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荣辱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及应如何加强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如何打造"情感深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特色探索和实践,给予了很好的阐释. 近年来,该学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团结包容,共荣共进"为主旨,围绕"创新包容、文明生活、健康成长"主题,以"上好五节课"为抓手,以开展"校园里的民族风" 主题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引领和服务"为延伸,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有效拓展了校园文化的育人途径,探索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教育新模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民族班集体建设是对高校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近年来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导生"三位一体的民族班集体建设模式,并对该模式指导下,如何开展民族班集体建设工作进行了描述,对该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这对进一步加强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基本要求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院校德育的核心内容.从基本要求看,在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中,当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进行热爱"自然存在物"教育,是当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层次;二、进行热爱人民及其文化教育,是当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中间层次;三、进行热爱国家教育,是当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时,在每一层面中,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又各有其特殊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这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试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青海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吸取其积极成分,并与先进文化相融合,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依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民族院校在面临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各个层次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满足这些需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民族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首届"北方民族发展论坛"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强东北四省(区)交流与合作、全面做好"十一五"时期的民族工作及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与会者就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边富民行动"、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理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中华民族复兴、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新观点,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0.
民族政策研究对民族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民族政策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理论素质、民族政策研究的整体水平都会影响民族教育的效果。当今民族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观点歧异甚至相对立的理论观点,造成了理论界的思想混乱,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民族院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理论素质,同时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基本观点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1.
青海蒙古的旗制是仿效满洲八旗 ?还是外藩蒙古旗 ?是后者 ,而非前者  相似文献   

12.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15,6(1):1-8,94-96
In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meth-odology is very important,especially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work which we discuss in this article—it has become the modern anthropologists’ skill. Re-garding the meth...  相似文献   

13.
论八旗意识及产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是与八旗制度相伴而生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有着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八旗独特的管理方式,以及他们在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一致和社会生活的相近与相同,使八旗成为与"民人"有显著差别的社会群体。这种差别不仅使八旗能够独立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能够产生不同于"民人"的思想意识,即"八旗意识"。这个超越民族范畴而存在的社会集团,蕴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许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八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入关前,它实行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官兵又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单纯的职业军人,他们为巩固边疆、抗击外来侵略、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清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八旗官兵骄奢淫逸的弱点充分显现出来。最后,八旗制度在清朝的消亡中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在祖国东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布特哈八旗进行管理,实行这种制度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布特哈八旗的建立时间、实行八旗军政制度的原因、布特哈八旗的特点及其对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朝中期,八旗武备已逐渐废弛,八旗兵战斗力下降。但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参加反侵略战争的八旗兵,仍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激战。无论是在镇江保卫战,还是血战八里桥,我们都能看到八旗官兵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场面。八旗官兵反侵略斗争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予以肯定、珍惜、发扬。  相似文献   

17.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大批蒙古族靠武力占据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肥沃牧场,而世居当地的藏族各部落被迫渡黄河南迁.19世纪中叶,藏族抓住青海蒙古族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导致满清政府无暇顾及青海的有利契机,率众北渡黄河,从而形成了青海今天的蒙藏民族分布格局.本文结合汉藏史书文献,探计了"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八种生态类型高粱的同功酶研究分析,发现白卡佛尔、角质都拉、三尺三、马丁迈罗酯酶同功酶谱相似,E2、E3、E4、E5为其特征带。达索、非特瑞它、享加利、沙鲁酶带少且表现一致。八种高粱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差异较明显,主要差异在E2、E5、E6、E7上、其它酶带只是着色深浅不同。  相似文献   

19.
粤北连南排瑶的几个称谓:排、排瑶、瑶排、八排瑶等,在解说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和辨析,认为"排"由动词"排年"、"编排"演变为名词"村庄"、"村寨",后来又指基层行政组织;"瑶排"、"排瑶"、"八排"、"八排瑶"语义明确,理解一致;"瑶排"、"排瑶"最早的出处是李来章的<风土记>,"八排"曩早出现于明末朱若适文;"八排瑶"最早出现于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它与"排瑶"相通、与"八排"不同,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交错代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选取具有致病力8种血清(O1、O2、O6、O(35)、O(54)、O(55)、O(78)、O(103))禽大肠肝菌进行生化反应及药物敏感试验,研究其生化特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8种血清型大肠杆菌生化反应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在卫予醇反应中,(O1、O2、O6、O(35)、O(105))4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呈阴性;8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对了胶卡那霉素、痢特灵、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均呈极、高、中、低不同程度敏感,对万古霉素均不敏感;7种(除O6外)血清型大肠杆菌对氯霉素呈极敏感或高敏;6种(除O(35)、O(103)外)血清型大肠肝菌对庆大霉素呈高、中、低度敏感二种(O1、O2、O(54)、O(78))血清型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呈高度敏感;2种(O1、O2)血清型大肠杆菌对强力霉素、磺胺药、四环素呈中敏或极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