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苏轼因诗构陷被贬黄州,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诗的创作,这与他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信念、伟大独立人格分不开,更是因为,他已将诗歌的创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黄州时期,苏轼诗大致可分为咏物诗、反映其穷窘生活诗作、戏作诗歌、佛禅诗等几类,而这些诗歌对有宋一代的诗歌有着深远影响。其在黄时期的处世方式和态度,更是对现今人们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亮 《人才瞭望》2013,(5):56-56
历代的一些开明贤达人士,一到退休年龄就主动请求退下来,有的甚至年龄还不到,就自觉让贤,让年轻的官员顶替上来。有的还以诗表明心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妙趣横生的"退休诗"。南朝梁代的陶弘景36岁便提前退休,自号"华阳隐居",过起了逍遥的隐居生活。梁武帝即位后,派人请他出山。陶弘景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另一头却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鞭打驱使,他还在画上写了首诗: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26日,在“塞上江南”———宁夏参加中国商检报刊工作会议之际,我采访了西域著名书法、篆刻、摄影三栖艺术家柴建方先生。走进银川文化东街那个庭院深深的书画院,在他那访者络绎不绝、作品琳琅满目的创作间,我不仅饱览了一幅幅俊逸沉雄为中外观众喜爱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著名老作家,上海老年书画会会长杜宣同志讲话 叶尚志同志,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家乡也很邻近。十年前他的书法展,我也出席过,这次又举办八旬诗书画展,我又特来祝贺。 叶尚志同志对诗、书的钻研,老而弥坚,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诗,政治情绪饱满,反映出他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无限衷情。这是近年来的一些展览会中很难看到的。 祝贺叶尚志八旬诗书展成功!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遐同志讲话 今天在青松城举办叶尚志八旬诗书展感到很有意义,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干部大学,对叶尚志八旬诗书展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5.
有位亿万富翁,公司资产上亿后,他把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打理,不再管理自己的公司。爱上了诗琴书画,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早上在公园里打打太极,中午从自家菜园里采些新鲜蔬菜烹饪简单的中餐,下午他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书法、学绘画,还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弹占琴。夜幕降临,他只喝一小碗小米粥,看些佛经就上床休息了。  相似文献   

6.
南宋初期的诗坛上,江西诗派影响了大批非江西诗派的诗人。张孝祥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和“活法”等诗法理论的影响,其诗歌中常常借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或沿用前人诗意,并将其充分融合在自己的诗作中。这些诗法理论运用到他的诗歌创作之后,达到了推陈出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与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17年到1927年十年间,他两次来青岛,两次登崂山,并在青岛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在这十年里,他留下了诸多诗篇,用敏锐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对青岛的感悟,表达了对崂山的情怀,最有名的当属《崂山》一诗。本文通过解析他的崂山诗歌,以此为切入点,对建设人文崂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楼壁上崔颢的许《黄鹤楼》时,据说李白很是欣赏,或许是他同诗人崔颢达到高度共鸣的缘故,高傲的李白认为有了这样完美的诗句,自己再写也是多余,也就放弃了写诗的念头。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白在诗歌方面造诣较深,不愿再浪费过多的笔墨,更不愿去生产文化“垃圾”,李白的这种精神真是可嘉,我每每想起这个典故时,从心里更加钦佩李白伟大的人格风范。 如果一个不精于诗歌研究的人,一个诗歌的门外人士,他大概会在崔颢的诗旁,题上自己撰写的诗歌。这主要的原因是他对于诗歌的“无知”,写完诗后他或…  相似文献   

9.
人生七十古来稀,再加一岁回故里;齐鲁文化发新光,勉励阿蒙再学习。读起竹内实先生的诗,就知道他的故乡情,他的大半生。看上去他一派实足的学者风度,有日本研究中国“第一人”的称号,可他说:“我要改名字啦!改内虚啦!中国明代诗人解话不是有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提膺沽,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诗吗‘!哦!我就是属于这一种人,虚得很!”竹内实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很早就到了中国,开了一家小旅馆,他们在那里没有获取多大财富,却生得了3个儿女。竹内实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19个春秋。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的心灵中,中国是一…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13,(3):64-65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五千年来一直肩负着与世界沟通交流、传播古文明文化的使命。秦汉时期,张骞通使西域,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纪元;隋唐时期,高僧玄奘在中印文化交往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明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密切联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这么一个人,他用画笔影响了一大批外交使节和元首,拉近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勇士",他,就是中国当代国画大师、向世界递出中国名片的人、著名国礼画家吴进良先生。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打点行装,拍落旅美60年的风尘,定居在装满他童年美好回忆和寄托着无限希望的清华园,并把自己居住的小院命名为“归根居”。回到阔别的清华园,他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归根》一诗,强烈抒发了对祖国深深的挚爱,并在这里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杜甫身历战乱,饥寒交迫,辗转飘泊,老病孤舟,毕陈于诗。作为一个时代歌手,杜甫用他精湛的技艺,高尚的人格,以及忧国忧民的品德唱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歌曲……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代表作《雨巷》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新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既追求古代诗歌的意境,又借鉴现代诗的象征艺术,在抒情上含蓄蕴藉,无论是诗情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透着一种迷惘幽深的美。从古至今,若即若离的朦胧美是中国文学的永恒追求。《雨巷》一诗,在隐晦、有暗示性的象征手法下,给予读者丰富的审美感受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古代退休诗     
古休 《人才瞭望》2014,(10):57-57
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年在位)雍熙年间,时任苏州太守的孙冕已60多岁,他自感体力不支,精神不振,在给太宗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后,写下退休诗以明心志:  相似文献   

15.
胡适年轻时有一首《岁末杂感一律》诗,这样写道:“客里残年尽,严寒透画廉。霜浓欺日淡,裘敝苦风尖。壮志随年逝,乡思逐岁添。不堪频看镜,颔下已鬃鬃。” 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上海滩十七八岁的浪荡子,前途无望、颓废落寞的穷酸样儿。那时候的胡适,正如他的《藏晖室日记》所描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虽然只在世间度过了短短三十一个春秋,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产。他的词水平极高,为清代词人之冠。本文试图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立足于纳兰性德的人生境遇及生平遭遇,并参照纳兰词的艺术成就着力于探讨纳兰性德的诗与情。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11,(10):113-113
马金梁河南省郑州市人,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联签约画家。他的画中西合璧、气韵生动,像诗和音乐一样优美,与天地对话,用色彩抒写了一首首抒情的诗画。油画作品《骊歌》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评为一等奖,《上海里弄》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特别金奖。  相似文献   

18.
历代文人笔下曾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诗,规劝人们莫吸烟,今日读来仍不失其艺术魅力。 清代康熙皇帝认为"吸烟能耗人精气",所以他自己带头戒烟,并颁旨禁止酗酒与吸烟,一时颇有成效。当时著名诗人、山西绛县令汪沤亭,曾作《戒烟诗》一首,以赞戒烟。其诗云:“碧碗琼浆潋滟开,肆筵早已戒深杯。瑶池宴罢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  相似文献   

19.
顾炳枢 《人才开发》2001,(10):32-33
身怀西域“达瓦孜”高空走绳绝技,数百次在国内外成功进行高空表演,并两次刷新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新疆小伙子阿迪力,是一位传奇色彩很浓的人物。头发乌黑,墩墩实实,眼睛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是阿迪力给我的第一印象。 “达瓦孜”第六代传人 著名的新疆“达瓦孜”高空绝技,自汉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阿迪力的家族,就是一个“迭瓦孜”世家,到他已传嬗六代四百多年。阿迪力的父亲吾守尔·  相似文献   

20.
专门用诗写病历的医生也许没有,但含有病历内容的诗歌数不胜数。公元751年,40岁的杜甫旅居长安时,由于蚊虫叮咬,染上了疟疾,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叙述了自己的病状:"疟疾三秋孰可忍,寒热白日交相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这次疟疾的折磨让杜甫没齿难忘,以致八年后给高适的诗中,还提到当年患病的心情和症状:"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56岁时,杜甫开始失聪,耳朵有了问题:"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加白内障,伴随杜甫后半生,直到临终前一年,杜甫还在为此痛苦。"右臂偏枯半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等诗句,都是他当时病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