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郑尧坤(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进藏,在藏16年,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毕业前夕,经过体格检查,学校批准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去西藏的申请。体检时,同去的还有一位女同学,也是我们儿科系的,叫李国瑛,去西藏的态度非常坚决,可是身体却很瘦小,体检未通过。学校在宣布去西藏名单时没有她的名字。因为一起要求去西藏,又是一个系的,我和小李已经很熟悉了。宣布名单后的第二天,小李来找我。“有件事想和你说一下,也没事先征求你的同意”,她说,“昨天我找校党委了,他们说我身体不合格不同意我去西藏。没有办法,我只好说我是你的…  相似文献   

2.
岁月飞逝,青春年华随风去;思绪翻腾,难忘往事又归来!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前夕,澎湃的激情把我牵回进军西藏、揭开民主改革序幕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3.
沈策 《民族论坛》2009,(7):18-19
<正>我在西藏工作11年了。时间过得很快很惬意,其间也夹杂着某些厚重,耐人咀嚼回味。在这11年里,我有很多令人感慨的记忆。志愿去边陲西藏1975年9月,我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父母都是制药厂的工人。1994~1998年,我在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4.
年五一,我邀了几个朋友去西藏,原计划借此读点西藏的书籍,拍点西藏的照片,写点西藏的文章,希望能在向“文化人”转化的路上有所收获。想不到一踏上西藏的土地就被镇住了:首先是来自高原缺氧反应,虽不至于翻肠倒肚、撕心裂肺,但也绝对不轻松。白天头昏目眩,思维呆滞,双手捧着书一个字也看不下去;晚上则整夜整夜地做着挖洞掘金的梦,洞越挖越深,深不可测,无穷无尽,最后是浑身关节的疼痛和透彻脊髓的恐惧。其次是所到之处都是那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旁若无人、一心向佛的虔诚信徒。啊!这就是西藏,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西藏!事后,我反复揣摸着,这种…  相似文献   

5.
我心中的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心中的西部文/费孝通我在开国后不久就申请过参加去西藏的中央访问团,但因我从小患有喘病,得不到医生的批准,直到如今还没有机会攀登西藏高原。但是我心里一直存在着怎样开发西藏的问题。经过访问了甘萧、青海间的民族走廓后,结合历史资料的启发,我提出了从藏区的...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见到邢肃芝君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拉萨。当时我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英文秘书,初到西藏,人地生疏,我们只匆匆一面,再未接触,印象不深。但我记得邢君已在哲蚌寺学经多年,告一段落,正准备返回内地。又记得就在那年,他去过一趟山南的扎里名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一部份在缅甸经商的云南商人退入西藏,加上原来在拉萨的内地人,人数不少,但据我所知,去过扎里的  相似文献   

7.
我1951年至1977年在西藏工作。1959年3月10日的西藏叛乱,我是目击者之一。达赖去军区看戏的经过1959年2月7日,达赖喇嘛主动向中共西藏工委秘书长郭锡兰和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提出,要到西藏军区看文工团演出,连日期也是他自己择定的。当得到上级要我们去军区列队欢迎达赖副委员长,并在此后陪同他观看演出的通知时,我们是怀着对副委员长的敬仰和深感荣幸的心情去的。临行前,都换了整洁的衣服。到军区后,还亲眼看见演员们已经化了装,为避免汽车扬起尘土,一些官兵正在军区礼堂前洒水。然而,我们恭候良久,也没见副委员长驾到。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许院长,听说你去西藏调研啦?许宪隆(以下简称徐):对对,刚从西藏回来。徐:去了西藏,感受还可以吧?许:呵呵,反正是缺氧也困,富氧也困。徐:不管怎么说,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人,去一次西藏还是值得。许:过去都在西藏的外围做考察,这次去西藏是填补了一个缺憾。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去过了,包括台北。徐:那就没有遗憾了,这也是作为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情。古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我们来说,不到西藏就不是人类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15岁时的心愿:为西藏人过上好日子做点实在事生在重庆的我来到西藏的那一年,15岁。打小时候起,西藏的神奇高远,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就已在我心灵留下美好印象。带着好奇带着向往,我独自来到西藏那曲。那曲江绵区的雪山草地,记忆了一个汉族女孩的成长经历。也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也许是我太渴望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我和牧区少年一样,抢着、争着干又脏又累的活儿,同时,我也体验着劳动带给我的种种乐趣。在牧区,我们是用牛粪取暖、烧火做饭的。不知道的人可能会问牛粪会不会很臭,可是在当时还是孩子的我却分明体验到这气息的温暖。因…  相似文献   

10.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许院长,听说你去西藏调研啦?许宪隆(以下简称徐):对对,刚从西藏回来。徐:去了西藏,感受还可以吧?许:呵呵,反正是缺氧也困,富氧也困。徐:不管怎么说,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人,去一次西藏还是值得。许:过去都在西藏的外围做考察,这次去西藏是填补了一个缺憾。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去过了,包括台北。徐:那就没有遗憾了,这也是作为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情。古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我们来说,不到西藏就不是人类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0,(5):6-7
<正>在我国,民族院校大多开设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如广西、云南、四川、贵州、西藏、青海等。民族院  相似文献   

12.
正"护士阿姨,我现在身体很好,过阵子就要去上学了,你什么时候有空来我们这里玩,我很想你呢。"今年年初,湘雅二医院心外科的护士曹娟接到了一个西藏山南地区的电话,打来电话的是一位14岁的小女孩,叫达瓦色珍。达瓦色珍是第一批来湘雅二医院接受免费救治的7名藏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之一。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据流行病学调查,西藏儿童先心病患病率约为11.1‰,远远高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项目属于湖南省援藏"双百工程"的主  相似文献   

13.
“拍舞龙闹春,最好去隆里古城,那里的元宵很热闹。”去年正月里在贵州黔东南州采风时,有热心人向我推荐。 贵州锦屏县隆里乡的隆里古城是明代洪武年间屯兵形成的千户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固守着明清时期的汉文化,与周围聚居的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林孝庭的<西藏与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边疆:1928至1949年的权谋与民族政策>一书的解读,探讨了国民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政策,并指出应该从更多的视角去探究西藏问题,以找到真正解决西藏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雪域     
很多年前,我常常听到《逛新城》、《北京的金山上》这样一些西藏的歌曲,那时的西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个地域名词。很多年以后,我又常常听到《向往神鹰》、《香巴拉并不遥远》这样一些西藏的新歌,这时的西藏,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眷恋。在我平凡的生命中,她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求索,一种象征,一种意境,因为在这里我发现了属于自己生命中许许多多本真的东西。199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精心组织了第二批援藏干部,我的名字有幸被列入了这批干部的名单。经过多方的准备,我们一行44人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和6000多万湖北人民的关爱踏上了进藏路。我们对口支援的地方是西藏山南地区。三年中,我们同山南人民一道,为山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山南人民生活的改善,努力的工作艰苦的拼搏,我们经历了无数高原风雪的洗礼,也享受过成就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中,西我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随着樟木、普兰等边境口岸的开放和内引外联的加强,西合加紧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对上层建筑的教育也提出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客观要求。西藏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要求西藏的教育不仅再面向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且要求西藏教育要站在ZI世纪对劳动者素质和各类人才需求的高度去改革和发展。自1987年11月召开西藏全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西藏教育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自治…  相似文献   

17.
许可峰 《西藏研究》2020,(1):145-152
西藏高校大学生,无论是西藏生源还是内地生源,无论是在农牧区就业还是在城镇就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是祖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西藏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精神,但是“下得去”是人生起点,“上得来”是人生目标;“留得住”不仅靠感情,更要靠本事;“用得上”需要高校针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现实,开展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培养,都要强调城乡结合、区内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  相似文献   

18.
解冻     
1958年5月,学了四年藏语文的我们来到拉萨实习。我被分配到西藏干校,生活在这么多年青的学员当中,我觉得西藏已不怎么神秘了;我自然想到,他们不久就会迈出西藏干校,而雪山也将解冻。  相似文献   

19.
拉萨河谷的新石器时代居民——曲贡遗址发掘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攻读考古学时,有幸与几位藏族学生同窗,使我渴望有一天能踏上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1989年5月,我在赴湖南长沙参加第七次中国考古学年会时,遇到了久别的学友索朗旺堆(西藏文管会主任),他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能派员进西藏开展考古工作,这正契合我的愿望。在考古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三个月后,我开始了西藏野外考察之行。  相似文献   

20.
拉萨印象     
和许多朋友谈起西藏的时候,他们都对这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神往。探窥天下之神奇必在远险,寻觅世上神秘莫如高危。路途远、海拔高,艰险与苦难相伴,使西藏充满了神奇与神秘的刺激。这也是他们向往西藏的主要原因,但一具体说起来,他们对西藏的印象就是布达拉宫、大昭寺、帐篷和满山遍野的牛羊,在他们眼中,西藏就代表着神秘和落后。这不能怪他们,其实在我来西藏之前也是同样的感觉,尽管我还查阅了一些有关西藏的资料,但大多是介绍一些旅游方面的东西,而且有些还是远远过时了的介绍。然而,作为援藏干部,我来到了西藏才知道,现在的西藏和内地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