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芙蓉 《理论界》2009,(1):46-47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其中包括大量的党外知识分子.正视这一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认真分析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特征及其政治诉求,是我们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章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观念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外知识分子是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行为影响深远,需要深入探究其政治认同问题.网络空间中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生发逻辑贯穿在政治观念来源、政治利益博弈、政治交往变化以及政治传播情境中,生发特质表现在专业性、指向性、公共性、批判性等方面,生发影响通过网络主体观念、网络社交媒体、网络舆论空间、网络公共领域体现出来.要从推进网络政治自觉、建构网络政治信任、维护网络政治权威、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等方面增强网络空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促进形成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党外知识分子是相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而言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人数众多、结构复杂,社会联系广泛,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等群体特征.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所参加的党派,具有较高的认同;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具有自主型、组织型的特征,且其参与层次较高,参政范围十分广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在高校中汇集着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源头"。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加强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高校统战工作者面前的历史课题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最具人才活力的机构,本研究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构建人才活力和政治参与的测量指标.深圳3所高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历、网络接触、人才活力等变量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产生了显著影响.男性比女性政治参与度高;年长者比年轻者政治参与度高,博士学历者不如本科高,上网时间越长政治参与度越高,社会资本存量越大政治参与度越高,教学、科研对政治参与度有着负向显著影响,教学贡献力和科研贡献力越大,政治参与度越低.文章最后提出了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集中之地。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前提下,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9-195
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协商民主的实践不断取得进步,其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也在逐步完善,但尚存协商民主制度平台不健全和缺乏可操作的规范程序等问题。阻碍党外知识分子在协商民主建设中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可从思想认识、法规机制、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未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协商民主作用的主要措施有树立民主意识,提高参与者素质;完善党规国法,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协商形式,设计可操作性程序;在具体落实层面上,要继续发挥好党外知识分子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中的作用,还要向基层协商拓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构成的多样性、多业态、多层次特点,决定了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多维度。把握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取向定位,探究其价值取向与政治担当契合点,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政治担当引导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破解对策与措施,进一步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价值取向与政治担当同步同向引导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党外知识分子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当今知识分子受虐倾向过重,施虐倾向(批判精神)不足,不得不引起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