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仲 《社区》2008,(33):28-34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两句在民间流传了千年的谚语。冬季由于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草木凋谢,万物闭藏,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体也精所内敛,体表肌肤致密,这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在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三季的活动后,人的体力、肝脏功能和阴阳气血都消耗了很多,到了冬季,就特别需要休养生息,及时进补。  相似文献   

2.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更名民曰黔首,大酺。”黔首一词,旧解纷纭,或以为指劳动人民,以其常年劳作,肤色黑;或以为劳动人民以黑巾缠头。均非的解,不足征信。罗思鼎《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继续实行法家路线。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更名民曰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始皇根据五德终始崇尚黑色,‘黔首’在当时应是指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是秦始皇对当时人民的一个尊称。”(《红旗》1974年第8期)此说极精当。按《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  相似文献   

3.
奕茗 《社区》2010,(27):31-31
被中医界尊为“国药泰斗”的金世元先生,大半生都在和药材打交道,像人参,鹿茸等滋补佳品,对他来说自然是近水楼台。虽然和各种名贵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但是对于金老来说,倒是有两句话对他的健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句就是“药食同源”,另一句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相似文献   

4.
辨释唐代义净翻译佛经中的"得意"一词,可以认为现有的大型辞书失收了两个义项(1)情投意合;(2)知心朋友.在此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对成语“拈花惹草”,几部常见常用、影响很大的辞书,将其词义释为“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或狎妓”“比喻(男子)挑逗、勾引异性”。这些释义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够准确的;它与一些典范的作品的用例是不相符的。这样的释义会误导人们对“拈花惹草”的正确运用。“拈花惹草”的词义可补释为:拈,用手指夹、捏取物,引申为“习弄、摆弄、玩弄”;惹,招引、挑逗;花、草,借指异性。比喻挑逗、玩弄异性;今多比喻男子挑逗、勾引、玩弄异性。  相似文献   

6.
“憯悽”补例许学东宋玉《风赋:“故其风中人,状直,清凉增欷。”张铣《文选注》:”淋溧,寒貌,言风之吹人凉甚,有以至于欷。”“”、“”均“寒”义。历来注家多拘泥于字形,不从张注,以“悲痛貌”释“”。《楚辞·九辩》“霜露惨而交下兮”,朱熹《集注》:“惨,...  相似文献   

7.
“事略”一词,《辞源》解:“文体之一种,以记人或事。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明归有光《震川集》二五有《先妣事略》,记其母之生平。”《辞海》解:“传记文的一种。记述人物事迹的大略。多用于已死的亲属或戚友,如明归有光所作《先妣事略》等。也有记述若干人物事迹的大略而辑成一书的,如清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新编《汉语大词典》亦略同。  相似文献   

8.
“七青八黄”一词在近代汉语文献中不乏用例,辞书多以“本指黄金的成色,泛指金钱”作释。列举数例,说明该词还有他义,以期对众辞书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9.
张盛秋 《社区》2008,(23):30-32
近二十年的光阴里她那双灵巧的手不知使多少破损文物恢复如初,而故宫高墙里的一切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一切都和她第一次走进故宫时没什么不同。从西华门进入故宫后,在高大的红墙间左转右转几遭,又通过一个密码防盗大门之后,便进入一座遍植着柿子树、丝瓜藤等各类植物的古旧院落,这里就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次出现“善才”,其一是序文“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其二是诗中“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等多种选本,对序文的“善才”解释为“唐代对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通称”,这一解释是正确的,元镇(琵琶歌)“铁山已近曹、穆间”,原注目:“二善才姓”,可见“善才”在当时确为曲师的通称。但是,多种唐诗选本对“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与“秋娘”相对的“善才”却未加注释,此处的“善才”并非“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通称”,而是特指,是指中唐时著名的琵琶师曹保…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06,(11):62-62
引领时尚的养生法——在够酷、够炫、够奇特成为时尚的今天,连保健养生也出现许多新奇的方法。“吃得饱,身体好”已经被“节食清肠排毒保健康”所代替,走路这一最常见最普通的运动也被尝试改造为多种姿势行走的运动,而且对养生健身、祛病延年更有裨益……这些方法与众不同,这些方法独树一帜,但是这些方法却一样有事半功倍的保健功效,不妨你也试一试。  相似文献   

12.
13.
“出”、“具”二字在唐笔记史料中分别含有“贬官”和“穿戴 ,整理 (服饰 )”的意思 ,而《汉语大字典》缺此义项 ,今引例补充说明之。  相似文献   

14.
读《诗经》,看到《邶风·北门》:“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原以为“谓之何哉”,即“还说什么呢”。后查阅王引之《经传释词》和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才知“谓”和“为”二字相通,常常互相借用。看来,“谓”作“说”讲:不妥了,应作“为”解。“为”有向、对意,“为之何哉”,即对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呢。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译》译作“教我还说什么话”,但注释时又取王引之“谓即奈”一说,似不太明确。“谓”有“奈”意,“奈之何哉”,即对此有何办法,直接作“为”讲,不更贴切些吗!再,《王风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4,(1):61-61
别和强风“较劲儿”。冬天健身时不要和强风较劲儿。同样的温度下,如果有风,会让人感觉史冷。风吹在皮肤上相当于环境温度降低8摄氏度。严寒让皮肤干裂,还让膝部寒冷,让指、趾僵痛。研究发现,膝部皮温下降的速度是胸部的20多倍。人在严寒酷冷之中,基础代谢率会增加10%~20%。加大运动量,其产热也主要用于御寒,难以达到健身效果。因此,在严寒刺骨的强风中锻炼,有悖于健身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06,(2)
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在“暖气”的烘烤下,许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的“怪病”: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脉速、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这就是室内  相似文献   

17.
冬季天气干燥,是耳鼻喉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耳冻伤、鼻出血、急性会厌炎等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增加很多,因此冬季应做好保健预防。一、耳冻伤原因:两只耳朵突出在头部两侧,皮肤很薄,皮下组织较少,与耳廓软骨连接比较紧密,由于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9.
"打算"一词来源于宋代的"打 X"短语,本为财务术语,表"结算"义,词义范围扩大后表"计数"义,元代开始带宾语。明代引申出"考虑"义和"筹措准备、(在具体行为上)为……作准备"义;清代前者的用法更加灵活多变,后者引申为"计划"义。可见,"考虑"和"计划"二义是通过不同的引申途径产生的,它们不仅非为一义,而且在句法功能上差别很大。另外,当后面跟[-自主]VP做宾语时,"打算"可以表意愿,正逐渐向情态动词虚化。  相似文献   

20.
“摧藏”一词,旧《辞源》和新旧《辞海》等辞书均未收入。这个词首见于古诗名篇《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所以为之作注的很多,只是众说纷纭,难得确解。 1979年版《辞源》收进了“摧藏”一词。把《辞源》的解释和各家注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摧伤,挫伤;(二)言极度悲哀;(三)“摧藏”为“悽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