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迁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回族社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例如民族意识趋于强烈并带有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政府的积极引导更是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凤凰镇回族对异族通婚的普遍接受就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围绕文本《回族民间故事选》,梳理回族民间故事传播形式由口口相传到文本传播的转变,探讨文本作为有效的媒介之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作用。重点从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民族社会参与以及民族的文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民族认同的最高形态是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4.
学术界普遍将中国边境的壮族和越南边境的侬族与岱族称为"跨界民族"。本文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中国一些地方的壮族边民并未将自己与另一侧种族文化同源的越南侬族和岱族想象成"同一个民族",而是看作差异显著的不同群体。被国界线分割开来的某些"历史民族"由于受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影响,不同部分正渐行渐远,双方文化差异所透射出的国民身份,已成为边境地区人们辨识异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6.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7.
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族群是偏重于文化特征的概念,民族是偏重于政治的概念。广西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12个各自具有共同历史来源、文化上各具特点并内部认同的族群,经过民族识别,这些族群被确定为民族,使他们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但是,这种民族认同是建立在族群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认为,当前"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族群"概念应是"民族"概念的补充,是对"民族"的细化研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通过语言、饮食、服饰、仪式、节日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义。旧村的文化符号以民族性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体系。文化符合的存在样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族群认同的样态和特点,通过辨异、约束、整合、规范等作用从内涵和心理上影响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0.
抗战结束后,依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大会案>等决议案,1946年11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尽管此次制宪国大召开在国内政局纷争扰攘的背景下,但对于民主政治企盼已久的中国社会各界仍然对其抱以极大热情,寄予很高的期望.人们纷纷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国民大会及相关内容提出种种看法和要求,表现出人们对民主宪政的渴盼和极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回民的国大代表名额问题即是在此过程中由回族社会提出,并经回族社会各界的多方呼吁力争,获得一定解决.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回族社会的近代政治意识与高度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孙振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42-47
回族,从某种意义上讲,她的形成契机以及一些重要的中国化特征的形成,与其先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根本置换有关,围绕回族的这一情况,从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相结合的角度,尝试探讨一下有关环境置换与族群变迁之间的关系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伊斯兰教认同与乌玛家园作为回族的理想图景,与民间社会不断通过伊斯兰文化再生产来调适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族群概念的争鸣入手,以两岸客家和台湾族群的建构为实例,阐释了族群——族群认同——族群建构论这一组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内涵,在肯定族群建构论合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在台湾族群建构过程中建构论被过分夸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空间结构再生产的过程中,城市规模向四周逐渐延伸,市民的居住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原先围寺聚居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便迁至城市的各个街区角落。通过对散居回族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知其以清真寺为集体记忆的符号,借助集体欢腾、个体情感迸发、宗教仪式来建构民族亲和力,以实现其群体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长治市回族女寺调查研究--以长治市回族聚居区"三道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寺是长治市回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本文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了女寺的现状及其在长治回族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族群与民族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族群概念的引入和使用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族群概念的界定是多义的 ,有的强调族群的内涵 ,有的强调族群的边界 ,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但简明准确的界定可以概括为“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 ,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族群与民族的区别是 :(1)从性质上看 ,族群强调的是文化性 ,而民族强调的是政治性 ;(2 )从社会效果上看 ,族群显现的是学术性 ,而民族显现的是法律性 ;(3)从使用范围上看 ,族群概念的使用十分宽泛 ,而民族概念的使用则比较狭小。族群与民族的联系是 :族群可能是一个民族 ,也可能不是一个民族 ;而民族不仅可以称为族群 ,还可以包括若干不同的族群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进安回族乡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归纳了西北与西南民族走廊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