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辉 《理论界》2010,(3):201-204
本文概述了21世纪初国际环境的特点,分析了这种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利弊影响,认为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从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确定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据是科学的、合理的。最后针对利弊共存的国际环境,从多边外交、大国外交、睦邻外交、经济外交、热点外交、军事外交、总体外交、情感外交等八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所应采取的具体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国际环境对一国对外战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新世纪初,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新变化,这必然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对外战略。顺应国际环境变化,新世纪初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应选择既现实合理又积极进取的“合作参与、有所作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 2 1世纪初经济特区作用和功能的新定位 ,以及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考和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性经济交往中 ,发展中国家的“先天不足”注定它们要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的全球化挑战和承担更大的经济风险。于中国而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仍在探索之中 ,体制转轨所暴露的金融安全问题及所引发的就业问题 ,在世界产业水平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及所引发的对外依赖度偏高等状况 ,影响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速度与规模。但是 ,随着对外开放的速度加快 ,力度加大 ,中国所面临的全球化的挑战更大 ,对外开放战略需要在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贺丰 《江汉论坛》2003,2(9):40-42
在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氛围里,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现实中,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共产党人被迫“一边倒”,当国际政治格局分化、重组时,毛泽东在实践中突破,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从而团结了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因此实现了进入联合国的历史性突破,完成了中美僵局的破冰之履,赢得了良好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安全环境。在此条件下,就如何实践以国家现代化为立足点的对外开放战略,毛泽东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毛泽东从来不主张闭关锁国,他毕生都在为国富民强而实践其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思考 ,认为 :1 从总体和长远来看 ,我国西部对外开放应立足于亚欧大陆 ;2 从区域分工上看 ,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应主要面向中亚和独联体 ,并向西亚和欧洲拓展 ,西南地区应主要面向南亚、东南亚 ,并向非洲拓展 ;3 参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国际开发与合作对我国西部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4 目前 ,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亟需转变思想观念 :其一 ,摒弃内陆封闭型思想 ,树立开放前沿意识 ;其二 ,用长远利益观取代短期利益观 ,用战略性规划统率对外开放行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但同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就"十二五"时期乃至其后更长时期青海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我国农民生活贫困之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  张驰 《广西社会科学》2006,24(9):106-10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兴衰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兴衰。20世纪初,由于我国农村灾祸频繁、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土地高度集中及农田荒弃,导致农村原有社会秩序失控,农村积重难返,农民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初中国文学启蒙意识之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芒 《江汉论坛》2003,10(10):79-82
与中国近代启蒙社会文化思潮不同,近代启蒙文学思潮兴盛较晚,同时其科技、政治及伦理诸层面的觉醒也呈现为共时性存在,以互缠互动的审美方式推动着启蒙意识逐步深入,并在深层文化结构上与五四启蒙思潮相接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 ,中国实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 :2 0世纪前十年 ,由于受实业救国思潮、清末“新政”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实业获得快速发展 ;但辛亥革命后的混乱政治局面使实业发展暂时陷入低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使民族资本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战后我国的民族工业一度陷入困境 ,但并不是没有机会获得发展。 2 0世纪初中国实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一直呈向上发展势头的。对这一时期的实业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其成因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变迁状况以及这些变迁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依据 ,进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必须与其所处的国际体系相联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际体系的变化,中国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地缘发展战略:朝贡机制下不带任何征服性质的地缘发展战略;条约机制下的"封闭式"地缘发展战略;冷战机制下的"一边倒"战略和"多边"地缘战略。对于冷战后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应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东亚地区和亚大地区),以一种"非零整和"思维来观察和分析,唯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的发展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条件下,为真实而科学地重视、挖掘、弘扬与阐释中国文化与学术所独具的特性和优点,并使之深入大众、实现学术的现代化和世界化,有赖于当代汉字学、训诂学的前驱作用,有赖于当代中国文字训诂学的革新和发展。为了实现其革新和发展,一要切实而深刻地还原,二要整体而贯通地表达。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与深化,中国外语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外语政策与体制的深入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外语教育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契机中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已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体制与结构,但问题犹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情况,以及前15年的预测,分析预测基本观点正确,把握住了未来世界经济大趋势,对我国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即开始构筑面向21世纪的安全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不仅努力加强自身防务,而且,增加军费,转变防务模式和战略思想,使日本军事战略具有了危险的进攻倾向;并努力通过日美安保体制的法制化、加强日美军事合作来巩固日美安保体制;重视安全外交,既把它作为维护本国、地区和世界安全的重要手段,又想借助美国争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导权。这些活动促进了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令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忧虑不安,牵制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的回归--转型中的新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初的中国文学正经历着意识形态的回归。许多作家不再像上世纪末一样对现实表示冷漠和回避,而是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注意识和批判精神,而且,作家们的政治意识更加明确,不同思想、利益的创作代言和思想冲突色彩更为明显。意识形态的回归与世纪之交的辞旧迎新有关系,更与世纪初发生的几件大事有关。这一回归有充分的积极意义,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作50年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和内蕴的,经历了两大历史阶段,四个发展环节,是被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胜利证明了的正确方针,是党在西藏如何走向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长期探索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成果.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形而上("道")和形而下("器")之矛盾,是数码游戏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表现在游戏产品哲学化和实用化的不同要求、游戏观念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不同定位、游戏开发文化与技术的不同约束等方面。21世纪西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水安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资源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对那些水资源紧张的国家和地区来说 ,水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同时也是影响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 ,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急剧增长 ,水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 ,全球水资源危机加剧。在未来的 2 0年里 ,人类对水的需求将增加 40 %左右 ,到 2 0 2 5年 ,世界上只有 1/ 4的国家有足够的饮用水 ① 。因为水源缺乏 ,很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在世界许多地区 ,人类对水源的需求与实际供水能力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理想与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龙海 《北方论丛》2003,(1):110-113
建设一流大学是实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学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进一步加深理解办好一流大学的理念,明确建设一流大学的理想与目标,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