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发展广泛流行的运营模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之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使企业获得最佳收益,笔者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实际,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中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两大要点简述见解.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战略显得更加重要。因此 ,必须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以进一步促进这一战略的实施 ,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一、以人为本企管战略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人是实践的主体 ;从生产要素分析 ,人是诸要素中决定性的因素 ;从企业属性来考查 ,人是企业的核心。1、人是实践的主体。不管什么形式的企业 ,都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所谓实践 ,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自现代企业诞生以来,已经总结出了五种管理思想理论体系,即:系统管理原理,管理职能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权变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文化管理则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软硬结合,刚柔并济。企业的硬管理指的是执行规章制度,实行定额计件,以及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监控和行政使命等刚性管理;软管理指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育共同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变革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和理论依据,应当在发展观与管理观的统一中,在人的最高目的与管理的最终目标的统一中思考管理观念变革问题。现代管理理论虽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在主导精神上仍然是以物为本的。只有不仅把人作为手段而且作为目的、作为管理价值的最高追求,只有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观,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改革和调整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结构调整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以简要阐述。 一、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人是实施企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企业调整能否顺利和取得成功的一项不可缺的重要工作,必须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的潜能作为中心任务。在现实的经济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原则方法上都要体现人为核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于人的地位、人的使用、人的组织、人的培养、人的保护、人的激励方式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刻地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特征。老子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许多惊人的契合,同时对于丰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人的建设,发掘人的潜在创造力,并且使之转化为贡献。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动态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使激励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领导者推动激励创新是必然选择.领导者在实施激励创新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意做好以下工作:关心人的需要,尤其是了解人的优势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制定激励政策;关注组织成员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促进组织成员自我激励等.  相似文献   

9.
企业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情感需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质、作用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锐生 《学术研究》2008,1(2):65-68
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源头是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其中,价值论的人本主义(人是目的等)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把以人为本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过程,标志着文明与人道进入当代企业管理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文化刚进入中国时面临一个理论障碍:马克思主义者能否认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关键在于:澄清马克思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同与异.作为具体范畴的以人为本不可以抽象地对待.在理解和运用时,要注意它的不同层次和语境.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理解现代社会团结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点。他认为,友爱为一切人所需要,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友爱有三种原因:善、有用和令人愉悦。友爱是相互的,友爱实现于友爱的活动中。在不同的政体中,友爱也不同。政治的友爱是对共同利益有共同认识,并采取共同行动以实现之。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并不矛盾,因为朋友是另一个自己,而且,关心自己与关心朋友都是要求生活服从理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1."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尊重每一个员工.人类社会从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级,突出的一个标志就是人的权利越来越得到尊重,尤其是占大多数的、拥有财富少的、社会地位低的人的权利越来越得到尊重.现代管理学把人看成目的,认为人本身就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这种看法更多地体现了管理对人的尊重.管理者对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的地位越来越得到提高,人权就越来越得到尊重.因此,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时代,对以人为本的第一个理解和要求就是尊重人.  相似文献   

13.
丛解有 《理论界》2000,(5):17-18
企业的生死存亡 ,决定于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则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企业人才。优秀的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中最活跃的因素 ,树立人才首位意识 ,实施“人才管理工程”是企业的燃眉之急。一、打破旧的人事制度 ,实施人事制度创新第一、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在现代经济的条件下 ,管理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两翼 ,而这无疑都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外在表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就是以人事制度的不断创新 ,求解于人的智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国有企业人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人力资源缺乏 ,等、靠、要的观念 ,仍根深…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体现了儒家注重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将其精髓引入薪酬激励理论,以此设计出薪酬激励模式,对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及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立足人文关怀,解放全人类.从"人的自由发展"到"为人民服务",从实现"共同致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始终立足人本身,关心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葆有了不断发展的活力.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尝式研究"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内涵,厘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人的自由理论"的本质,进而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化的人的自由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实践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立足点、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内部营销(IM)与人力资源管理(HR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锡元 《江汉论坛》2004,(10):60-62
内部营销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将营销思想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开展企业内部营销,归根结底是HR部门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虚拟的专业服务公司”,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这样,有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9.
企业管理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成败的影响因素很多,它不仅取决于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而且更关键的决定因素是人。企业管理者必须积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容、方法,才能有效地实施现代管理,使企业与职工形成良好的人性化关系,形成企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中国企业才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略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所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形势,要求它的管理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对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使之相辅相成的一种管理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发展,目标是形成刚柔相济、高效和谐的管理局面.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主与法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