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民主改革前藏区的人口总量、劳动生产力特别是落后的生产工具、地多人少的人地关系进行考察 ,认为民主改革前藏区的劳动力是一种非常紧缺的资源。文章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 ,藏区劳动力的紧缺导致了封建农奴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 ,而强化的人身依附关系又阻碍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极为缓慢发展的社会经济反过来又制约了藏区人口及劳动力的发展 ,形成恶性循环。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然进行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2.
书讯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星全成副研究员和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所马连龙副研究员撰写的《藏族社会制度研究》一书已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 1 2章 ,1 8万字 ,定价 1 8元。作者运用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对民主改革前藏区政教合一、活佛转世以及藏族的司法、惩罚、部落组织、继承、婚姻、丧葬、土地、牧业区生产资料占有、差税、借贷等基本社会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并就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作了深入考察 ,总结出特点和规律。该书是一部专门研究藏族社会制度的著作 ,对了解民主改革前藏族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庄园(谿卡)建筑是西藏民主改革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建筑社会学角度出发,庄园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是由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藏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等级制度、人身依附制度以及社会封闭状态在建筑形态上的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农业庄园建筑布局及建筑物本身特征的社会学意义分析,从另一侧面研究西藏农业庄园的建筑社会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藏族部落纠纷解决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民主改革前藏族部落的纠纷类别、解决模式及其属性、特征、适用范围、社会效果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认为部落纠纷解决制度是与藏族部落社会相适应的法律形式,在历史上曾对维护藏区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甘青川藏族牧区,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民间纠纷调解中部落习惯法的运用,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度被废除的藏区旧的社会基层组织——部落组织不断地得以复兴。它既脱胎于1958年以前在藏区普遍实行的部落制度,又在部落组织结构、部落制度等重要方面因时、因势地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6.
论藏族传统的天断制度何峰直至本世纪50年代末民主改革前夕,广大藏区依然沿用其传统的法律制度。一般情况下,受害人提起诉讼,指控某某人侵害其利益,被告对所指控的事实供认不讳,由部落头人或地方行政长官宣布对被告给予经济赔偿等处罚,以补偿给原告造成的损失,案...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后期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民主改革中,对于藏传佛教中不合理的剥削制度,从"暂时不动"到"四反运动",实施了全面改造,保护了宗教信仰.这是藏区民主改革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四川藏区在1957年的民主改革以前,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仅有少数附着于农牧业家庭的手工业.本文主要阐述了四川藏区在推行民主改革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手工业得到的较大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工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四川藏区工业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提升藏区工业结构需要发展比较优势工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并且要注意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结构协调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四川藏区工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四川藏区工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的四川藏区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农牧业产值很低,农牧业结构单一.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藏区经过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藏区围绕比较优势做文章,使农牧业结构向协调化、广度化、深度化发展,农牧业产值日益提高,农牧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差,四川藏区农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要]民国时期乡城土头统治的产生、发展根植于当地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因地缘之关系,乡城土头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周边地区土头势力的兴起,由此加剧了整个康南地区的混乱与失序。1937年后,西康军政当局加强了对康南地区的整饬力度,土头间的纷争日渐式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康藏区的民主改革,最终结束了乡城地区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土头统治。  相似文献   

11.
关于藏族古代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藏族古代法的几个问题华热·多杰从总体上看,藏族的古代法和近代法并无明显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经过民主改革,藏族地区的传统法制已被彻底废除,包括藏区在内的整个中国大陆建立起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制。民族区域自治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  相似文献   

12.
玉树藏区地处偏僻,早先交通闭塞,与外界藏族各部落往来较少,且其大部分属于历史上称作“康巴”的地域,形成了有异于青海其它各藏族部落的法规。值得调查研宛。 民主改革之际,王树藏区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封闭状态。其基本体制是千百户部落制度,有千户部落1个,即囊谦千户,直属或领属部落42个。各部落头人享有习惯相传的部落法规定的各种特权,大至命案纠纷,小至婚丧嫁娶。部落法规是“部落”化了的统  相似文献   

13.
“政教合一”是在藏区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政权与教权于一体的独特的统治形式。长期以来,它对藏区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文章在阐述藏区“政教合一”制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其组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对藏区社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对四川藏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四川藏区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寺庙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学校教育和藏区学校教育超越自我这三种挑战.在四川藏区学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实力的基础上,采用教育本土化、建立良好的学校公共关系、建立"教育优先区"和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质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软实力,使四川藏区学校能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康区藏传佛教在整个藏区的藏传佛教传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对于发挥藏传佛教僧尼和信众在康区发展稳定、决胜小康、乡村振兴和治理现代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康区藏传佛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本人多次深入藏区和国外实地调查藏传佛教的材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康区、卫藏、安多三大藏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打通藏区、内地、国外三大传播区域,探讨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首先揭示康区藏传佛教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然后分别探讨当代康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传播态势,并分析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特点、问题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手工业在西藏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和平解放至今,西藏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民主改革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以及市场经济运行时期,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西藏民族手工业的演进是不同制度环境下的产物,也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前期,西藏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代表前藏势力的阿尔布巴、隆布鼐等杀害代表后藏势力的康济鼐而引发卫藏地区之间的战争.这是西藏农奴主阶级之间为了争夺地方政府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不仅对当时的西藏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成为七世达赖喇嘛移居康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藏区刑法实施与藏族传统习惯法二者兼容性的演绎最完美结合,应该是藏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在藏区的创建,必须符合藏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构建和谐藏区的基本要求。构建藏区刑事和解制度,需要兼顾完善刑法体系内外两因素,对藏民族传统习惯法与国家刑法之间的冲突提供一个对话平台,为刑法和藏区习惯法相融合提供便捷途径,藏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亦是个循序渐进的"融合工程"。  相似文献   

20.
藏族是四川的主要民族之一,藏民全民信仰喇嘛教,宗教问题在藏区社会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达赖集团把对藏区的宗教渗透作为推行“藏独”的基本策略,加紧了对藏区的分裂活动。本文从四川省藏区宗教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当前藏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四川藏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