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样的官员容易发生形象危机?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牵头完成的《形象危机应对报告(2012)》给出了答案。唐钧和课题组成员对2012年前四个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形象危机进行了排名,研究发现,"窗口型"官员、"贴近群众型"官员和"准官员"三类群体受关注度高,形象问题较为严重。"‘窗口型’官员主要是履行执法职能的官员群体,包括城  相似文献   

2.
陈希 《科学咨询》2007,(5):23-24
公共危机是把"双刃剑",在给政府形象带来严重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塑造和提升政府形象的机会.本文着重研究当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预警机制以及积极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等方面,塑造和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撰写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五个高危官员群体,将其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描述为:不雅事件成贪官标签;露巨富触犯公众;"被牵连"事件有增无减;"误伤""恶意中伤"增多;"被危机"成为新焦点。官员形象危机处于高危状  相似文献   

4.
刘鹏 《管理科学文摘》2012,(23):148-149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一个公共危机的高频率发生期。公共危机正以极大的力度和广度冲击并影响着全社会,它不仅导致社会财富与生命的损失、经济环境的破坏,甚至还会引发政府合法性的丧失以及政局的动荡等灾难性后果。公共危机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怎样有效控制和消除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如何将公共危机变成政府危机管理的革新契机,已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与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各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公共危机已趋于常态,政府作为行政主体,不仅从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失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又是政府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新矛盾的出现,只有更新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和灵活性,才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政府形象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公共危机与政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指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官员形象、政府形象的维护都面临巨大挑战。据统计,被查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4,(28):14-14
正前不久,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评选出"形象最差官员",引发关注。不可否认,由于官员形象缺乏分类管理,也导致了部分群众以偏概全,对公务员群体的整体形象产生误解。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改变这一误解,需对官员形象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应琛 《领导文萃》2013,(8):78-81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为中国官员形象把了把脉。该报告指出,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为五个高危官员群体,而官员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被概括为:性丑闻、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和被假冒。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各种危机相应而生。在危机背景下,提升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演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地方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与责任政府为切入点,论证提升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发布《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对2012年媒体公开报道的近200个典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性丑闻"、"露巨富"是2012年影响官员形象最突出的两大因素,也正在成为反腐新切入口比如,2012年因不雅视频曝光的雷政富已被查出涉嫌工程贪腐。因1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1):28-29
正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及2013年统计公报数据,在涉及民生领域,很多省份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尚不理想,有的距2013年年初制定的规划目标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居民收入、房价调控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省份"不及格"综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数据,2013年全国有22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其中陕西、甘肃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年初目标4个百分点,另有13个省份增速低于年初目标值1个百分点(以上)。有9个省份实现了既定目标,其中广东、河南、上海、天津、西藏和浙江6省市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2.
荣利萍 《决策与信息》2013,(10):106-107
本文探析了官员群体的形象危机事件频发易发原因,指出了官员群体的形象危机事件频出后果,重点阐述了新时期政府官员如何展现新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南方多个城市引发暴雪危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涉及到交通运输、煤电供给、邮电通讯等方面,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危机,有效地维护了公众利益。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在应对暴雪灾害中的行为,提出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而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新媒体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使得一旦出现各种危机事件,其传播速度越发迅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塑造政府形象,就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才可以使政府形象得到保证。本文将详细阐述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塑造政府形象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背景人们把针对政府的骚乱、冲突,与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冲突、技术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统统纳入公共危机范畴。上述现象有其共性,并且有十分重要的共性。但是,研究针对政府的危机与其他公共危机的区别和关系有充分的必要性:一是两者对政府的利害关系迥然不同。直接针对政府的危机或突发事件,直接损害着政府的权威形象,而其他公共危机对政府权威形象可能毫发无损,政府处置得当反而可以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行政组织形象是政府本身一项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财富,是政府有效运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退让作为一种危机管理中的疏导模式,对于唤起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恢复并重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良好的维护促进作用。政府在危机公关中必须善于运用这一模式进行疏导沟通和形象重塑。  相似文献   

17.
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地震到西南旱灾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接连不断。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处理社会危机事件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面对层出不穷、类型各异的危机事件,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和能力是防止、解决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裴乐 《领导科学》2012,(8):27-30
现代社会消除了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大量不稳定因素,却带来了新的风险,人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公共危机的威胁。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突出了信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映出政府的执政理念,其中城市政府信用尤为重要。由于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作用范围早已超出了其自身,政府应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认识和应对信用危机。信用危机冲击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当明确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概念,把握其构成,进而力图从信用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城市政府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营造健康的信用文化,建立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政府形象,赢得市民的信任、支持、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扮演着"主导者"的重要责任,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仍存着许多不足,需通过完善立法、强化责任、加强教育等措施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32):14-15
案例背景 广东是全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聚集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珠海、佛山等地中小企业普遍出现倒闭潮.为此,广东省提出“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政府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得到提升。但与形势发展和企业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