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虽然历史上的傣族封建统治并未实行政教合一,但佛教深入到傣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傣族社会的法律制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从佛教与领主制政权的关系、封建法律对佛教的特别保护、佛教戒律对人们行为所起的规范作用、佛教与诉讼审判制度,以及佛教与处罚手段等方面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是由西周的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发展而来的。在西周的封建领主制下,土地所有权采取了在封建领主阶级内部逐级分割所有的方式,即:全部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土地又通过逐级分封的办法,由各级领主世袭占有,从而使各级领主具有实际上的土地部分所有权。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下,最后交由农民耕种的土地分为公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一)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老挝都处在封建领主制阶段,实行土地国有即王有制,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二)老挝封建领主制的特点主要是:1.在土地国有制下,各阶层有条件的领有、占有和使用土地;2.村社成员即农奴在定期调整分配的基础上平均使用土地,地租和赋税合而为一;3.寺院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由村社成员耕种,寺院的经济关系成为整个封建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土地兼宗教性和封建性于一身,佛界的权力和世俗的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三)领主分封制是当时老挝国家分裂、衰败的主要原因,对后来老挝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1953年12月至1959年2月,我在云南民族调查组参加了武定、禄劝、元谋等县(以下简称武定地区)彝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在基本上完成了近、现代调查之后,又将调查的上限适当地向上推移,对于明末至清末这一段历史时期中有关封建领主制的若干问题作了重点调查。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又调查了金沙江边的一些傣族村寨,这些村寨也属于彝族领主;而且直到解放以前,这些村寨保留的领主制残余比彝族村寨还要多。此外,我们还收集了一些摩崖、碑志、石刻、壁画等资料,调查了一些遗址,这些资料和遗址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武定地区领主制度的情况。1959年3月至7月,我在楚雄参加编修彝族简史、简志的期间以及回到北京以后,又曾结合文献将前此调查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在这里,我想就武定彝族地区的封建领主所有制及其破坏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 北宋初,特别是(口角)厮啰政权时期,青海境的吐蕃人中,封建领主制已取代奴隶制居于主导地位。北宋末年,宋王朝对河湟地区实施了近30年的统治,并向这一地区迁来了一批汉族农民。北宋的封建地主制经济制度对河湟吐蕃人产生了强烈影响,以至数万户吐蕃人“愿比内地”,即情愿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期间,青海东部租佃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弱化,但尽管如此,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金和西夏统治河湟时,生产方式大体保持了北宋末的水平。至于河湟农业区以外的广大地区,长期以来以游牧为生,受汉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影响相对微弱,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仍盛行部落领主制,部落属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相似文献   

6.
李亚农同志最近发表了新著《中国的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一书,內容是和他过去四部著作——《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氏的前封建制》、《西周与东周》连贯的。有许多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他自已的看法,同时重点的探讨了中国历史上领主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十年以来,著者陆续发表了五本著作,即《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西周与东周》、《中国的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等,其目的在于依照一般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划分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并尽可能依照具体的史料来阐述各阶段的人民的生活情况。经过十年的努力,著者认为自己总算替四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划了一个框框。至于这个框框是否比他人划的框框更圆一些?结论就不应该由著者来做,而是应该让读者来做了。(中略,省略部份仍保存于《欣然斋史论集》中——著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是一部以笺证体裁研究云南古代彝族罗婺部酋长及其后裔武定凤氏历史的传著,它在校点、笺证清代著名学者檀萃所撰《武定凤氏本末》的基础上,对彝族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考释、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论证,清楚地阐述了云南武定、禄劝一带,自南宋淳熙年间的罗婺部至清朝乾隆年间武定直隶州彝族土司的兴衰史。《笺证》把武定凤氏兴衰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置于彝族史、云南地方史的大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元明时期武定的彝族社会已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凤氏祖辈担任土官,领有封建王朝授予的领地,剥削和榨取农奴(“蛮民”),这就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武定地区彝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形态,充实了彝族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封建领主制社会这一重要环节,丰富了彝族史研究的内容,从微观研究的角度扩大了彝族史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9.
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概述──兼评《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黄修义云南武定彝族土司制,是彝族地区两种土司制类型之一的乌蒙地区封建领主土司制的典型代表。[1]其土司是宋代罗婺部酋长的后裔,元明时为凤氏,势力强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实行“改...  相似文献   

10.
政治道德是人类社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元代以来,丽江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体系,木氏家族成为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土司制度形成后,纳西族进入了封建领主经济时代。在长达470多年的统治中,木氏土司形成了忠君爱国、以和为贵、保境安民的政治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1.
黄显松 《学术探索》2007,(5):123-127
西双版纳傣族人生礼仪、日常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水文化现象和傣族水文化的内涵,揭示了傣族生活中水如何从物质文化向影响傣族民族性格、观念、信仰的非物质文化的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基础上建立的封建礼仪制度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实现封建宗法统治的有力工具。秦汉以来,各代封建统治者无不注重修订仪利,发挥其中尊君抑臣精神,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传统礼制所极力宣扬的男尊女卑、君君臣臣思想,无疑是武则天执政的极大障碍。但她却能够巧妙地克服障碍并进而利用礼仪制度来为她的统治服务。其政治手段之高明令人赞叹。武则天是怎样利用礼仪活动来为她的统治服务的呢?以下,我们对武则天时代(从光宅元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到神龙元年中宗复辟)的礼仪制度上的一些重大举…  相似文献   

13.
雪山顶上红光灿烂, 是因为太阳的光辉照耀; 藏族人民歌声不断, 是因为千年的奴隶把身翻。 —— 《雪山顶上》 一 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聪明、纯朴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具有高度的音乐才能,所以被称之为“诗歌的民族”。但在解放以前,在那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西藏是一座人间地狱,三大领主象大山一样压在人民头上,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全被领主霸占了,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藏族人民受尽了剥削和压迫,被当作“会说话的牲口”,不仅吃不饱穿不暧,而且连唱歌的自由都没有,如果唱的歌不留神被领主听见了,就会遭到监禁、挖眼、割舌、抽脚筋、剁手脚甚  相似文献   

14.
西藏传统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和畜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畜牧业都依赖于土地,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基本情况是:在中央封建王朝授予的权力下,西藏地方政府或其他直属中央的封建统治者掌握了西藏土地的实际控制权,他们再把全部土地分配给僧、俗领主及这些领主共同组成的官府,由这三种领主分别管理和经营。这就是西藏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三大领主在对土地垄断性占有的同时,还迫使所有农奴与他们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从而为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  相似文献   

15.
西藏封建领主经济源于吐蕃奴隶制崩溃后,历经僧俗领主结合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元朝在此基础上分封始推行领主土地占有制。至清朝确立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实行以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体制,加强喇章在政府中的权势。清以中央集权制将喇章的政治、经济纳入噶厦内,实施政治上统一经济上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蒙古汗王固始汗统治西藏,并建立第巴政府,以五世达赖喇章职员为政府长官,时地方政权是蒙藏统治者通过第巴政府联合掌政。达赖圆寂后,蒙藏争权第巴被杀,清朝委任世俗领主总揽政权,逐与僧侣集团矛盾。清朝授七世达赖掌政,以驻藏大臣和达赖为最高首领,由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清朝通过该体制施以中央集权促进西藏封建农奴制封建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从西周到鸦片战争,一直是封建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这一生产方式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即: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生产方式阶段.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变革时期.当时,铁制工具的应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兴的地主阶级取代封建领主的统治地位,买卖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土地私有制,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形式,这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新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新兴阶级的壮大,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新的理论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较为集中地记载在《论语》之中,他的经济思想就是其理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这本《傣族谚语》,是长期工作、生活在傣族地区的高立士同志(现为云南民族学院副研究员)搜集、整理、编译出来的。在全面、系统地搜到的大量谚语资料的基础上,精选了1848则,既有民间口头流传的谚语,又有古傣文(经书)典籍著录的警句,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以简练而富有意义的语言,反映了傣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面貌,总结了傣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通过这些谚语,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傣族社  相似文献   

19.
(一) 元代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封建领主经济居于统治地位。明代随着“土流并存”①政策的推行,社会生产的发展,贵州才开始出现封建的地主经济。明末清初,李定国等人率领的大西军进入贵州,在领导西南各族人民进行反清斗争并限制地主剥削的同时,鼓励民间垦殖,开矿和贸易,给贵州封建领主经济以极大的冲击,为贵州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清王朝统一贵州后,黔省境内的土司、土目仍是本地区的土地所有者,这种土司土地所有制有如下表现和特点: 第一,由于土司职位世代沿袭,使他们比较稳定地占有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和山林。如黔西北的“(亻罗)倮族”(彝族),“其巨室尚拥数十百里之地,人民数万,田租万千石,羊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封建统治中的“两君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以建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政权稳定而闻名于世。本文拟从“两君制”统治形式入手,探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组成、统治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一、“两君制”:封建家天下统治的基本政治形式。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采取“两君制”的统治形式,封建政治思想家、史学家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