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翻开世界近代史可以看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侵略,处于前资本主义形态的东方各国,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日本却是个例外,当它刚刚步入半殖民地不久,却神奇般地摆脱了殖民地的不幸命运,走上了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并在短期内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原因何在?本文将在与亚洲其它国家的比较中探讨之。 列宁说:“在亚洲,只有日本,也就是说。只有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才造成了能够最充分发展商品生产,能够最自由、广泛、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①近代日本之所以能在亚洲孤军突起,没有象中国和其他国家那…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历史展开的过程极为独特。当西方列强东至,迫使东方诸国纷纷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候,日本却成功地摆脱了这种危机,走上了“欧化”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它使日本民族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是主动地吸收并从属西方文明。因此,探讨日本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对欧美文明的认同和选择的文化深层原因,不仅能够揭示异质文明间冲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而且对认识日本历史的特殊性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人经济活动之变迁──关于亚太地区华人资金现状、资本特点及其投资流向探讨陈列20世纪初叶,亚洲50%以上的土地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东南亚地区也大都成为殖民地或附属国②。战后,特别是随着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先后获得独立、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持...  相似文献   

4.
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确立的国家目标是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当时采取穷兵黩武政策,沿着“强兵——侵略——富国”的道路,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激烈争夺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传统文化曾同西方文化发生过激烈冲突,也产生了变形。但是它的一些主要特征不但延续和继承下来,而且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西方也提出了在文化方面要“请教东方”的口号。这一事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非西方国家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继  相似文献   

6.
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毕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两个原因促使他对东方社会关心起来:当他发现殖民地可以延长资本主义寿命时,他的分析离开了资本的故乡而转到了殖民地东方;其次,在追溯资本的历史时,不能不涉及到前资本主义社会诸形态,他便拿当时尚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东方诸国同欧洲进行对比。这样,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方国家中,印度最早沦为西  相似文献   

7.
森有礼(1847——1889),是日本明治初年的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日本近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从整体上把握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和明治初期教育的内容与结构,探索日本近代思想和教育的发展线索和轨迹,本文试对森有礼的思想进行一些初步论述。一森有礼1847年出生于鹿儿岛藩士族家庭。当时,正值西方列强频频叩关,海边风云变幻,日本即将开国之际。7年之后,日本终于被迫“开国”,从此走上了由学习西方而实现近代化的征程。而森有礼的出生地萨摩藩,在这个过程中却作为西南雄藩,渐渐取得了全国性发言权。这样的时代与环境,对森有礼的成长和思想形式,具有决定性的影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初期,葡萄牙,这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西部海岸,面积仅有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在不断进行的海外殖民扩张中已经发展成在东方占有优势地位的海上强国。在瓦斯科·达·伽马率领下的葡萄牙船队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洋以后,垄断印度洋海上贸易的阿拉伯人就遇上了更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葡萄牙人在印度和其他东方国家沿海地带建立的租界地和殖民地越来越多,阿拉伯商人们的海上贸易活动受到很大威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 ,扩展势力范围。亚洲成为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带 ,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远东的角逐中 ,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一矛盾最终导致 190 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则凭借此次胜利 ,由一个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亚洲小国 ,一跃成为在远东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 ,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日俄战争不仅引起了列强在远东地区力量格局的变…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西方列强和新兴日本加紧侵略其东部邻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积弱的老大帝国与朝鲜李氏王朝的封建“宗藩关系”不断加强的趋势,发生了一个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封建国家干涉另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政和外交的一系列事件。中国洋务派实力人物李鸿章,七十年代初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实际上主持中国外交;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朝鲜政策大体均由北洋大臣及其幕僚制定和推行。研究李鸿章与朝鲜的关系,可以清楚地揭示清末中国外交的殖民地性质和深入了解围绕朝鲜问题所展开的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本文试图以朝鲜开化运动和甲申政变为线索,集中讨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朝关系,以求对这个复杂、敏感的历史问题作一个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正>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英国资产阶级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迟迟不愿开启的大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孙中山在谈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时指出:“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①古老的中国在西力侵逼下,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以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自己近代化的历程。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在战争爆发前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期以前的美日关系述评苏州大学历史系高芳英日本在世界上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它在近代能迅速崛起,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欧美列强的扶植。在给予日本巨大影响和扶植的西方国家中,除了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德两国外,美国也占据着...  相似文献   

13.
清末中国人的日本实业观南开大学孙雪梅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同时代的中国却国势衰微,忧患不断。1894—1895年的甲午之战,日本竟打败了自视为老大帝国的清朝。面对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有识之士痛感应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八·一五投降,中日两国进行了长达十五个年头的战争。这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但是,如何认识、记述这段历史,在国内外存在着不容忽视且令人深思的分歧。如果将近代中日关系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日本尾随西方列强侵华,日本带头瓜分中国、日本妄图独占中国、那么,十五年战争时期,就是日本武力征服中国,变中国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殖民地时期了。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习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日益迫切地向日本寻求近代化经验思潮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也是对明治维新后日本人为学习西方而聘任西方国家教师经验的直接借鉴。尽管在当时日本政府甚或某些教习个人的指导思想上不无问题,但总的说来,日本教习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在近代中日文化交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文明古国马六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东西方文明汇集,成为东南亚著名的国际商港,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交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周边国家中,马六甲王国与中国明朝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与外交关系。中国华侨华人对马六甲早期开发做出了贡献。16世纪初,马六甲王国因受到葡萄牙殖民主义入侵而沦为殖民地。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建立的海洋贸易扩张体制与中国王朝建立的朝贡贸易体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各自对东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外交史的角度看,马六甲王国的沦陷可视为东方近代外交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福泽谕吉的“实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增杰19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近代化,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面对国际上西方列强势力东进,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目标。另一方面,国内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孔颖 《日本研究》2006,(4):90-95
“觇见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度之文野。”清末,西方列强以清政府狱制不及西方国家为借口,阻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放弃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谈判。为此,许多有识之士走出国门,游历考察西方国家的狱制,以期改革清政府的监狱制度。游历较之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日本狱制考察与清末狱制改良,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以近六十本东游日记(清末官绅日本考察日记)为第一手资料,着重考察清末新政时期的日本狱制视察之全貌。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一个结论:清政府对日本狱制的考察,在清末狱制改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想启蒙,作为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普遍性和共同性。但是,各个国家的思想启蒙,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又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那么,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产生于东方落后的国家——日本,它具有什么特点呢?搞清这个问题,对较科学地把握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和理解日本近代思想的特质,无疑是会有所帮助的。下面,试通过与西方的法国和东方的中国的比较,来简要阐述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既是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沿续的结果,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在世界范围内加紧掠夺殖民地资源、争夺市场、倾销商品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在开发殖民地或其本土的过程中,遇到了劳动力奇缺的问题。而且,由于十九世纪初,英国同西班牙签定禁止黑奴贸易的条约,又于三十年代宣布废除其美洲殖民地的奴隶制度,更使原来主要依靠黑奴劳动的美洲种植园,迫不及待地寻求新的劳动力资源。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使西方殖民者,一方面凭借攫夺到手的权利,直接从事拐贩华工的罪恶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倾销鸦片和其他商品,瓦解中国的经济,迫使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含恨出洋,沦为西方资本盘剥的对象。本文将从上述两个方面,论述近代华工的产生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