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资商业银行持续增长的海外收购需要系统的战略规划.本文从业务选择、地域选择、并购方式选择、目标企业选择等四个方面研究了中资商业银行在海外收购中应关注的战略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收购在业务选择方面可考虑同业并购或相关混业并购;在地域选择方面可优先选择香港,其次是政治稳定的东盟地区和非洲国家,再次是成熟市场经济的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国家;在并购方式的选择方面,除直接收购目标银行控制权外,中资商业银行还可考虑少数股权投资与收购相结合的分阶段收购策略;在目标方的选择方面,收购方应重视对并购双方资源匹配程度的分析,将协同效应是否存在和如何实现作为海外收购的战略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加速国有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是新一轮经济改革的迫切任务.实践证明,私营企业通过规范化的兼并收购参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仅是自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第二次腾飞”的客观需要,而且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和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下岗职工和社会就业压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私营企业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在相当部分地区尚存在重重障碍,进一步推动并购重组必须在突破这些障碍方面有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1997年和1998年是我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年".我国的企业并购有以下特点:一是国有股与流通股共存, 企业并购过程较为复杂;二是政府干预较多;三是企业并购大多是强弱联合,而不是强强合并;四是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来说,企业并购所创造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即A公司和B公司并购后的价值要高于并购前各企业创造价值的总和.目前,企业并购整合的时机已逐步成熟,也有望成为今后的重要投资主题,随着企业并购财富效应的进一步扩散,逐利资金将会不断寻找和挖掘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1-2005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372个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的事件为样本,研究跨区域并购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跨区域并购具有公司治理效应,而地方国有企业的跨区域并购则没有公司治理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解除地方保护主义,并加快我国地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许承光 《江汉论坛》2003,(5):110-112
在目前的公司并购中,缺乏兼并法和收购法等重要法律;即使有相关的规定,但也不明确;有关公司并购的法律、法规、规章既不配套,也不统一;行政非法干预或包办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并购审批机关.对此,应尽快构建并购法律体系;设立国家专门的并购机构;完善司法管辖权的内容;强化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丽园 《兰州学刊》2009,(5):138-141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涉及一系列企业并购制度上的热点问题。该案是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并购,但我国反垄断法仍有管辖权。对并购的反垄断审查不应考虑反垄断法之外的目标。收购汇源也不属于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该案标志着我国企业并购制度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借助美国凯雷收购中国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个中国产业并购的经典案例,对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初步探索。首先,对各种并购估值的常用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其优缺点和适用的不同条件;其次,详述凯雷收购徐工的背景、过程以及利益相关方等信息;最后,根据理论建立估值模型,模拟出徐工在这次并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即通过高负债融资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控制权,以达到重组该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知名企业实施了MBO,MBO开始受宠,并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并购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是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的经营手段。通过并购,企业间的资源得到整合,可以快速建立新的组织,收购瓶颈资源,占有核心技术,降低资金成本,克服行业壁垒。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改造企业制度,寻找“壳”资源,加快行业重组的目的客观存在。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企业并购的动因,初步说明了国企并购中政府职能转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持续且频繁地发生。本文从公司董事忙碌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并购问题,以2009—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分别从并购方公司和目标公司角度探讨董事忙碌对并购溢价产生的价值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了作为CEO的忙碌董事对并购溢价的特殊影响。研究发现,并购方公司董事忙碌与并购溢价负相关,而目标公司的董事忙碌与并购溢价正相关,针对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在商界越来越风靡,传媒行业也开始流行并购热.一个个传媒集团不断的跨越行业甚至是产业对其他媒体进行并购.但做大不等于做强,传媒集团在并购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到种种问题.本文试着以维旺迪集团并购、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汤姆森集团对路透社的合并、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公司等个案为例来探讨国际传媒集团并购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并购动机下目标公司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兴起、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亦成为必然,每一种并购都是在并购动机的驱使下形成的,本文综合国内外已有的并购动机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的动机支配下目标公司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证券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司并购一直倍受关注,但并非所有并购都能获得预期收益.文章从传统金融经济学、行为公司金融和中国市场特色三个角度对公司并购的动因进行了总结,提出:要合理解释中国市场中公司并购所表现出的种种"异象",就必须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者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在中国仍处于试点阶段,由于法律和法规的滞后,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并购后财务整合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之后,在财务方面必须实行一体化管理,被并购公司必须按并购方的财务制度运营。大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表明,并购后的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其中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王康  赵守飞 《兰州学刊》2005,(1):167-170
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存在的正当性理论基础在于社会本位观和利益均衡论,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大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经济目标是要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法律基础是合理原则.在借鉴国外反垄断立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豁免理由,正确处理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及其豁免的关系,以有效发挥反垄断法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并购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公司并购中,缺乏兼并法和收购法等重要法律;即使有相关的规定,但也不明确;有关公司并购的法律、法规、规章既不配套,也不统一;行政非法干预或包办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并购审批机关。对此,应尽快构建并购法律体系;设立国家专门的并购机构;完善司法管辖权的内容;强化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鲁建刚 《理论界》2001,(2):39-40
上市公司收购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活动 ?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变迁意味着什么 ?它将把我国的经济生活导向何处 ?如果收购对我国企业制度的变革和资产的重组有着积极的作用 ,怎样能够促进收购活动的开展。为了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的视觉角度不一 ,股民们看到了股市的生机 ,经济学家看到了产权交易的实践 ,而我们作为法律研究者看到了收购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及深层本质。一、上市公司收购的立法基本原则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之保护目标公司股东正当权益的宗旨 ,只有体现为明确的原则并贯彻到具体法律规定中才能实现。公…  相似文献   

19.
施蒂格勒(G.J.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西方逐步形成了一套与其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兼并收购模式,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过去一直强调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  相似文献   

20.
王亮 《理论界》2005,(7):58-60
中国联想集团斥资1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这是国内IT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这一并购也将此前一连串中外企业并购、合资推向了高潮.联想横向一体化的魄力令人惊叹,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发人深思.中国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并购同时存在着机遇和挑战,企业成长的方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论证.从多元化到国际化的战略转变,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唯有把握住每个机会,重视每个细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愿新联想能在全球化战略的道路上坚实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