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宝祥 《江淮论坛》2023,(6):168-174
在上古神话谱系下,“女娲造人”意指生命的孕育与文化的延续,“夸父追日”意指超越自我极限、打破命运束缚。水神共工将天上之水引向人间,开启了天人关系的建构;巨人朴父在天地初开之际治理洪水,确保了天人关系的稳固。“河神巨灵”的神话故事显示了开辟河道对于先民生存发展的必要性,《楚辞》以“神遇”河伯的方式展现了天人关系之和合共生。从“授禹《河图》”到“大禹治水”、从神话叙事到历史叙事,体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从角力、对抗到和解、共存的演变过程。通过上古神话谱系,可知黄河既是实存的生态系统,又是情理合一的文化生命。黄河文化在演变过程中,勾勒出国人的生活图景,显示出先民的生存智慧。借助上古神话谱系探析黄河文化的源出与演变,有助于把握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本质与真谛。  相似文献   

2.
甘青彩陶纹饰及其精神内质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彩陶文化占有人类文化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一席,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彩陶造型优美,内容丰富,纹饰繁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出土数量多,装饰精美,堪称世界彩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透过甘青精美绝伦的彩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分析熔铸其中的凝聚原始先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吕昭义 《学术探索》2009,(3):93-101
流传于云南的洪水葫芦神话包含三个内核:洪水、兄妹成婚、葫芦生人,是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产物。最初是由杜字族人带来的蜀国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洪水神话;其次为朱提的洪水一兄妹成婚神话,反映了败亡南逃的杜宇族人对“直眼人”时代的反思和开辟新时代的愿望;在古代哀牢地区产生并传至云南各民族的洪水一兄妹成婚一葫芦神话,主题为各民族皆兄弟。印缅那加族的洪水葫芦神话表明,他们的先民大约在7世纪时从云南迁出,迁移途中经过了佤族居住地区。  相似文献   

4.
叶玉梅 《青海社会科学》2007,(2):168-171,201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彩陶文化占有人类文化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一席,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彩陶造型优美,内容丰富,纹饰繁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出土数量多,装饰精美,堪称世界彩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透过甘青精美绝伦的彩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分析熔铸其中的凝聚原始先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河东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东,秦以前仅是地理上的泛称,主要指今山西南部黄河以东地区;秦时置为三十六郡之一,方有了行政区划的含义,约相当于今之运城、临汾两个地区;秦至唐、宋以来,河东或称郡、称道、称路,地望有了变化,其治所大多仍在晋南,故一般通称晋南为河东地区。河东文化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史前时期,河东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集中地带,积淀了极其深厚的原始文化层;在华夏文明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河东是华夏族先民的活动中心,华夏文明的直接源头;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代,河东是新兴封建  相似文献   

6.
试述叶蕃封建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吐蕃王朝建立前青藏高原经济的发展 藏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分布在约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聚居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五省区。距今大约五千多年以前,就有比较成熟的人类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这块土地上。这已经被一系列考古资料所证实。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南部沱沱河沿岸发现了许多旧石器。同年,又在西藏林芝发现了古代人类头骨。1966年起又相继在西藏地区的定日、聂拉木、那曲、阿里北部、墨脱、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沿岸等地出土的旧石器文化。1978年在西藏昌都卡若村等地发掘出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各种石器、骨器、陶器和贝壳、粟米等。上述这些石器分别属于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文件。这些文化说明,此时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是在有湖泊、河流、泉水等气候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中。这就为藏族先民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相似文献   

8.
黎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人口120万,聚居海南岛的三亚、通什、东方、琼中、白沙、乐东、昌江、保亭、陵水等市县,部分黎族在檐州、万宁、屯昌、澄迈等市县同汉族杂居.黎族是农业民族,是开发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中华民族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黎族开发海南岛的先躯功绩自古以来,黎族是开拓和捍卫海南岛的先民,为开发建设海南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我认为黎族的元气,具有高昂的民族气质和饱满的民族精神.根据黎族社会调查材料和考古发掘考证,黎族在海南岛是多元的民族体,不是单元的民族体.1992年和1993年间,考古工作者在海南岛三亚落笔洞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人类14颗牙齿化石和人类采集狩猎时期食物骨髓堆化石,考证在一万多年前海南岛三亚地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定为“三亚人”.“三亚人”就是今天黎族的先民.而后来东南亚半岛的马来人或小黑人的人群迁徙,“北上”到海南岛.“北上居民”,具有东南亚文化圈的特征,他们就是黎族先民的一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千五百年前,我国南方古越民族的“骆越”一支,从两广“南下”迁徙到海南岛.“南下居民”,又是黎族先民的一员.由于海岛文化圈为纽带所致,以“三亚人”为主体,结合了“北上”和“南下”居民,形成完整的民族体,即今天的黎族.在人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民族文化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 ,朝鲜族聚居这个地区具有双重文化 ,构成独特的一种边缘文化。从旅游审美角度看 ,这种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由于是边缘文化 ,这就扩大了旅游复盖面 ,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导言 文学不可否认地是人类文化或文明产物较为高级的阶段,它的源于人类文化积淀深处的联系,使它成为反视人类文化思想意识的一个窗口。从文学——品种、运动、现象等等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总的人类的文化思想意识,是重要的,特别是从古代的文学中反视古代的文化思想意识就更为重要,但这种形式却被人们忽视了。人们很早就习惯于从文明的进程,文化、文学的基本顺序来观照文学,从其它的人类的文明果实,如社会组织、习俗、历史记载等方面来证明文学的真实性和它的精神内涵,而很少从文学中来反视或揭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些重大的被如常的思维顺序所忽略的文化现象。不言而喻,我们从古代各民族寓言作品的发生来揭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文化思想意识的觉醒,就是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应该承认,不是所有的文学种类都能大量真实地反映来自文化深层的信息,从而成为它那个时代的文学标志。而以总结人类自然的、社会的日常生活的经验教训,归纳人类智  相似文献   

11.
云南原始文化族系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类型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研究,提出滇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系氐羌先民创造的原始文化;洱海地区和金沙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氐羌文化和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其中氐羌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滇池地区、滇东北、滇东南及西双版纳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主要是百越族系的先民。同时,在新石器时代,滇池、滇东北地区也有氐羌先民居住;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是百濮先民。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最近在视察新疆工作时说:“同内地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新疆人民的富裕程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胡耀邦同志的这一指示,对新疆边远山区来说,尤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聚居在新疆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同全国、全疆其它地区、其它民族一样,经济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发展很不平衡。耀邦同志强调:“怎样更快一点缩小这个差距,这是新疆几十万干部脑子里应该主要考虑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鼓励。  相似文献   

13.
近来,我国北方气候条件在不断恶化:沙尘暴弥漫天空,黄河断流、淮河断航,江河污染严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土地日益沙化,缺水的地区不断扩大,水荒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北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每当夏季汛期来临之际,又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固河堤、兴修水坝,把大量的、宝贵的洪水排入大海。这种一面大声疾呼水荒、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排洪放水的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开这对似乎荒唐的人类对水的爱恨情结?本文想对这些问题提一点看法。一、是需求问题还是供给问题?对于水荒、旱情、草木不兴和风沙狂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今日河北人口是由千百年历史人口不断发展变化而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研究当今河北人口问题必须首先探讨历史上的人口发展变化状况;同时,河北地处北京周围,是全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因而研究河北人口的历史发展变化,不但可以揭示河北人民对全国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而且对全国人口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人口的第一次大发展 河北属华北大平原,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物产丰盈。尤其远古时期,自然条件更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在考古发掘中早已得到证实。猿人时期,河北北部就有了人类存在,除世界闻名的北京猿人外,西北部涿鹿县西的泥河湾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龙山、细石器和其他文化遗址,在河北境内均有大量发现。说明河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远古祖先劳动生息的地方,并在此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国奴隶社会历经夏商周各代,今河北南部即处商周中心地带。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争霸称雄、相互吞并。春秋时期河北有大诸侯国燕,小国有鲜虞、代、孤竹、邢等。战国时期有燕、赵、中山等国。各国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必定使众多人口死于非命。 从远古至秦统一全国之前的人口资料  相似文献   

15.
人类从远古洪荒的茹毛饮血、穴居野处走向高度现代文明的今天,不仅创造了丰硕 的物质财富与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还创造了人的自身。 自人类脱离动物界步入“人”的门槛,作为一种求生的本能,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繁 衍十分关注。原始先民在莽莽洪荒中挣扎苦斗,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艰难抗争,以求得自 身的延续和发展。当人类智力发展到足以认识自身的生育能力对人类繁衍生存的作  相似文献   

16.
宁夏人口迁移始于秦汉,兴盛于元明。这千百年间以迁入为主,其中内地汉族构成移民主体,西北各少数游牧民族次之。作为内地中原文明载体的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奠定了宁夏颇具黄河文化特色的历史基础,尽管这是在强有力军事干预下实现的。1949年后,宁夏的省际人口迁移从军事移民型转向和平移民型。截止1985年,先后有陕西、甘肃、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233万人口迁入。大量文化人口所携带的沿海发达地区文化,为宁夏原已停滞落后的本土文化注入活力。尤其作为主要迁入地的省府银川市,在经历1959年、1960年、  相似文献   

17.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6,(1):144-149
河图洛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文化观念中的物象崇拜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其一是河图洛书的来源,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从黄河、洛河的河水中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河流崇拜意识;其二是河图洛书的传送媒介,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由龙、马、龟衔来或驮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灵异动物崇拜意识;其三是河图洛书的主要表现形式,传说认为河图洛书的基本符码是数的概念,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数字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给人类带来了科技与理性、超越与进步,但也必须意识到“现代性”本身也是一个包含了內在张力和矛盾的悖论式概念。本文之所以将“现代性”视野引入河北人文精神的探讨,就是要将河北的地域性问题,在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的文化构架中重新提出。通过对“现代性”这一全球性境遇的深入解析,通过探究其合理性和內在弊端,来探讨我们当下人文精神的构建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依持、彰显怎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鸟图腾崇拜与吴越地区的崇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时代,在中国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曾广泛地存在着鸟图腾崇拜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鸟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及抽象观念已经深深地积淀在吴越地区先民们的头脑之中,并持久地影响着吴越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因而,无论是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民族学材料,还是从考古发掘来看,鸟图腾崇拜及其崇鸟习俗一直是古代吴越地区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本文试即就鸟图腾崇拜和吴越地区的崇鸟文化作一论述,不对之处,敬祈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论哈萨克族生态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族的生态文化是指哈萨克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在新疆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一整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能,体现于哈萨克族生态文化具有游移性、适应性、实用性、简约性及稳定性等特征,这一生态文化对今天而言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