹的创作,既建构了底层的主体性,也建构着中国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上起远古,下至宋元,在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以本民族语言创作和传承的民间文学是土家唯一的文学。直到明代中叶,汉文化的传播在土家族地区空前广泛,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土家族的作家文学。但与浩若烟海的民间文学相比,二者还不能同日而语。到新中国成立时,民间文学也仍然是土家族文学的主流。在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民间文学中,民间传说这种体裁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时间形态上看,它上与神话承接,下与近代民间故事相交融,传承久远,基本上覆盖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从空间形态上看,湘鄂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