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重视。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以及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心内容。第二,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恶意糟踏和破坏,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对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及其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歪曲和篡改,这  相似文献   

3.
<正> 毛泽东同志1937年8月撰写的《矛盾论》,是一部伟大的辩证法著作。这部著作深刻地论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特别是在全面展开对立统一规律内容和系统论述矛盾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思想,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最近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人认  相似文献   

4.
论矛盾群     
李卓  张光成  张宏杰 《理论界》2006,4(10):157-158
现行的辩证法体系、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僵化理解,以及对现代科学对哲学带来的丰富养料的不能正确消化,影响了对对立统一体系理解的深化。本文认为:如列宁、毛泽东一直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核心。从这一核心来理解作为辩证法特征的普遍联系,这普遍联系事实上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矛盾群--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多层次的、无限伸展的矛盾群。而我们本文讨论的矛盾群,只是对决定事物性质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本文对矛盾群的提出打破了抽象地、直观的、孤立地理解矛盾的状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更符合矛盾存在的辩证状况的。  相似文献   

5.
矛盾结构的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的根本规律。列宁认为,这条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选集》第2卷第711,608页)毛主席在《矛盾论》等著作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是指导我们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对于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左倾错误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根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对立面的统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有没有个“实质”的问题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列宁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一个深刻总结。列宁在作出这一论断的同时又指出:“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挥。” 毛泽东十分重视列宁的这个思想,他在《矛盾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这个思想,并作了重要“发挥”。比如,他第一次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论和“矛盾双方必分主次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这就把研究重点深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革命深入发展时期,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不仅用对立统一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而且把对立统一规律的学说运用于哲学本身,提出了“两个对子”的光辉论断。毛主席指出:“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东西,叫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相互斗争的。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我们公开承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于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从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讨。因此,对如何理解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现在仅就矛盾双方是否都有新旧之分的问题,它是否具有普遍原理的意义的问题,提出点看法。一什么是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恩格斯说:“同一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理论中,矛盾规律被称之为“一切辩证法的源泉”、“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列宁则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核心,他在列举了辩证法诸要素的同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与发挥”。列宁在世时没有能完成这一研究,对辩证法核心的说明与发挥是由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来完成的。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全部研究成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阐发。在《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一分为二”被认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最精确的表述,几乎成了定论。然而,真是这样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最后再看看林彪、“四人帮”在“一分为二”问题上造成的混乱及其危害。一九一四年,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写道:“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列宁的这一论述,是对立统一规律提出的直接来源。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指出“辩汪法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讲过:对自然界到处盛行的两极对大及其相互转化“这样的一种认识,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又在该书正文中专门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时讲过:“马克思所使闸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 人们从这两段论述中得出了恩格斯既讲过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又讲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这样的结论。由此出发,不仅引起了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还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争论,而且引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和争论。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欧式辩证法,即“三论”辩证法、包括三大规律,迄今已过去两个世纪.时代实践的主题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从东方哲学智慧中加以完善补充.黑格尔在讲对立统一规律时,只讲“对立矛盾”范畴,不讲“和谐”范畴.需要从中国哲学“和谐”范畴中,升华出辩证法第五条规律-“和谐对立交替律”.“矛盾”是发展的绝对动力;“和谐”是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相对动力,即第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对立统一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同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但是,它们的内容性质、地位和作用却是有着明显差别的.我国哲学界已经正确地指出:辩证法只有一个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而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展开和表现,相对于对立统一规律来说它们属于“非根本规律”、“派生规律”、“具体规律”等等.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即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分别是两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通常定义是不明确的 通常人们给对立统一规律所下的定义大致是这样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双重关系: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这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这是相对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前进。 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明确的,因为它没有揭示出矛盾的真实含义,没有表达出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二、对立统一规律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认识的规律。这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阐发的一个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原则性观点。可是,这一观点至今仍不能为一些人所理解。他们认为,列宁关于“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这句话的前半句,即“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或说“一分为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提法有些绝对化,缺乏分析,背离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这种看法是把一分为二简单化、模式化了。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毛泽东同志用一分为二来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而,这对于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有益处的。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和宣传中,对一分为二的多样化形式讲得比较少,理论上的概括也很不够。一提起一分为二就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是一部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全面、系统、深刻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著作。它对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作了全面地展开说明,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关于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矛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它的核心是矛盾学说,因此,普遍联系和矛盾的关系如何,理当成为辩证法研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明确普遍联系和矛盾范畴的性质及其内涵的规定,“联系”与辩证法中所有其他范畴的关系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说明,建立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普遍联系与矛盾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时间沿用着一种说法;联系就是矛盾,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事物内部诸要素的联系,则是它内部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列宁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采取了“斗争”而抛掉了“统一,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后果。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而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同斯大林产生分歧。苏联《简明哲学辞典》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不能应用于“根本对立的现象”,这就是否认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讨论,实质是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杨献珍同志说他从来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不符事实,因为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不但断言只有唯心主义者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且断然否认思维和存在可以有“同一”的关系。他提出矛盾和的同一性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混为一谈”,这实际是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认思维和存在之间有矛盾的同一性。在“合二而一”问题上批杨献珍同志是错误的。用“一分为二”否认“合二而一”,就阉割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承认“分”而否认“合”,只承认斗争而否认联合,这样就产生了“斗争哲学”,它是“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