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话     
正控制我惊异地发现我的老婆可能是个机器人。因为我竟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按钮来控制她的动作和情绪。比如,我点击"立即购买",她就会咧嘴笑;而点击"清空",她就会发疯抓狂。形容自己面试官:"你会用什么动物来形容自己呢?"应试者:"树……"面试官:"树不是动物哦!"应试者:"……懒。"幽闭恐惧症受了点伤,男友陪我去做核磁共振。我:"我有幽闭恐惧症,好害怕!"他毫不客气地对我说:"矫情啥呀!还幽闭恐惧症,我看你在试衣间试衣服的时候都恨不得赖在里面不出来。"意境汉语初学者:"这两个汉字的  相似文献   

2.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发生率相当高的焦虑性神经症。SAD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社会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对社交焦虑障碍诊断、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概述,以帮助大众对社交焦虑障碍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3.
婚姻三态论     
想象这样的场景:一对爱侣牵手漫步于夕阳下的海滩;两位令人艳羡的才子佳人在自家庄园的草坪上拥吻;泰坦尼克号上生死离别的Rose和Jake——感叹完电影的浪漫,你仍然需要应对庸常琐碎的柴米油盐,百无聊赖而且无可奈何。扑面而来的欲望城市里,害怕婚姻的人越来越多。在一次有4786人参加的网络调查中,13.9%的人想起结婚生子就害怕:23.1%的人有轻度婚姻恐惧症,害怕爱情会变质;  相似文献   

4.
害羞     
害羞的不同症状: 轻度害羞:   开始讲话时有些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但能慢慢适应并继续与人交谈。   参加面试时手心冒汗,但尚能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严重害羞:   当发现别人在看自己时就会心跳加快,讲话时过分紧张,介绍完自己的名字之后就不知该说什么,尽量避免与其他人交谈,害怕自己会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社会恐惧症患者:   避免与生人接触,不敢在公共场所用餐,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觉得自己不能给别人留下良好形象。 严重社会恐惧症患者:   几乎不敢走出家门,只有独处时心情才能平静。   总是担心别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普通话的高度普及,迁入地方言是否仍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争议。文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数据,探讨了当地方言能力和流动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迁入地方言能力的强弱对其学业适应没有影响,但会显著影响其心理适应,尤其是自我认知层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此外,中介检验显示,方言能力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影响流动儿童的人际适应和学校归属感来实现的。以上研究发现证明了迁入地方言能力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性影响,并解释了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在两种学校接受教育,一种是公办学校,一种是简易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对流动儿童来说,公办学校与简易学校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社会环境。因为这两种教育安置方式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支持。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到公办学校就读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就愈发重要。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等工具对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不比城市儿童更消极,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城市儿童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女流动儿童比同性别的城市儿童的孤独感更强。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人在步入婚姻殿堂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害怕婚姻能否持久,害怕生不了孩子,害怕丈夫会不会很快有外遇,因而耽误了结婚的最好时机,最终成为了"剩男剩女"。"宁缺毋滥"求完美33岁的小华(化名)是北京一家跨国企业的白领,研究生毕业后没几年,她就已跻身公司的中层。但事业有成的她却一直没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些年,追求她的人从没断过,但却始终没有碰上合适的。在小华看来,不是学历不够,就是长得不帅;不是不够体贴,就是缺少男人气概。一来二去就拖了下来,成了一个实力派"剩女"。小华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她有着绝大多数剩男剩女都有的共同问题:过度追求完美。他们的理念是:宁缺毋滥。这部分人大都有较好的学历、工作、家庭、外貌等条件,可以说是相对"完美一族"。因此,他们对"梦中情人"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里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会产生情绪消极、逆反、人际交往关系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社会性教育的缺失。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努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1.敌意 专家发现:“敌视情绪”引发的焦虑、悲观每上升1%,患心脏病的危险就增长6个百分点。因为“敌视情绪”长期郁积会破坏男性身体的免疫系统,更能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受损。  相似文献   

10.
正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焦虑时,人们通常会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生活中,有这种症状的人并不少见,甚至很多名人,比如崔永元、葛优、帕瓦罗蒂……也逃不过焦虑症的纠缠。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焦虑与期待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本来是一种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正常适应行为,但当它发展成为强烈的情绪状态时,则会成为影响个人行动的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化不断加剧,"90后"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对2043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情绪的形成既有个性因素,又有时代因素;既是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也因性别、年级、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特点。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创造性自我实现、家庭幸福、物质富足、事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最大表现,自主创业老板、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商业机构管理者是他们最理想的三大职业。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目前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持有较为乐观的评价,面对不适情绪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给人留个好印象有人曾经问过一个抢劫犯,他选择的作案对象多是些怎样的人。抢劫犯回答,他会挑选那些踽踽独行、埋头走路、看到他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这个抢劫犯能够在短时间里,凭着自己的直觉,从路人的身体语言所流露出来的情绪,做出谁是最佳猎物的判断,这就毫无疑...  相似文献   

13.
如今,“养生”是个热门话题。重视养生当然不是坏事,但专家提醒,现在不少人把养生作为生活的绝对重心,给自己的衣食住行制定一整套“养生程序”,如果哪天没按程序执行、漏掉其中一项,或者身体有丁点儿不适,就会感到焦虑。这种养生,可以说已经陷入了非理性的偏执中,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14.
心语茶座     
我得了选择恐惧症? 我是刚大学毕业的男生,感觉自己得了选择恐惧症。买衣服最头疼,犹豫很长时间最后买的还是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在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上就更严重了。这种心理让我做事没法专心,辛苦的努力也会因为心不踏实而功力大减,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湖北读者:丰年  相似文献   

15.
儿童焦虑障碍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导致过分担心,紧张甚至恐惧的负性情绪状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望能为一些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磊 《职业》2010,(12)
在2009年就业跟踪调查中2006届毕业生刘春芳的情况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她近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她害怕上班,好像患上了职业恐惧症.据刘春芳的同学介绍,三年前,刘春芳毕业时通过学校推荐进入公司工作,结果不到半年就跳槽了,工作从前台接待做起,辗转于仓库管理、客户服务助理、报关员、JSO内审员等岗位,三年间换了四家工作单位,转换的工作角色多达七个,结果到现在,自己不仅没有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厌倦和恐惧.  相似文献   

17.
宋梅 《职业》2010,(3):78-79
对女性来说,“经前”可是一个脆弱的时期。经前综合征与女性月经周期息息相关,是一种身体、心理和情绪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征状,一般表现为情绪波动、焦虑、压抑、失眠、疲劳、腹胀、腹痛、头痛、乳房胀痛等。而其中最典型的征状就是容易发怒、紧张和烦躁不安。几乎80%的成年女性都多少会有些征状,但随着月经的开始,症状会逐渐消失。如果征状比较严重,甚至妨碍了正常的生活,那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养了。  相似文献   

18.
陈玉根 《老年世界》2006,(23):38-38
冬季,每逢冷空气过境,因受凉而引发感冒的人数就会大增。所以,冬季里总流行着一句关怀的话语:“多穿点衣服,别着凉感冒了!”事实上,进入冬季后,人的精神和情绪也容易“感冒”。冬季里,各医院抑郁症的门诊量郡明显增加。抑郁症可谓最严重的“情绪感冒”了。而一般的“情绪感冒”,只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忧伤、悲观、焦虑、食欲降低、睡眠质量下降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已达15%左右,估算大约有1600万名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全国抑郁症患者约3000万人,各类老年痴呆症患者近600万人。  相似文献   

20.
抑郁是一种弥漫性的不快乐心境,会对儿童和青少年在多个领域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多地青少年心理健康调研发现,当前对青少年抑郁的认知、诊断和治疗均存在社会建构的“泛疾病化”倾向,即错误地将一般性的青少年抑郁情绪作疾病处理,并伴随过度医疗等问题。这不仅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校的正常教学,也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精神负担。青少年抑郁的泛疾病化是多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机构对安全的过度焦虑、青少年以抑郁之名做出的反抗与求助及专业医疗机构基于避责与谋利的干预策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体系,对青少年心理问题采取整全的社会性介入,改善泛疾病化问题,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