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葡萄是从西域引种内地的。时间过去多认为是汉通西域之后。《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司马迁认为葡萄是汉使从大宛带来的,必在汉通西域之后。但具体时间,《史记》没有言明。《汉书》所载更为清楚。《西域传·大宛》:“(大宛)俗耆酒,马耆目蓿。……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蓿离馆  相似文献   

2.
宋晓蓉 《西域研究》2014,(3):111-116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大宛列传》史学与文学交融,《汉书·西域传》文学性减弱,《大唐西域记》内部语体功能再分配、科学性增强的三个发展阶段,总结汉唐西域史地文献文学性及科学性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吐火罗人与龙部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公元前176年匈奴在蒙古草原突然崛起,击败昔日西域霸主大月氏人,迫使其西迁中亚。①为了寻找共讨匈奴的一个同盟军,汉武帝派使者张赛出访大月氏国。当这位汉使历尽艰辛终于在中亚大夏找到大月氏国时,月氏王已在中亚安居乐业,不愿回东方与匈奴搏战。张着此行未能如愿以偿,但是他从中亚带回了许多前人所未知的西域地理和历史知识。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即取材于张骛的西域见闻录。张春关于大月氏早期历史的介绍对本题非常重要。据司马迁的记录,择要摘录于下:始月民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破,乃远去,过宛(今哈萨克斯坦南…  相似文献   

4.
“敦煌”释名——兼论中国吐火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敦煌”一名,以它丰富的文化宝藏远播海内外,但这一名称的来源如何,至今未能解决。这个名称,首先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引张骞的出使报告:“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一语。《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条下应劭注:“敦,大也;煌,盛也。”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又略加发展,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这种解释,一直为后世史家、方志编纂家所引用。  相似文献   

5.
(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哪怕是中央政权控制的地方邦国,如周代及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史典籍,因此孔子得见百二十国《宝书》,墨子得见百国《春秋》。西域的情形则不同,这里虽建立过数以十计的古代邦国,它们自己却没有写出例如《于阂史》、《乌孙史》等史书来,其文史典籍的构建,首创于汉文史册,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占据着创始地位。考察西域典籍,须首先分清广义西域与狭义西域。其狭义者大抵指当今我国新疆全境,其广义者则包括中亚、西亚乃至非洲、欧洲之一部及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等。广义西域诸国,大多有自己的典籍…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通西域的使臣。张骞两次出使前后二十余年,“跋历山川,踰越险阻”,足迹遍及数十国,旅程数万里。著名史学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汉书》的作者班固,都把他开辟中西孔道的壮举,誉为“凿  相似文献   

7.
北胥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西北边陲,自古即是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从司马迁在他的名著《史记》中写下《大宛列传》之后,历代正史都有《西域》的专传,记载新疆境内及其周围的历史事件、地理沿革及风土人情。但因新疆远离中原,相隔千山万水,尤其是百里流沙,千里  相似文献   

8.
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在匈奴浑邪王故地置郡设县、筑塞立燧的行政和军事建设,使丝绸之路东段的河西地区成为畅通的交通走廊,经略“楼兰道”、设“都护”保证了丝绸之路中段西域道南北二道畅通,东汉通西域的“伊吾路”打通后,“楼兰道”仍继续使用.通达的丝路将西域与汉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汉代西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从先秦时起,中国同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区各民族,已经开始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此后,中国不断遣使西域;而西域的商人、使者则更多地来到中国。 一 唐朝(618—907)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兴盛发展的一个时期,唐朝政府鼓励发展对国外的商业贸易。贞观十七年(643),太宗谕令在广州、泉州、扬州置“三路市舶司”。太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新疆汉人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就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古代新疆早在中石器时代已有了人类的活动。从距今约三四千年左右,到大致春秋前后的这段时间,约相当于新疆考古学上的铜石并用时期。当时广大西北地区有许多名号不一的古老部落。“西戎”是对西北各游牧民族的总称。西戎中的昆仑、折支、渠搜就在古代新疆境内。战国至西汉时期,是新疆民族活动史上的一个极重要和极活跃的阶段。据《史记》、《汉书时的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西域传的记载看,大约开始于战国(公元前5—3世纪),或及于战国以前,在北疆草原上,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  相似文献   

11.
《史记》有六篇今天看来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列传。即:《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在司马迁的眼中,前五篇所记载的民族,均是华夏一统,不是少数民族。匈奴,是“夏后氏之苗裔也”。夏的祖先“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南越王赵佗本是秦时南海的龙川令。越氏出自赢姓。赢姓是大舜赐给伯翳的,而伯翳又是帝颛顼之裔孙,不用说是黄帝的“苗裔”。《东越列传》中“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而句践又是“禹之苗裔”。《朝鲜列传》首句“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而燕是周的同姓,“姓姬氏”。周的祖先后稷是帝喾的后代,而“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西南夷最大的国家属滇,滇王庄蹻是楚庄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12.
五船道与伊吾路王宗维一、"五船道"的提出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月氏,约之共击匈奴,途中为匈奴所获。元朔元年(前128年)他从匈奴中逃出,至西域。三年(前126年)骞从西域归汉,标志着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正式开通。从此,中原王朝与西域...  相似文献   

13.
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源远流长,但真正发生密切关系始于张骞"凿空".从汉武帝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到汉宣帝在西域设官置署进行治理,西汉王朝通过遣使、征伐和设置官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西域诸国的统治,并对西域进行开发,从而促使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汉代著名史学家可马迁赞誉张春出使西域为"凿空"。近现代学者亦一致赞扬张骞。范文澜言:"张春生还,带来了有关远西清国的新消息......从而促成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他的生还,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大喜事","张骞向西方'凿空'(探险).西汉通西域,东汉再通西域,都是有益于人类底进化的事业"①。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亦言:"张骞之凿空,即彼之西域远征,在中国史上实为破天荒之快事","以此拟发现新大陆之事件"②。本文拟就张骞"凿空"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一阐述,以就教于方家。一、"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赛而成于郑吉"《汉书·…  相似文献   

15.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文献中关于滇王国的记载,最早要数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有关滇王国的记载,以《西南夷列传》为详;《大宛列传》、《货殖列传》等篇也有涉及。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的有关记载,基本依据《史记》所述。 据《史记》司马迁《自序》所云:“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筰、昆明”,可见司马迁到过当时西南夷的西夷地区。有关滇池地区的情况,他是从离  相似文献   

17.
唐代敕使印度的外交家王玄策应为曾出使大夏等中亚古国的王名远,二者为名与字的关系;《大唐天竺使之铭》为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去程所刻,该序铭对于廓清"吐蕃—泥婆罗道"的南段走向十分重要,并是王玄策途经该道宝贵的标志性遗迹;王玄策数次出使曾先后取道"吐蕃—泥婆罗道"与西域古丝道,历次往返及相关事迹多可进一步考证,其中亚、陇右之行意义亦很重大;唐宋之际撰成的史书及佛教典籍所见《西域记》并非裴矩《西域图记》或玄奘《大唐西域记》,而多指王玄策《西域记》,《通典.边防典》"西戎"门保存了佚失千载的唐官修《西国志》的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李广利伐大宛是两汉之世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西域用兵。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 ,是研究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史地的重要课题 ,对后世多有借鉴意义。文中考察了汉伐大宛的动机、经过 ,并从两方面阐发了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汉伐大宛 ,是汉武帝“重九译 ,致殊俗 ,威德遍于四海”的必然反映。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对汉代经营西域 ,最终使西域归属内地有积极影响。但劳师袭远 ,劳民伤财的消极意义也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9.
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开端的古"丝绸之路"虽成为历史,但其促使中西文明第一次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接触碰撞中相互激发、学习、滋润,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进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张骞通西域开始的对外传播,掀起了中国对外传播史的扉页,成为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的开端。而从传播效果研究方面来看,张骞的"凿空"无一不体现着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技巧等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关系。本文试从传播主体西汉王朝、传播对象西域各国两个方面对张骞"凿空"之行的传播效果来进行审视,浅析其传播实践及在中国传播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子今  乔松林 《西域研究》2013,(1):9-15,140
“译人”在汉王朝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突出的表现.“译人”们以西域为舞台的活跃表演,成为考察汉代边疆与民族问题必须予以重视的历史文化现象.汉与匈奴以及西域政权民族事务与外交事务处理方式的若干特点,也可以因此得以说明.西域“译人”的贡献,亦充实了中国翻译史的早期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