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黄庭坚题咏高丽猩猩毛笔、画扇、松扇的诗篇 ,以及黄庭坚诗歌在高丽国流传的情况两方面 ,论及黄庭坚诗歌与高丽文化的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2.
3.
论黄庭坚诗歌的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3):9-13
黄庭坚既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保持倔强兀傲的个性精神,又具备老庄哲学的旷达、逍遥,还接受了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在诗歌用典的艺术层面上,他得益于杜甫诗歌的锤炼、韩愈诗歌的奇崛创意,尤其从佛家的诗多机锋中涉取养料,形成丰富的用典技巧。但是,究其本质而言,黄诗的用典代表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5.
6.
7.
王可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621-623
黄庭坚富居鄂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60多首诗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部州名胜风景的写景诗和叙写诚挚师情、友情和纯朴的民风乡情的抒情诗,这些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谷鄂州时期特有的复杂心态,既有怡然之情,亦有怅恨之意.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诗文在宋代的传播与刊刻是有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解释黄庭坚在宋代的巨大影响和后来江西诗派的确立极为重要。黄庭坚投师于苏轼之前,在诗坛上已颇有声名。成为苏门弟子后,更加速了黄诗的传播过程。南宋以后,黄庭坚诗文集的编纂与注释基本完成,各种刻本流行开来。在黄庭坚文集的编纂、刊刻过程中,家族、姻亲等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为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开派祖师;其诗、其文、其词、其书、其画、其论,对宋一代及宋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评估黄庭坚,评估黄庭坚的创作与理论,评估“江西诗派”,理当客观、公允和实事求是。可是,多年来,咱们没有这样做.那个左的思潮,左的观念,左的批评,叫黄庭坚无辜非难;研黄工作也显得过于冷寂了。现在,新的形势造成了强大的思想冲击波,有必要也有可能开拓黄庭坚研究的思维空间与思维方式。因此,我们热盼全国的研黄高手,与我们一道,重新认识、重新评价黄庭坚,写出有新的思考、新的见解、叫人耐读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0.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邱美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9-14
清代,随着人们对明人独宗盛唐缺失的反思、宗宋之风的兴盛,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也呈现出兴盛局面,接受维面颇为丰富,主要有对其诗歌学古创新的深入探析;对其诗歌风格的多样论评;对其诗歌章法的着力揭示.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使黄庭坚诗歌接受走向全面细化和视野不断开放.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是宋代梅尧臣诗歌接收史上的重要一环。他是宋代诗人的代表人物,把宋诗推向了发展的高峰。黄庭坚诗歌崇学尚典,注重对历代前贤诗歌的博采与融通。就本朝诗人而言,他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尤为明显。无论是诗歌取材,还是写法技巧,乃至审美趋向都深受梅尧臣的影响。可以说,黄诗承袭着许多梅诗的因子,诸多方面都是沿着梅诗的特性顺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伍联群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125-129
宋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与宋代特有的思想文化观念和诗学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因为儒学复兴,宋人大多重心性义理之学,自觉以儒家道德伦理的最高标准作为精神追求,因此,宋人首先就从儒家道德伦理角度解读黄庭坚的诗歌,对黄庭坚的君子人格进行颂扬和推崇。另一方面,宋人面临唐代诗歌的成熟和完美,时时想要有所突破,建立宋诗独有的特色,于是他们又从诗歌技艺与创新的角度切入,对黄庭坚在诗歌上的成就作出评论。总之,宋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表现出宋代特有的诗学观念,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诗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史、美学史以及美学资料、诗话选编一类的书出版了不少.它们对于黄庭坚的诗歌审美理论,或者无所顾及,或者顾及而没有抓到痒处,或者更从反面立论,说“黄庭坚忽略了诗的审美特质”,他的诗论干扰了“探索诗的内在审美特质”这一“宋代诗歌理论的主流”,是“阻碍文学健康发展的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黄庭坚诗歌中的自我形象,而推出贫贱自守的士子系列、树起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反映北宋后期的时代风貌,则是黄庭坚诗歌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邱美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3):53-57
明代,黄庭坚诗歌和宋诗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其接受进入第二个低迷期。黄庭坚诗歌的接受历程与前后“七子”的兴衰相消长:前七子兴起之前,在明初诗坛的宗唐宗宋之争中,宗宋一派总体呈强势,黄庭坚诗歌往往被标举;前后七子兴盛时期,宗唐成为诗坛强势主流,宗宋一派无力抗衡,黄庭坚诗歌除遭遇指斥外,就是被忽视而无人提及;万历时期至晚明,宗宋思潮逐渐走强,黄庭坚诗歌接受低潮又有所回升,并影响到清代终于形成接受热潮。 相似文献
17.
邱美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3):99-102
一般认为,明代的前后“七子”尊唐诎宋,而胡应麟在《诗薮》中更进一步,全盘否定了宋诗。实际上,胡应麟基于其盛衰相继的诗史观点,认为“衰世”也蕴含了勃发的生机,对宋诗在否定中又有所肯定,对宋诗的代表黄庭坚诗歌也多有论评,特别对其学杜与用事进行了多向度的考察,较早地打破了明代对黄庭坚诗歌“缺席审判”的坚冰,直接导引了明末的宗宋诗风。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诗文用韵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亦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文坛的著名诗人,江西诗派的代表,一生作品丰富.考察黄氏诗文用韵,可印证、补充前人研究宋诗用韵的成果,为探讨宋代语音系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对研究修水方言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意义.方言自古存在,即使用“通语“押韵,方言也必然无形中支配诗人的用韵.尤其是近体诗以外的韵文,往往会透露点滴方言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