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清真词的“浑厚”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神宗元丰初,游京师,入太学,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由诸生擢为太学正。历任地方官职多年。徽宗时提举大晟府(中央音乐机关)。清真精通音律,长于作词,为北宋后期著名词人。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的著作,旧有《清真先生文集》、《清真杂著》、《操缦集》等,可惜都失传了。其词集则有《片玉集》,或名《清真集》,又名《周美成词》等十余种,流传较广。他的诗文均有其特殊成就,但为其词名所掩,后人少有知之者,这对研究周邦彦的生平、思想、艺术等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周邦彦的诗,陈郁说它“自经史中流出,当时  相似文献   

3.
《山中白云》词,《疆村丛书》本。宋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撰。疆村《山中白云校记》云:《山中白云》八卷,广陵江宾谷疏证本。《山中白云》为陶南村手抄,流传晚出,著录罕及。家竹坨录自钱庸亭,厘卷为八。龚蘅圃始刊之。曹巢南重刻,标曰《山中白云词》,恐非旧称。宾谷以龚本裁缀成帙。疆村本据江本兼取他刻参录而成,共刊词二百九十六首。玉田以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意,取以名集。  相似文献   

4.
关于郑文焯批校本《清真集》刘崇德晚清词家郑文焯于宋词最喜周邦彦、姜两家,自谓“入手既爱白石骚雅。勤学十年,乃悟清真之高妙。”①故其一生中对周邦彦词用功尤勤,曾刊有《大鹤山人校刊清真集》,为周邦彦词集的第一部校刊本。是本以毛氏汲古阁《片玉词》为底本,于...  相似文献   

5.
郑文焯生前批校<清真集>多种,传于世者寥寥,这个过录本郑批<清真集>集合了三种郑批而成,同时还有朱彊村和王鹏运等名家的批语,字数有万言之多.其中一则批语透露出另一宋本<清真集>存在的可能;其记载郑文焯交游旅迹,可补戴正诚<郑叔问先生年谱>之缺;其词论批评部分又可补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之缺,对于<清真集>和郑文焯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有云:“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见《圣叹全集》卷六)清真灵幻,意当包含清丽粹真与空灵洒脱两个方面.我国诗文,素尚清真;空灵的境界,亦为人们所乐道.李白怀古:“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既指其人,兼指其书法,明白拈出了“清真”二字.清人钱咏《履园谭诗》说的诗写景物“太切”则“粘皮带骨”,不切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则实可谓是对“空灵”亦即灵幻的具体注脚.  相似文献   

7.
<正> 元好问为金代文学泰斗,其诗文在当时可谓独步北方文坛。其词上承吴激、蔡松年之后,亦可称为中州之冠。故清刘熙载云:“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也。”(艺概卷四)其词集“遗山乐府”有三卷本及五卷本两种版本,吴庠云:“旧见《遗山乐府》三卷者有赵蜚云借校大德高丽本。  相似文献   

8.
姜夔是风雅词派之祖,他的词作.清刚冷隽,峭拔高雅,疏宕自然,极富特色.陈廷焯认为,“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周邦彦)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又认为,“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王沂孙).词坛三绝也.”(俱见《白雨斋词话》)我们认为,从艺术上这样评价姜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10.
明人赵琦美(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家富藏书,多古本,而名其藏书馆曰“脉望”,并著有《脉望馆书目》传世。钱曾《读书敏求记》曾称道说:“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殁,其书尽归牧翁。武康山中,白昼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明龚立本《烟艇永怀》亦云:“琦美别号玄度,性嗜典籍,所裒聚凡数万卷,绝不以借人。”然玄度名其藏书馆为脉望者何义,素未深究。近读《太平广记》,其卷四十二引唐皇甫氏《原化记·何讽》云:“唐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矢见四寸,如环无端。讽因绝之,断处两头…  相似文献   

11.
(一) 什么叫做本?本始见于刘向论述雠校:“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毛春翔先生认为本即书本,没有特殊含义。叶德辉说:“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吾谓书本由卷子折迭而成,卷不如折本翻阅之便……刘向……不曰持卷,而曰持本,则为折本可知。”张舜徽先生赞同叶的意见并发挥说:“‘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这话是对的。因根计数起于卷轴。就卷子中的本轴而言,可以称根,也可以称本。那末,‘版’的名称,原于简牍,‘本’的名称,原于缣帛……后世因合二者而连称‘版本,用为书册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二“史部·政书类二”: “《明宫史》五卷,内府藏本,旧本题芦城赤隐吕毖校次。毖始末未详,盖明季宦官也。”同书卷一二六“子部·杂家类存目”: “《事物初略》三十四卷,明吕毖撰。毖字贞九,吴县人,是编成于崇桢甲申。”按:曾见承德堂版《世说新语补》,前有康熙丙辰(1676)章绂序,略云: “云间何元朗仿《世说新语》为《语林》,甚为当世所称。但其词错出,王弇州麟洲又取而删定之,改名《世说新语补》。几百年来,家弦户诵,棃枣不啻数十易,惟吴兴凌初成原刻,悉遵古本,分为六卷,附以弇州所订,自为一帙,名曰《鼓吹》。吴门吕贞九先  相似文献   

13.
<正> 廖仲安先生的《反刍集·谈<无家别>》一文,对“久行见空巷”一句这样解释:“……而写回到村来走过半里或一里长的村巷,却用‘久行’两字,因为到村后他走路的速度自然而然地放慢了,边走,边看,边回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但什么也没有寻着,里巷都空了。”显然,廖先生是把“久行”解释为“走得很久”。  相似文献   

14.
前言华峤字叔骏,西晋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历事武、惠二帝,“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晋书》本传),因而长期主持朝廷的撰述之事。华峤早就不满《东观汉记》之烦秽杂乱,有意改作。自为台郎,得以遍览宫省所藏秘籍,于是整理史料,排比考校,上起光武,下迄孝献,述东汉一百九十五年历史,为“帝纪十二卷,皇后纪二卷,十典十卷,传七十卷及三谱、序传,目录,凡九十七卷”(同上),改名为《汉后书》。其十典未竟而峤卒,于是又经其子华彻、华畅相继董理遗编,遂成完帙。  相似文献   

15.
“徽学”之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徽学”一词,并非今日始。明朝弘治《徽州府志》《洪焱祖》小传云:“所著有《新安后续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千二卷,已刊于徽学,今废。”从这里可以看出,“徽学”一词虽然正式出现于明朝弘治年间,但从“所著”内容来看,这一概念的形成,远在此之前。据洪焱祖《新安后续志》自序云,元朝延祐戊午(一三一八年)郡  相似文献   

16.
<正> 《古汉语别称词初探》一文在谈及方言词的使用时举例云;“又明·杨慎《升庵全集》卷六十九:“食之精者有樱桃(饣毕)(饣罗),今北人呼之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饣毕)(饣罗)’,古代的一种有馅面制点心。‘波波’今作‘饽饽’,‘磨磨’今作‘馍馍’,南北方言有别。”(见汕大学报文科  相似文献   

17.
一、版本系统皇甫湜的文集,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卷、三卷、六卷、八卷、十卷等五种不同系统的版本.宋初所编《崇文总目》,著录湜集为“一卷”,恐非完本.元代以后亦未见此本再有著录,可见亡佚较早.《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作“三卷”,后人一般认为它是“六卷”本的祖本.余嘉锡  相似文献   

18.
一、 清朝康熙年间的诗坛,王渔洋执其牛耳,主持风雅数十年,“词客名成多弟子,宫人口熟半诗篇”(《愚山先生集》卷四十一),海内士子无不诵习渔洋山人集,几乎家置一集。其标举“神韵”说诗笼罩前清诗苑。  相似文献   

19.
<正> 风格词本为绮筵侑觞之作,婉约靡丽为其本色,殆苏轼以横放杰出之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诗入词,乃开豪放一派。其后辛稼轩光大豪放一派,周美成集婉约之大成,姜白石极典雅之工,女真立国约与南宋同时,然因地域、民情之异,词风遂亦不同,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南宋佳词能浑,至金源佳词近刚方。宋词深致能入骨,如清真、梦窗是;金词清劲能树骨,如萧闲(蔡松年)、遁庵(殷克己)是。南人  相似文献   

20.
林季仲小考     
林季仲小考尹波关键词:林季仲,生卒年,世系佚文考证林季仲,字懿成,号芦山老人,浙江平阳人,有《竹轩杂著》六卷(四库全书本及永嘉丛书本)。《宋史》无传,清陆心源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两浙名贤录》等为之列传(见《宋史翼》卷十),但无生年、卒年、世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