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娟 《社会科学辑刊》2024,(1):27-33+237+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是由自在契合向自为契合、原初契合向高度契合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入中国语境通过意译、语词借贷、借用日制汉语实现话语形式的转换。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诠释其价值观主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意义关联、意义投射与意义转移。在此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契合中找寻新的生长点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型,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得以延续、创新与发展,从而在新文化语境中实现意义的延展与概念内涵赋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分析工具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缘起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它正处于持续变迁的时代过程之中。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或变迁,乃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变的历史递嬗,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相应的法律文化的转型。法律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现象。随着中国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跃进,中国法律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或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就是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两个结合”表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持续致力于传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这些“文化基因”走向大众化、时代化;另一方面,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粹,并将其转变为标识自身特质的“政党基因”。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与马克思主义走向民族化辩证地统一在从“文化基因”到“政党基因”的转变过程中。在此,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秉持的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取信于民、公平法治、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实现了现代转型,成为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与价值归属的源起,是党凝聚民族、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和理论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最紧密的时期,这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有力指导和科学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文化思想由论争走向聚合,文化实践由传统路径依赖走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现代性契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批判原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流话语,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奠立了坚实的话语根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典故、格言、俗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通过分辨“精华”与“糟粕”、激活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方式和内涵要素,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化科学化品质,这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赢得政治、思想、社会的解释力、阐释力和掌控力增添了话语资源,也在深层次促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新的转变与跃升。  相似文献   

5.
许旭 《学术论坛》2016,(4):134-137
中华传统法文化精髓是中华法律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沉淀的优秀成果,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传统法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法治文明理念的强烈冲击,在制度层面上已逐渐消融瓦解,但制度背后的精神文化理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习惯之上,与民众普遍的法文化相适应。因此,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文化的优秀资源。文章在剖析当前法治建设对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中“和合思想”“仁文化”和“礼文化”“义利诚信”等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价值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人自治是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南亚华人自治的两大支柱,华人公堂与宗亲组织在东南亚华人的社会生活中,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藉由这种形式,在东南亚国家广为传播,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域外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代代绵延的根基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基本方针。立足唯物史观视角可知,作为哲学命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和“强起来”。从历史逻辑看,“两创”既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性”的必然体现,又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推动的必然结果,还是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内在自觉。从理论逻辑看,“两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转换旧有存在形式、增添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重获新生并扩大感召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从实践逻辑看,实现“两创”,须明确其实践主体、未来路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把握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真理力量、文化力量、领导力量和内生力量。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四种力量的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9.
赵康太 《学术研究》2012,(12):126-127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岛在历史上受到了东南亚文化的强烈影响,使海南文化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主导的同时,也富有浓厚的东南亚文化气息。其中,马来文化、印度支那文化和被东南亚的伊斯兰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最大。东南亚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使海南文化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并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篇章。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梳理和解读。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在西藏工作的重要内容“;玉麦精神”凝结家国情怀,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西藏例证“;建设美丽西藏”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西藏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