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旅行者头脑里有一幅幻想的地图,象蜘蛛网一样,上面密布着奇光异彩的城市,它们的名字象美妙的音乐一样悦耳。撒马尔罕就是其中一个城市,它的魅力来自它名字的四个奇妙的音节,好象银铃一样叮咚作响。鲁宾·达利奥眺望远方的地平线时,一首赞美撒马尔罕的《徘徊之曲》油然而成:  相似文献   

2.
撒拉族先民东迁前历史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主要生活在我国青海、甘肃两省。历史上曾被称为Tangut Salyor(=Taηut Salя↓ur,唐古特·撒拉)。民间传说称:其先民原来居住在撒马尔罕,由于部族内的矛盾斗争,在头领尕勒莽和率领下,带着驮有《古兰经》和故乡圣土、圣水的白骆驼,向东方寻求新的天地。他们经过新疆进入甘肃,后发  相似文献   

3.
撒拉族人口现状及特点分析朱浙青一族源及人口演变根据有关史料和史学家的考证,撤拉族来自中亚撒马尔罕地区西突厥(黄姓突厥)乌古斯部落的一支──撒鲁尔部。撒拉族亦自称“撒拉尔”。元、明、清汉文史书中对撒拉族的称谓有十多种,如撒刺、撒刺儿、沙利、沙利族、萨拉...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最初联系始于公元二世纪。第二圣殿被毁后的一、二百年间,第一批犹太人到了中国。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来自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或波斯湾,是一些商人。九世纪,在查理大帝法兰克基督王朝和中国唐朝之间的贸易中,犹  相似文献   

5.
伍氏家族居住在以南京为中心辐射至上海、北京、常德等许多地区,约有一千余户。其始祖为明代从撒马尔罕来南京“回回钦天监”任漏刻科博士的伍儒。伍氏家族出过大阿訇伍遵契以及中共领导人林伯渠夫人伍复明女士等著名人士。600余年来,伍氏家族分化为两支:一支被同化为汉族人,一支在发展中则将汉人同化过来,扩大了回族队伍。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并非汉族文化的符号,它包含了在中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化,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及回族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回族大规模进入云南,始于元初,其先民来自中亚细亚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地。当时,蒙古贵族西征,中亚地区大量“回回人”被签发东来,编入“探马赤军”,投入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世祖忽必烈亲率这支大军强渡金沙江,征服了云南。从而使宋时列为化外的云南又纳入元帝国的版图。探马赤军奉命解甲归田,随地入社,不  相似文献   

7.
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这些位于中亚的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在我们的记忆中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遥远,仿佛只有那些伟大的探险家才能到达那个地方。如今拥有这些美丽、迷人、神秘城市的国家就是乌兹别克斯坦。2001年9月下旬,我率一个代表团有幸应乌兹别克斯坦一家政府研究机构的邀请,访问了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的中部和北部,南面和阿富汗接壤,北面和西北面与哈萨克斯坦为邻,东北面与吉尔吉斯斯坦毗连,西南面和土库曼斯坦相接。全国除卡拉卡尔帕克共和国外,设有1市12州。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不大,只有44.74万平方公里,在5个中亚国家中排列第3位,但人口却有2460万(2000年),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清清骆驼泉     
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西边街子的沙子坡脚下,有一潭清泉。一峰白石骆驼静卧泉头,泉水汩汩流淌,名骆驼泉。月白风清的夜晚,明月倒映潭中,银波粼粼,清泉低声叙说着一个古老而又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中亚撒马尔罕的撒鲁尔人中的一部分人,因受到国王的诬...  相似文献   

9.
原来住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因被认为同德军勾结,于1944年5月18日全部流放到中亚;现在大部分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特别是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地区及费尔干纳河谷。近年苏联人口普查都把他们和伏尔加(或喀山)鞑靼人合并在一起计算,所以他们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人,确数不详。他们自称超过50万人,可能估计略高,实际上也许在30万到35万之间。他们流放的经过,在中亚的处境,为平反和恢复权利的斗争和目前的情况,提供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实行大规模民族流放的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的对外关系中 ,中西亚以狮子为“贡献”的交往显得格外的突出。今阿富汗赫拉特市的“哈烈”城首开记录 ,以后 ,朱氏皇帝相继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市之“撒马儿罕” ,今伊朗设拉子市之“失剌思”、伊思法罕市之“亦思弗罕”、阿巴斯港市之“忽鲁谟厮” ,土耳其科尼亚市之“鲁迷” ,也门亚丁市之“阿丹” ,沙特阿拉伯麦加市之“天方”等国得到狮子。狮子数量之多以及输入的频繁 ,在中国中世纪的历史上名列前茅。缘于亲眼目睹 ,明代士人对于这种猛兽的外形、特征的描述 ,可谓亦细亦微、惟妙惟肖。随着狮子“贡献”而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财政和外事问题的出现 ,永乐、宣德之际朝臣的歌颂变成了天顺、嘉靖期间朝臣的劝谏  相似文献   

11.
王宇翔 《世界民族》2023,(3):112-126
1980年以来,洛杉矶的华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始参与地方选举政治,并进入了市议会。在此基础上,华人精英又分别在2001年和2009年进入了州众议院和国会众议院,并在州议会和国会连续传承至今,洛杉矶华人参政形成了从市政府到州议会再到国会的完整链条。在这个过程中,华人精英固然起到了箭头作用,但也离不开华人在1990—2021年间四次重划选区的努力。通过历次重划选区,华人逐渐划出了一个亚裔占多数的州众议院选区,并以其为基础,划出了一个亚裔是第一大族裔的国会众议院选区,为华人进入州众议院和国会,以及保持其席位在华人内部传承奠定了选票基础。华人通过积极参政,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华人的族裔性得到了美国社会的认可,也突破了亚裔不问政治的所谓“模范少数族裔”形象。  相似文献   

12.
版画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断演变与创新。传统版画为现代版画提供了技术和表现方式的灵感,而现代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则使传统版画得以突破和创新。这种互相借鉴和创新的过程,不仅丰富了版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可能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版画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探索。本文以传统与现代版画艺术的碰撞与创新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文章介绍了传统版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索了现代版画艺术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现代版画艺术的创新形式和技巧,并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异同点和相互借鉴之处,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寻找新的创新方向,为版画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对于推动中国版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品种稳定性分析适应性参数法的特点和统计方法,编制了相应的BASIC程序,同时结合了Fainly回归分析法,计算方便,提供信息量大,并增加了绘图功能,供农业科研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和实践运动,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起构成三支基本力量,是塑造世界面貌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狂飙突起,催生了一批新国家,改绘了世界政治地图,而且酿成了许多新的民族纷争和冲突,带来了诸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动荡不安和重新分化组合。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能源现状及产业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内蒙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能源工业遂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能源工业经济体系。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能源现状及发展潜力,从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生产变化趋势和内蒙古产业格局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发展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陈彩云 《民族研究》2023,(1):82-97+145
在面临“夷狄”交侵的危机情势下,南宋士人视中原为被窃据的故土,认为那里的华夏文明遭受了严重破坏。宋元易代后迎来了和平局面,南北交通重新开放,南方士人带着对故土的挂念,前往中原旅行考察,既缓解了易代的焦虑,也逐步认可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南方士人在中原的旅行考察,并非只是寄情山水的旅览活动,而是有着鲜明的舆地治学取向和现实关怀。他们通过对中原自然山川与历史古迹的考察,追寻失落的华夏历史记忆,唤醒了内心的中原认同,再次确认了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可以说,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记忆是南方和中原的精神纽带,在元朝统一的背景下,南北逐步重建起共同分享并认可的统一意识,对后世中国人的统一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探求的重大课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观,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民族发展观。回答并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发展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我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族发展观,并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将之提高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1,(12):26-26
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的内生动力和共同的精神家园。 湖南是个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省份,在这块光荣而古老的土地上,世代生息繁衍的各少数民族同胞,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辉煌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铸就了湖湘文化的独特品质和魅力,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张力。  相似文献   

20.
刘欣荣 《西藏研究》2023,(4):20-30+156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和平解放前,西藏地区民不聊生,疾病丛生,反映出旧西藏医疗卫生的真实状况。和平解放时期,西藏工委以医疗卫生工作推进统战工作,广泛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极大改善了西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医疗健康水平,创新了党的统战工作方法,加强了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藏族同胞对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