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与韩信受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人生价值观“富为上,贵次之”的影响,为求富贵投身到农民起义军中。韩信到汉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也向刘邦邀王邀地。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刘邦则用夺权与徙地等方式对韩信加以防范。韩信降为淮阴候后,心态失去平衡,准备谋反,应给予否定。  相似文献   

2.
刘邦用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用才论谢元鲤汉高祖刘邦由一介亭长做了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后,在与大臣们讨论其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得失时,王陵等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因而从项羽手中取得了天下。对此,刘邦认为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夫运筹策帷帐...  相似文献   

3.
奏亡之际.楚强汉弱。刘邦鉴于彭城之败,施“造势”战略.终诛灭项羽,创立汉朝,其战略思想,浑慎完密.本文试予剖析。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思想,以公元前二五年汉军彭城之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公元前二七年.在刘邦屈就汉中,怨恨项羽之时.萧何根据。今众不如,百战百败”的实际情况;提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之策①.不久韩信又指出.项羽“其强可弱\建议刘邦“举而东”定“三秦”.“东向争权天下”.萧、韩的这些策划,为刘邦所采用,成为了楚汉战争前期刘邦的战略思想(以下简称“前期战略”)。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刘邦与朱元璋治国方策误区比较江心力朱元璋和刘邦同属于布衣天子这一类型①。两人的成功为许多前辈学者称述,然而对于二者治国方略与具体政策的误区及其比较却少人问津。轻田租重商税与重本抑末——经济方策误区经济方策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治国方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朱...  相似文献   

5.
黄凤金 《快乐青春》2011,(1):46-46,55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的,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  相似文献   

6.
吕后(公元前二四一——一八○年),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刘邦在世时,吕后“佐高祖定天下”;刘邦去世后,她主持朝政十五年,继续推行法家路线和政策,巩固和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苏俊林 《船山学刊》2013,(1):148-154
从“武关之屠”到“废丘之降”,是关中秦人逐渐归附刘邦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武力抵抗、选择新主和最终归附三个阶段。秦人归附刘邦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刘邦武力征服和恩惠收服并举;秦国传统权威的丧失;秦人的顺从性格;竞争对手的战略失误与相续败亡等。  相似文献   

8.
人才政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沿海开放城市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城市经济的发展的程度不同,人才政策的力度不同,但其人才政策的取向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转换人才观念,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避免,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国际间的斗争是经济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21世纪里,谁能在高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方面经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王朝的整个政治结构与权力运作,是围绕着皇帝和各级官吏发展起来的。皇权又是封建王朝基本权力的渊源。皇权的表现形式,既有其各级政府机沟内部的决策运作,也有令其臣民望而敬畏服从的外部象征c二者互为表里。互相配合,形成封建王朝政治的核心。本文拟对皇权的外部象征作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一、都城与宫室都城与宫室是皇权最重要的外部象征之一。西汉初年,刘邦与项羽争战时。丞相萧何留守长安,修建未央宫,立东阈、北闭、前殿、武库等宏大建筑。刘邦返长安,见其壮丽,很不高兴,对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来…  相似文献   

10.
选拔人才重在“知人”,“知人”方能“善用”。如何“知人”在于平时善于观察,“善用”则是使人才各得其所,用其所长。“知人”并“善用”是许多事业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西汉刘邦,自幼并没有读过多少书,长期的南征北战,使他从实践中增长了许多见识。在刘邦临终时,曾对谁能担任相国说过大体符合后来历史实际的话。吕后问道:“陛下百岁以后,萧相国(萧何)的接替人谁最为合适?”刘邦答:“曹参”。再问其次,刘邦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比较憨厚,陈平可以协助他。陈平智谋有余,却难以独任。周勃待人诚恳,能宽容,比较厚道,却少文才,性格举止文雅安静方面有所不足,能安刘氏的人定必是周勃,宜叫他担任太尉(掌兵)”。汉初,张良、萧何,韩信人称三杰,三杰能为刘邦所用,终于平定天下,刘邦可谓“知人”。  相似文献   

11.
项羽入关后施行削弱刘邦的战略,通过迫其称臣、迁其汉中、削其军队等一系列举措,极力压缩刘邦战略发展空间,楚汉双方因此得以维持一年多的相对和平。而随着项羽东归,失去武力护佑的"弱刘"战略,最终因民心向背而为刘邦破解。考证项羽集团所推行的"弱刘"战略,还有助于厘清相对模糊的历史细节,比如鸿门宴事件中,项伯应是衔命谈判的使者而非告密者,刘邦受封后即赴南郑就国,并非于四月和诸侯一起罢兵戏下。  相似文献   

12.
陈平避祸     
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建立西汉后,他曾官至丞相。在陈平投奔刘邦之前,有一次,他到一个荒凉的渡口乘船渡河。撑船的船家见他衣饰华美,且一人独行,猜测他一定是个逃亡的将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建国前后所推行的政策,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意识的仿效?如果朱元璋确系有意效法刘邦,那么他为什么要效法?这种效法有何利弊?本文拟作一探索。一和历史上一切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朱元璋参加起义的动机是为了求生存,他是被迫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的,并不像一些封建文人在朱称帝后吹捧的那样,似乎他自幼  相似文献   

14.
《新语》,是汉兴第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陆贾,楚国人。楚汉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外交家。秦末大乱,陆贾以客从刘邦,待命帐下,南征北战,备受赏识,居左右,参与策划军政大事。汉兴,陆贾数有大功于汉,特别是在汉初的政策转变中,陆贾是唯一从理论上作出贡献的开国元臣,他的理论贡献即是《新语》。汉初乃布衣将相之局,君臣起于草莽,多出身低微。刘邦不好儒,竟然溺  相似文献   

15.
闽越国,系百越族群中的一支──闽越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闽越虽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是一个实体,有本族的封王和封君。但见诸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正式立国,则始自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是年,汉高祖刘邦封立故越王勾践之后裔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东越王金善反汉叛乱。为汉武帝所遣的四路大军平定,徙其民于江淮间,闽越国灭,历时九十二年。文献记载确凿。《史记》、《汉书》均有传。但是对问越国的王位传承和世系,文献记载不详,缺漏很大。后世从未有人作专门考订和研究,有…  相似文献   

16.
南京政府从1927年建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10年间的留学教育政策,主要是严格选派标准;加强组织管理;采取不同的派遣途径,以解决留学经费的不足和各方面对人才的需要。这些政策较之清末民初的留学教育更为制度化,对于提高留学质量,推动留学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其严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刘邦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一个有着不朽建树的封建帝王。但是,他却不能跻入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殿堂。在数以百计的有关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著作中,刘邦从来就不是学者们注意的对象。这是因为刘邦的思想没有用著作表述出体系,所以谁也没有兴趣去采掘这一可能没有任何收获的贫矿。但是,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功业的伟大人物,刘邦却有着他自己的虽然不成体系然而又极富个性特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国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政策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金浩  白敏植 《河北学刊》2001,21(6):121-125
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对人才的竞争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陆续出台各自的人才政策。为了对国外人才开发政策有一整体了解 ,本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对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翦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范天成西安教育学院语言文学系秦亡汉兴之际,曾产生两支震烁古今的楚声短歌: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①。在秦末历史舞台上,项羽和刘邦扮演了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灭秦之后,又为争夺天下...  相似文献   

20.
"强干弱枝"政策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都采取了"强干弱枝"政策,其共同点是都曾迁徙豪强。而汉代"强干弱枝"的新特点是削弱宗藩的势力,汉初高祖刘邦就曾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宗藩的力量,《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有关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经过文、景、武三代的努力,宗藩终于降而与富户无异,对中央构不成任何威胁。但这一政策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它的反面,最终"本末具弱",外戚王莽取代了西汉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