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论的同时关注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学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大学术群: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研究学术群、传播理论创新与新闻改革学术群、传媒运营与管理市场化学术群和传播学研究批判学术群。但总的来讲我国传播学研究水平仍然很低,尚未建构起健康而科学的学术环境;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功利主义和商业化严重,缺乏学术公信力;传播学本土研究才起步,仍处在用西方话语诠释中国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学是五十年代前后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在我国,有关文化传播学的理论问题一直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讨论。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的交叉中对文化传播的原理进行论述,并以此作为研究文化的一个入口,来研究传播与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研究经历了从行为到认知的范式转变,在经过三次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尝试之后,传播学与认知科学的前沿领域相互交叉形成了认知神经传播学。这一结合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文章阐述了认知科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三次登场,并以此梳理了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后重点讨论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出现对于传播学研究带来的范式、理论、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革新,并以说服研究为例,报告了认知神经视角下传播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的最后回应了目前学界对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在还原论和生态效度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与符号学是本世纪初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两门新兴学科。对于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播学包含了符号学,符号学是传播学的一部分;也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符号学包含了传播学,传播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论述“传播”与“符号”的定义以及传播学与符号学的研究内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传播学与符号学是具有交叉关系的两门学科  相似文献   

5.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传播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多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对传播学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多媒体传播丰富了传播学理论,因此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衍生出一门边缘学科——多媒体传播学,就显得很自然。文章主要对多媒体传播学的学科构建进行讨论,探讨了多媒体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等,并展望了多媒体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例如科学技术学对科技传播的研究、传播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技术传播”对传播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为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在未来发展中,科技传播学要在总结这些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研究传统,利用创新性的研究指导社会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与科技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播学是对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传播事实的研究。本文着重阐述了传播学中“传播”的概念与范畴,比较了三种典型价值的传播:新闻传播、知识传播和信息传播。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科技传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技传播研究中两个相对较迫切而又具体的课题:一、科技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二、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带来的网络传播问题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学科的建设总是充满了矛盾、斗争,以及必然会有的各种论争。传播学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就经历了各个层面的论争。通过论争基本解决了传播学研究的起点问题,概念问题,生存空间问题,道路问题,方法论问题等等。可以说传播学在中国的30多年就是中西传播研究领域和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30多年,是我国学界在探索、论争中前进的30多年。对这些论争进行分析,展现我国传播学学科发展的轨迹,对一些学科建设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9.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传播学学科体系面临着碎片化、复杂化及难以解释巨量传播现象的危机。如何站在全局与时代发展的高点上对传播学进行统摄性的学科重构、构造适宜未来传播的研究范式,是当前传播学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构造以“传播—心智—行为”协同要素为关注对象的行为传播学范式,是破解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局的关键路径。在行为传播学范式的视野下,传播研究不可脱离行为,行为研究也不可脱离传播的中介,需要将行为作为分析人类及其实践环境的关键指标。具体而言,行为传播学范式以环境、人类、行为作为研究的三重基本维度,以创新概念视角、提升诠释视点、细化效果分层作为主要研究路径,旨在通过关注行为聚合当前的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回答“传播如何构造社会”这一学科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传入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其中的跨文化传播学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国内学者对其发展情况研究较少.笔者选取中国期刊网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的跨文化传播学论文作为样本,从其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研究关照的地域三个方面对论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实践的领域,从而对我国现阶段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在国内发展至今30余年,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两个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困扰传播学发展的两大问题。本土化话语承载了政治使命、民族主义、创新冲动等社会文化心理动因,成为传播学领域的强势话语,在本土化话语的笼罩之下,对西学理论的研究不被重视,拿来主义蔚然成风,其结果是既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也无法促成理论创新。而在方法论层面却依赖和固守西方的研究方法,国内研究方法使用上的种种偏离被视为传播学困境的原因,此种迷思掩盖了传播学研究的真正问题———问题的缺失。抛开本土化和方法论上的迷雾,从源自传播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入手,以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方法探求问题的真相,才是传播学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学科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现于二战以后的传播学,经过近60年的发展,从没成为主导性的学科。面临时代提出的巨大课题,传播学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最佳机遇,传播学研究的重心倾向媒介研究,传播的经济功能日趋重要,传播学的研究核心转向“信息人”研究。由于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的特殊地位,传播学将成为学科部类之间联系的纽带。基于上述理由,传播学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导性学科。  相似文献   

13.
翻译传播学:理论建构与学科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传播学是对翻译学学科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的一种新尝试,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学科研究范畴,即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各种翻译现象进行外观式的探察。借用传播学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信息传递阶段进行逐一论述,指出翻译学科的研究可以从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翻译传播学是翻译学学科向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对翻译学的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多元视角:传播研究的话语分析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话语分析,尤其是非语言学的话语分析,至今尚处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几十年来传播学研究领域没有重大的突破,而美国的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化取向越来越为人诟病.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话语分析为传播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多元的视角,无疑能为传播学研究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话语分析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话语分析方法对传播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话语分析方法如何在传播学研究中运用?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讨论传播研究的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上海外国语学院举办了第一属上海传播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美洲、大洋洲、亚洲的五十多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交流了各国在传播学研究方面的新发展,探讨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传播学的新途径。近几年来,我国一些新闻研究单位也曾召开过几次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些论文与著作,介绍了国外对传播学研究的情况。传播学,这门几年前对我国学术界来说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文化研究,是欧洲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重镇之一。文章以英国文化研究的两个主要基地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University)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forContemporaryCulturalStudies)和莱斯特大学(LeicesterUniversity)大众传播研究中心(CentreforMassCommunicationResearch)为蓝本,对传播学教育在英国的起源、发展和学科建构进行了描述。借助对几个代表性人物的学术成果介绍,文章对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组织传播的研究模式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传播起源于修辞学,发展于工商与传播.近几十年来,它作为人类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1960年以来,各国学者从多角度展开了对组织传播学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功能和社会文化两大研究学派.同时,西方组织传播学的大学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而在中国大陆,组织传播学的研究则仍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信息社会的来,临,传播学被要求更多地关注人的主体性;而由于经验主义在假设和方法上的一系列缺陷,传播学无法解决时代课题而不得不进行结构性调整。面对时代背景和学科背案的两重要求,传播学正在进行范式更替,人本主义范式已经浮出水面。但眼下的人本主义思潮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甚至它根本就不是一种成熟和系统的理论。因此人本主义范式必须以“信息人”为研究核心,对传播学的合理成分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考查了自1979年到2011年文本细读研究方法在国内的发展状态及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运用情况。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发展过慢的现实,梳理了文本细读的阐释体系和发展脉络,并以具体的实例阐明文本细读方法在新闻传播专业领域内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教育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从实质性引进及其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回顾历史、分析现状与展望前景,可以用16个字概括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特点: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困难不少,前景看好。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概述了传播学在中国从引进到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目前传播学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又从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传播学教育与研究的前景。认为通过与国际国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持之不懈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必将建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传播学教育、研究模式与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