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兼论康德的道德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不仅在认识论领域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伦理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康德在伦理学中革命的目的在于限制知识,为道德自由留下地盘,从而重建形而上学,使伦理学从他律转变为自律。这一革命一方面以自由即自律解决了伦理学的根本难题,真正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尊严,另一方面则使伦理学摆脱了对形而上学的附属地位,并且使之取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位置。因此,以伦理学为核心的康德哲学乃是一种“道德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梁涛先生以自律、他律的双重道德律诠释儒家道统,结果使孔子内外贯通的仁与礼,使本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五行》“德之行”与“行”产生了内在矛盾.这些矛盾源于双重道德律这一理论框架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逻辑矛盾.梁先生以自律仅仅是内在的主体自觉为前提构建双重道德律,并引入客观规范的他律作为必要的补充.然而在道德领域,自律不仅是内在的主体自觉,亦是行动的客观法则.引入他律构建双重道德律多少有些画蛇添足之疑.  相似文献   

3.
道德需要是人特有的需要 ,其满足方式与作用方式都有别于主体的其他需要。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内化过程 ,是主体道德需要的客观要求 ,也是道德需要实现的过程。道德他律为主体提供道德行为模式和道德评价机制 ,道德自律则将外在的约束化为主体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与道德追求。道德需要是“以德治国”的理论依据之一。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就是要在建立符合当前实际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基础上 ,加强道德他律的作用 ,强化道德评价功能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道德实践的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认为道德是以自律性为基本特征的,但道德价值的根据是外在的、他律的,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规范作用的方式既要有內省式自我约束又要有外在的社会约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需要在自律养成与他律约束的矛盾运动过程申实现。公民道德建设要体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佛教伦理中国化有两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其一,是佛教伦理的政治化;其二,是佛教伦理的补充性。佛教伦理的政治化,是指佛教伦理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适应,体现了道德作为他律的特征;佛教伦理的补充性,是指作为内在超越的佛教伦理对儒家“内圣”传统中断后的弥补,体现了道德的超越性和作为自律的特征。由此我们看到,佛教伦理的中国化之路,是一条循着道德自身的发展规律,努力实现适应与超越、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相统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自律、他律属于道德哲学的范畴,王道、民主政治则归属于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理论关联。沟通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上述两组概念就可以形成四种联接类型:自律型王道政治、自律型民主政治、他律型王道政治和他律型民主政治,其理论代表人物分别是孟子、康德、荀子和洛克。由于理论内部的纠结和现实的限制,孟子的自律伦理学没有能够贯穿到底,而只能达到王道政治。若一以贯之,孟子就会和康德一样,从自律伦理学走向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职业道德的自律和他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古代的 《周礼·考工记》把社会分工概括为 “六职”, “周礼三德”中的所谓 “敏德”就是职业道德, 它是个体养成和施展才能的场所, 并体现为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职业道德的他律就是通过这些规范体现的 “应当如何”的要求, 其作用在于由外而内地培养和促进个体道德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职业道德的自律在于培养从业人员的职务感和责任心。道德的自律不只是主体克制和约束自身的意思,更根本的一层意义是: 主体借以律己的准则, 是自然、社会的客观的合理的要求, 道德价值的根据不在人自身, 而在人之外, 在于人所实践于其中的社会和历史。他律也正是对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的肯定, 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他律性环境和道德成本调节冯立中(中共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合肥230022)关键词道德建设自律他律道德成本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9.
自律、他律属于道德哲学的范畴,王道、民主政治则归属于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理论关联。沟通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上述两组概念就可以形成四种联接类型:自律型王道政治、自律型民主政治、他律型王道政治和他律型民主政治,其理论代表人物分别是孟子、康德、荀子和洛克。由于理论内部的纠结和现实的限制,孟子的自律伦理学没有能够贯穿到底,而只能达到王道政治。若一以贯之,孟子就会和康德一样,从自律伦理学走向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摘要]保持党的纯洁性既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研究的重要对象。同属道德范畴与政治范畴的语境,纯洁性不仅是执政党建设的内在道德要求,也是执政党伦理建设的理性基础。纯洁性建设与执政党伦理建设具有“执政为民”的共同旨趣,纯洁性自我净化的主体性与执政党伦理的自律性要求相通,纯洁性追求的价值理性及情感共鸣与执政党伦理浸润的公共理性体现一致。在实现路径上,基于伦理学视阈从“是”与“应该”、实践理性与道德评价、自律与他律等重要关系,把握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价值与事实、理性与现实、“应然”与“实然”,具有重要的政党理论价值和道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学说是整个学问的核心,体现了整个阳明心学的深刻内涵。良知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人的终极意义的探求,已经摆脱了仅仅关注外在“天理”的阶段,开始注意到了理在融入人心之后所产生的道德上的力量。我们认为,阳明心学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学问,它关注的重点在“人”,实现了人的道德性存在的意义。良知,是主体自觉的道德意识,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结果,是道德主体以内心的道德法则对自我的行为进行自控的能力。强调良知的作用,就意味着强调道德自律,强调道德现象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说,“良知说”是主体性哲学在伦理学领域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2.
遏制学术腐败,已经不能仅仅从“科学道德自律”和“学术规范他律”等层面来约束了,而是要通过“三管齐下”的 “自律——他律——法律”制约;在实行“自律”和“他律”的同时,对学术腐败者进行法律规范和法律制约也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他律和自律作为社会道德活动现象的主要形式,在培育道德理想人格过程中,两者呈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为外因和内因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的现代意义上的自律,只有道德与主体的真实统一.道德主体才能真正完成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脱离物质利益讨论道德和道德建设是抽象的和不实际的。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个体的道德生长过程是一个由他律的社会道德到自律的个体道德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物质利益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的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利益引导机制 ,从根本上改变“老实人”吃亏的体制弊端 ,让人体悟到德行既是善的、美好的 ,同时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这样道德状况才会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5.
浅谈道德教育他律与自律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律的根本功能是利用外部力量来控制人的行为,其特点是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和他教性。自律的根本功能在于内在制裁,其特点表现为自觉性、自主性、内控性与自教性。人的道德发展一般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是基础,自律是高层次水平。学校道德教育应着重从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和加强道德行为训练来培育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6.
高明 《东方论坛》2011,(3):42-47
对康德而言,道德与宗教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道德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宗教哲学问题。至善是联结道德与宗教的桥梁,至善不蔑视幸福,但在至善中,配享幸福的德性具有优先性;而德性只有在预设自由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因此,在本质上则是自由具有优先性。自由作为康德之道德与宗教的最高精神,实则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伦理学中,自律伦理学取代了他律伦理学;在宗教哲学中,一种理性的、给予人自由和尊严的道德宗教取代了传统启示的宗教。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关于道德价值的五大流行定义:“需要”说、“应该”说、“情感”说、“意义”说和“关系”说等。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均具有真理性,也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如果把道德价值界定为:“道德事实与人之间特有的社会关系,它标志着道德事实对人的本质之确证和完善”,或许会更加接近道德价值的内在特质。进而认为,道德价值是以实践-精神、功利-道义、个人-社会、自律-他律、相对-绝对相统一的方式来把握,并通过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康德把道德的基础从经验外在对象物转移到先验主体人的意志。以意志自律原则批判经验的他律原则,强调理性构成道德,人为自己立法,以一种谨慎的唯心形式表述了人的主体性,从而在伦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作为康德伦理学重要内容与特征的主体性思想集中体现在《实践理性批判》的实践理性原理、实践理性对象、实践理性动机三个环节之中。这一思想对德国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西方伦理学都有重要影响。我们既要利用其合理因素,又要清理其错误成份。  相似文献   

19.
耻感教育不仅是外在他律的强制性教与学,更是内在的基本道德素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研究耻感教育"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尤其是道德"自律"与"他律"彼此间的契合点,使现实社会中的大学生摆脱道德自律之弱化趋势与困境,达成和谐的耻感教育修己方式,实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耻感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同律     
他律和自律是个体道德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他律到自律之间,有着一大段距离,应该有一个过渡的中间地带;在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逻辑链条上,还存在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这就是同律。自律使他律成为可能,同律使他律和自律成为现实,它们三者共同作用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的道德面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