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郎仲 《社区》2008,(33):28-34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两句在民间流传了千年的谚语。冬季由于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草木凋谢,万物闭藏,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体也精所内敛,体表肌肤致密,这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在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三季的活动后,人的体力、肝脏功能和阴阳气血都消耗了很多,到了冬季,就特别需要休养生息,及时进补。  相似文献   

2.
张远桃 《山西老年》2011,(12):55-55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机体要贮备一定的能量来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冬季又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不过,吃多了又让人担心发胖,更担心健康亮红灯。尤其是晚餐,如果吃不“好”对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3.
冬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草木凋零,万物生机皆闭藏潜伏,昼短夜长,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所以,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把握好以下10个"点"。  相似文献   

4.
黄存垣 《老友》2014,(12):57-57
正一到冬天,人们都关心冬季的养生和进补问题。这里,我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谈谈冬季的养生与进补问题。一、冬季养生与进补总体要求1.辨证进补。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须在辨别各个体质的情况下,实施辨质调补。辨证用药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如气滞、血瘀、火旺、湿热等实证的人,则不宜补,否则会恋邪、闭门留寇、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5.
冬三月,指阴历十月至十二月,即从立冬开始,经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冰雪是冬季的象征。冬季阴气极盛,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阳气下潜,生机闭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人体阳气也潜藏于内,阴精充盛,这是人体顺应自然的"养藏之道"。为此冬季养生应顺应天时和人体变化的特点。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  相似文献   

6.
正初春万物复苏,天气阴晴不定,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倒春寒"还会威胁人体。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初春养生,对于人们一整年的健康生活十分必要。医生指出,春季养生要关注护肝、春捂和养胃。保护肝脏顺势而养在中医理论中,春季五行中属木,而肝脏在五脏中也属木,春与肝相应,故春季养生保健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脏有主疏泄和喜条达的特性,春季万物阳气升发,最利于人体肝脏,一切以利于肝气的升发为要。春季饮食原则是"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减酸"是因为酸性食物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魂》2014,(6):60-61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春天最有利于精血化津气,充实人体的组织器官。春天到来,好像新生命的到来,机体内随万物萌发、草长花开,也蕴动着一种勃勃的生机。但是春天气候多变,会直接影响人体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大量繁殖,体质不佳时,病菌、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8.
姜炳炎 《社区》2014,(31):58-58
俗语说:“冬季进补,来春打虎”。冬季人体生理功能下降,适当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冬季该吃哪些美食来滋补身体呢?饮食界的相关人士开出了“冬季进补食疗方”。  相似文献   

9.
冬令进补可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因此,每当冬季来临,许多身体虚弱的人,按自身状况,适当进行滋补,无可非议。但如盲目进补,应用不当,对健康但如盲目进补,应用不当,对健康反而是有害无益。冬令进补必须因症因人而异,因为补品有寒热温凉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异。进补前,必须弄清楚自身体质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脏腑虚损。如肾虚,还要分清楚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做到有的放矢。如果阳虚者进补大量滋补品,反而会“重伤其阳”,阴虚者进补大量助阳补品,反而会“耗伤其阴”。冬令进补还必须注意保护脾胃,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对进补…  相似文献   

10.
李艳鸣 《社区》2011,(2):43-44
进入冬季,一年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也随之到来。尤其是在冬令时节进补,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又可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而炖品无疑就是进补的最佳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存垣 《老友》2008,(1):57-57
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若属于正气不足,体质渐虚,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可选择冬季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调补。为此,我谈点人参进补常识。一、何谓"补"?中医提及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扶正祛邪"……等,均涉及到补虚问题。  相似文献   

12.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但立夏时节正处于春夏交替时期,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护阳养心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后强 《社区》2011,(3):43-44
进入冬季,一年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也随之到来。尤其是在冬令时节进补,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又可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而炖品无疑就是进补的最佳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秋露 《中华魂》2012,(24):55-56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暧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康温暧的冬季?本文归纳了冬季养生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一、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5.
黄存垣 《老友》2009,(2):57-57
冬季进补,一般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冬季进补利"封藏"。冬季进补首选羊肉。冬季吃羊肉是我国人民进补的传统习惯。羊肉营养丰富,所含的蛋白质略高于猪肉,含的钙和铁也高于牛肉和猪肉,胆固醇的含  相似文献   

16.
李江 《百姓生活》2013,(1):75-75
古代养生把冬季定为“滋补季”,认为生命滋养最重要的季节就是冬季。因为冬季能让体内储藏足够的营养,一年的健康就有了根基和保障。但是许多人在冬季的饮食、滋补上存在认识误区,有的盲目找个偏方就吃,有的听信某些节目一时冲动便吃,有的自我诊断随意吃,这些做法都有风险。有关专家表示,冬季补品不能乱吃,进补也不能“口无遮拦”。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而对夏季进补却了解不多。其实,如果身体虚弱需要进补的话,就不必局限于哪个季节。对老年人来说,冬季常常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如老年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此时因发病较重,一般不宜进补。而在夏季,这些疾病一般处于稳定阶段,正是进补的好时机。夏季进补,冬季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相似文献   

18.
冬天天气寒冷,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之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进补尤其重要。冬季进补,通常以冬至开始为宜,直至立春。进补又分食补与药补,人们应根据个人的体质,  相似文献   

19.
养生,又称摄生,即保养生命的意思.顺时养生指顺应天地阴阳四时规律,使人体达到形与神俱的健康境界.从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内涵来看,养生理论也应该属于护理学的范畴.在临床中,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虚损性疾病高发,使这些疾病的愈后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传统医学中顺时养生理论的价值就突显出来了.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之间是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秋天,始于立秋,延至立冬。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寒,即"阴消阳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地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保健不可脱离"收养"这一原则,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