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英国局部调整了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英日同盟问题上,决定扩大同盟范围;在远东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上,采取“一强标准”但遏制日本;在中国势力范围问题上,同意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行各国共管中国。英国政策的局部调整表面看侧重于遏制日本,但没有改变英、日在华的相对强权地位,英国寻求的仅仅是保持中日之间的均势,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目的是从绝对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以矿产投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日本侵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日本国内战时经济统制体制的确立,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策略和投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之中。由于其在中国地位的特殊性,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不仅不同于近代外国在华投资,而且也具有与战前日本在华投资不同的特点:这一时期日本在华直接投资是对中国占领区输出资本同对部分已沦为其殖民地的地区的投资结合在一起,投资、开发与掠夺相互交叉。对中国富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赖以维持的基础;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客观上也给战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傀儡政权方面主要体现了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的殖民地性质,但同时也加剧了日方与傀儡政权之间的明争暗斗。  相似文献   

3.
1933至1937年,英国在远东推行对日妥协政策,希望缓和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日矛盾和英日矛盾,维持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均势,维护“9.18”事变后的远东现状。英国一方面企图迫使中国承认伪满洲国,发展英日在华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与日本妥协,使日本同意延长将于1936年满期的海军军备条约。日本宣布废约后,英国又谋求与日本达成新的海军协定,未成功。1937年夏,英国希望签订一个太子洋条约维护其远东利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国远东政策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1933至1937年,英国在远东推行对日妥协政策,希望缓和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日矛盾和英日矛盾,维持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均势,维护“9.18”事变后的远东现状。英国一方面企图迫使中国承认伪满洲国,发展英日在华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与日本妥协,使日本同意延长将于1936年满期的海军军备条约。日本宣布废约后,英国又谋求与日本达成新的海军协定,未成功。1937年夏,英国希望签订一个太平洋条约维护其远东利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国远东政策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5.
一从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到1931年,是中国近代军阀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许多军阀努力寻找帝国主义国家为其靠山,帝国主义列强也各自扶植中国军阀作为自己控制中国的代理人,并对中国军阀战争进行操纵。当时的英国,是一个日趋衰落但仍有强大侵略势力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削弱,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其侵华的优越地位受到严重打击。1914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国在华投资中,英国所占的比重日趋下降,而日本和美国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另方面,英国的对华投资、它在华的金融势力和航运势力仍超过日美等国,它在珠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仍有强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6.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吹响了北伐的号角,掀起统一中国的高潮,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走向一个新阶段。英国、日本等列强的在华殖民利益同时受到猛烈冲击。面对此种形势,英国和日本不得不各自采取措施保护殖民权益,英国出台"圣诞节备忘录",做出向中国"妥协"的姿态,日本也发表对华"新政策",以示"友好"。同时,英国也在不同场合向日本发出求助信号,日本的反应则是:积极磋商、含糊应付,是典型的外热内冷型。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两国冲击力度不同,其次则是两国基本利益发生矛盾无法协调。  相似文献   

7.
英国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英国始终推行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本文对英国这一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利用日本遏制沙俄在华扩张势力,维护并扩大英国在华权益,《马关条约》的主要受益者是日本,其次就是英国。  相似文献   

8.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此失去独立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自动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美国此举并非出自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而是美国自身利益所驱使:一是为换取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日军;二是为与日本争夺在外交上的主动权;三是为削弱英国在华势力;四是为树立美国新形象,以便战后实现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抗战初期英国民众援华的几个问题张新军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的英伦三岛民众很快发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援华运动。英国民众主要从道义和物质上援助了中国抗战。从1937年8月10日英国"中国人民之友社"代表格洛尔]-·...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华投资排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华投资排列李平,谢志刚1994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达44.4亿美元,在上一年增长58.1%的基础上又递增了50%,两年翻了一番。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美国、台湾、日本、澳门、新加坡、韩国、泰国、英国和德国,日本名列第四。...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美英除1948年达成核原料合作的《临时协议》之外,两国之间的核交流并不充分。1949-1950年间,美国政府决定重新评估并调整对英核政策,试图将英国的核项目并入到美国的核项目之中,以藉此实现西方核力量的最优化,巩固其在西方世界的核独大地位。美国合并英国核项目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主要是由于美英迥异的核国家立场难以协调所致。此外,美国国会对行政部门的牵制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己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争所引起的新势态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英国政府在战后初期仍竭力维持自己"大英帝国"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三环外交"方针、英国对欧政策和苏伊士危机这三个方面对英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评析进而阐述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历程。  相似文献   

13.
综观抗战胜利前夕苏联的对华政策 ,其基本特征具有双重性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苏联还是愿意支持中国革命的 ,但在接收东北这一问题上 ,对中共及其军队既限制又支持 ;另一方面出于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战略考虑 ,同时也为了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既妥协又限制  相似文献   

14.
羽是一个终生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女孩,却获得神的眷顾,在神谕的启示下,游走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开始了她的精神流浪和寻求救赎之路的生命历程。她的命运之根掌握在风中,如无根之羽,一切归于风。  相似文献   

15.
在华盛顿会议上,关于山东问题,英国对日本的态度是既“遏制”又“协调”,改变了在巴黎和会上一味充当日本“帮凶”的错误做法。“遏制”的一面体现在:要求日本向中国归还胶州租借地和铁路;所有日军和日本警察从铁路撤退;胶州租借地国际化;日本同意国库券赎路的方式。“协调”的一面体现在:在铁路人事问题上,要求中方对日本让步。   相似文献   

16.
1918~1919年南北和谈前后,英国政府出于维护自身在华权益的需要,利用关余问题向南北双方施加压力,以达到促成和谈的目的。北京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分拨部分关余给南方政府。然而让英国始料不及的是,这一举措,不仅未能促使双方和谈成功,反而使南方政权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等列强不同意中国提出的修改关税的要求,只同意中国实征关税5%;在巴黎和会前她甚至不愿意落实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列强同意的中国实征5%关税的要求;在巴黎和会上她漠视中国修改关税的呼声;在华盛顿会议前她以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借口,继续置中国的敦促于不顾,反对中国立即修改关税。   相似文献   

18.
全公主乃吴主孙权的长公主,重臣全琮之妻。由于特殊的身分及善于运用政治权术,其在“二宫构争”和孙亮继位等孙吴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政局的走向。孙吴政权随着她的势力的兴盛而矛盾蜂起;随着她的势力没落而趋向灭亡。  相似文献   

19.
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1949年-1978年中国历次技术引进的实际目的首先指向的是增加生产能力,为此,成套设备成为最主要的引进方式,但这不利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家专注于包括引进项目在内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基本建设,无心在引进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也无力进行应有的投入。但技术发展问题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尤其无法回避,于是采取了适应于中国资源特点的"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不满足于她为人妻为人母的生活现状,于是尝试着在身体欲望的解放和浪漫爱情中探寻一种新的自主的生活,但最终却走上自杀的道路。从拉康的主体三界理论来看,埃德娜经历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心理历程:试图摆脱象征界大写他者法则所界定的社会化的角色,沉迷在想象界中身体感官的愉悦和爱情的幻象,面对实在界主体结构中心的“空无”,走入大海,试图回到生命最初的他者——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