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35~59周岁的城镇中青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对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在单位处于中层职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迟退休意愿更强;人力资本状况、年龄、工作满意度对延迟退休意愿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事业单位职工在不同情况下对延迟退休的态度的变化,在相关理论基础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对职工延迟退休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以政策实施的对象为研究目标,立足于个体意愿,以788名事业单位职工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个体特征、经济因素、工作因素与制度因素对职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退休年龄、工龄、升职空间和继续工作意愿与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退休后社会保障外收入则与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的双重视角提供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和依据。社会保障视角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和代际公平性是推行延迟退休的主要动因;劳动力市场视角表明,延迟退休与老年人就业和中青年就业直接关联。我国延迟退休方案设计应加强代际公平性的考量,配套有利于老年劳动者就业的社会政策,更快提高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富激励效应与延迟退休问题备受关注。财富激励能否影响延迟退休行为?采用2000—2012年A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的个人微观数据,利用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证实了不同参数设定下的养老保险制度均存在负向的财富激励。发现这种负向的财富激励对延迟退休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利用改革后收入水平分类的数据,进一步发现:受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约束,低收入人群更倾向于延迟退休;此外,负向财富激励的减弱更容易促使较高收入女性延迟退休。据此,分析了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并指出须在尽量减弱或消除负向财富激励的同时,对不同收入、性别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及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14,(3):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及延迟退休年龄。《决定》不仅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且对这一任务的要求是"研究"制定。渐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需要更广泛的共识。今天,延迟退休,已不再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此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延迟退休"再次摆在了公众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个体生命周期三阶段(成长期、工作期、退休期)的划分,分析延迟退休与生命周期结构变动、个体工作权益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工作起始时间推迟的背景下,"固化"的退休年龄加剧了生命周期结构的扭曲程度,而延迟退休则是顺应生命周期结构变化的结果;延迟退休通过保障个体工作年限,能够有效降低生命周期赤字、保障个体工作权益,从而增强个体收入积累,提升代内、代际支持能力。研究结果为理解延迟退休做出了补充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调整养老金收支平衡的5个制度参数:覆盖率、缴费率、替代率、个人账户的给付系数、退休年龄,指出延迟退休是这5个可调节的制度参数中缓解养老金压力最有效的参数,并分析指出延迟退休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与延迟退休和生育率关系相互割裂的传统认知不同,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延迟退休通过削弱祖辈对孙辈的照料支持而降低生育率的路径,将生育率视为内生变量引入“代际交叠”模型,同时考虑死亡、偏好的影响.本文认为,推迟退休年限和生育率的关系并非线性;生育率随推迟退休年限的提高而递减但递减幅度逐渐减小并趋于收敛.在托幼服务尚不完善的当下,延迟退休政策将可能进一步加剧低生育率危机.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围绕延迟退休与社会公平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观点截然对立。延迟退休对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是不同的,加之这个问题处于理论与现实、学科与学科的交会区,由此引起的观念碰撞和争论,有利于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降低决策成本。我们认为,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范畴,延迟退休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和养老金制度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任何延退政策都不可能对所有人都绝对公平;而且延迟退休中的公平问题又有效率意义上的和伦理意义上的两个向度。应该理性看待延迟退休中的公平问题,以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舆论导向,促进最大程度的社会合意的达成,促进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政策被提上我国政府的议事日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及严重少子化共存,当前就业压力不减,但是2012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首次出现了下降,这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我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保障事业的需要,各种因素制约着延迟退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且特别需要我们想办法去缓解延迟退休对适龄劳动者就业的影响,所以,延迟退休政策不能一步到位,只能是"渐进式"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韩国养老金制度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利用韩国老年劳动力面板数据对这一影响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与公共养老金制度相关的前瞻性激励措施对退休概率有显著影响;其次,年长雇员对延迟退休带来的额外收入和增加的养老金待遇更感兴趣,而非对更多养老金财富带来的经济收益更感兴趣;再次,子女给父母的收入转移对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低生育率提高了缓解老年贫困和保持养老金稳定的难度。韩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延迟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为客观看待我国低生育现象及提高生育率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分别提出要“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和“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中国延迟退休政策过程中,企业和员工的主体角色常被忽视,拟施行的延迟退休方案又往往柔性不足且针对性不强。在梳理国内外企业组织与员工层面的延迟退休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实施延迟退休对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影响、共因及引导政策,结果发现:就学术层面而言,整体上缺乏对企业管理者、雇主的延迟退休态度、意愿或行为的研究;就国家层面而言,延迟退休不仅需要做好政策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企业、员工的客观实情和利益诉求;就组织层面而言,退休政策、组织规模、组织文化与氛围、人力资源战略与实践体系、年长职工管理能力、人职匹配管理等因素显著影响年长员工的退休决策;就员工层面而言,职业目标实现度、感知组织支持、领导风格、职业生涯周期、工作压力、工作动机、自主时间安排、工作满意度、工作价值与意义等因素也显著影响年长员工的退休决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延迟退休的方案受到关注。以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退休方案。重点探讨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如延迟退休的最佳时点、目标年龄、最佳速度,并在此基础上为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设计出动态、弹性、渐进性的延迟方案。  相似文献   

14.
调整退休年龄是关乎劳动者退休权益的政策改革,需要深入了解劳动者的退休意愿与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我国十省市的调查数据,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调查样本中,退休意愿为按时退休、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比例分别为57.4%、36.6%和6.1%;(2)在个人特征方面,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年龄越小、健康越差、学历越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倾向于提前退休,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延迟退休意愿较强;(3)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中独立收入来源人数越少的更倾向于提前退休,家庭独立收入来源人数较多的延迟退休意愿较强;(4)在工作因素方面,具有县处级职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更倾向于延迟退休,而对工作不满意或评价为一般的人员更倾向于提前退休;(5)在养老及政策因素方面,选择机构养老的人员延迟退休意愿较强,了解单位现行退休政策的人员延迟退休意愿较弱。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3,(8):6-7
关于"延迟退休",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去年表示: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这似乎已给"延迟退休"问题定了调。曾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的戴相龙在参加博鳌论坛时再次提出:我国养老金确有缺口,靠公共养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退休制度改革的浪潮,一些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也进行了延迟。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与国外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有关退休年龄制定上的差别等原因,造成了从年轻人就业状况、从企业经营者以及从生活负担较重人群等角度的对延迟退休的反对观点;也产生了从我国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从实际的养老金收益以及从老年人的工作延长是否对年轻人就业造成压力等角度对延迟退休的赞成观点。对以上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借鉴国外改革方法,建议我国在出台延迟退休政策时,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制定退休年龄范围,不同年龄享受不同养老金待遇。此外,政府应加大相关政策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出台迫在眉睫。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模型构建方法预测辽宁省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延迟退休会给辽宁省劳动力就业带来的改变。将辽宁省的人口情况和危机全面呈现,体现延迟退休改革对辽宁省劳动力就业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辽宁省积极应对延迟退休改革做好支撑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政策     
<正>是否延迟退休将稳慎决策4月25日,在人社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是否延迟退休年龄,该部将密切关注社会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反映,严格按照程序稳慎地进行决策。尹成基说,延迟退休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政策",需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为例,分析了工作起始年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及平均"法定工作年限"缩短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需要。由于民众存在延迟退休年龄即为延长工作年限的认识误区,使这一改革得不到普遍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公平缺失、基金统筹层次过低、缴费水平过高、待遇计发与调整办法不合理等则进一步形成了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障碍。基于此,我国应当在消除认识误区、破除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实施弹性退休制。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大幅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在OECD各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以及对各国延迟退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延迟退休方案可以保留适度的男女退休年龄差距作为改革突破口;延迟退休要合理设立提前退休、延后退休以及分类退休等弹性机制;延迟退休配套机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劳动者合法权益,减少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长,减轻劳动者的工作负担;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间可以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